[摘要]自媒體已成為信息傳播的新模式和主渠道,其便捷性和實時性給高校的宣傳和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眾多益處,但其開放性和隨意性又給高職院校的危機公關帶來了挑戰。基于STS價值論,文章論述了高職院校危機管理在新形勢下加強正面管理和有效疏導等策略創新,以促進校園的和諧穩定。
[關鍵詞]自媒體 高職院校危機管理 STS價值論 策略創新
[作者簡介]沈燕麗(1981- ),女,浙江杭州人,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辦公室(黨辦)副主任、宣傳部副部長,助理研究員,碩士,主要從事高職院校教育管理工作;陳堅(1980- ),男,浙江寧波人,浙江醫藥高等??茖W校藥學院,講師,碩士,主要從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浙江 寧波 315100)
[課題項目]本文系寧波市高等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會2015年研究課題“基于STS視域的自媒體時代高校輿情危機管理研究”的研究成果之一。(項目編號:SGXSZ15012)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5-0033-02
自媒體時代,高校的諸多輿情危機事件均與網絡有著密切的聯系。STS(Science Technology Society)是一門關于科技與社會、人與自然協調發展的新興學科,它表述了科學、技術、社會三者之間的關系,且認為三者關系具有正與負的雙重性。基于STS價值論來研究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如何進行輿情危機管理,使高職院校在輿情管理中做到有效預防,促進校園和諧穩定,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一、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輿情特點
當前,自媒體已深入人們的生活,也把高職院校帶入了一個全新的環境,即時、互動、普遍、開放的特點使師生員工可以通過自媒體獲取信息、發表意見、進行互動。高職院校的輿情傳播主體包括校園內的所有參與者,如教師、學生、后勤人員,也有積極關注學校輿情的社會大眾。這些群體見多識廣、文化素質高、獨立思考能力強,能迅速參與到輿情事件的討論,對輿情事件進行分析、解讀和探討。高職學生是這一群體中的多數,特別容易出現兩極現象,有些因為高考落差而造成自卑心理嚴重、自制能力差,有些卻能重視自我發展、個性獨立、精力充沛。在自媒體平臺上,高職學生能夠隨意發泄情緒,表達看法,但由于缺少監督和引導,他們很容易放縱自己,忘記社會責任感,甚至喪失道德感。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輿情特點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信息的普遍性。集聲音、文字、圖像等于一體的自媒體,擺脫了版面、頻道、時段等限制,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對學校教學管理事務、社會公共事務、國內國際大事等自由地發表觀點,超時空地發布信息、表達訴求。
第二,發布的即時性。事件發生時,人人都可以通過自媒體,在第一時間、第一現場,以視頻、照片等直觀形式廣為發布消息,形成巨大的公共輿論力量。
第三,交流的互動性。自媒體為高職學生提供了形式多樣的互動交流平臺,實現了信息發布與接收的雙向互動性,高職學生積極參與其中,并因此改變著學習、生活與思維方式。
第四,結果的雙刃性。自媒體憑借開放、暢通的言論通道和輿論環境,給高職學生交流思想提供了方便。然而,高職學生社會經驗淺、閱歷不豐富、缺乏理性思考,往往會使他們盲從或沖動,出現各種輿論監督越位現象,甚至帶著強烈的泄憤情緒,產生了負面影響。
第五,事件的突發性。自媒體傳播的快捷和互動,促使重大新聞事件迅速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熱點和焦點,并很快演變為網絡輿情。這一爆發是量變到質變的結果,但一切隱于無形,我們對是否發生,以及發生的時間、地點、方式、程度等都始料未及。高職院校人數較多,輿情熱點豐富,防不勝防,一旦危機爆發,將來勢洶洶,結果無法估量。
二、自媒體時代危機管理的特點
(一)自媒體對高職院校輿情危機管理的正面影響
1.自媒體時代的網絡輿情拓寬了師生員工參與學校管理的渠道。自媒體為廣大公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提供一個相對自由、獨立的平臺,為推動學校建設與管理建言獻策。借助網絡問政于民,利用網絡輿情實施社會治理,成為當前一個重要的發展趨勢,高職院校也不例外。
2.自媒體為高職院校民主管理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民主管理是現代大學管理的一個重要特征,在高校重大問題的決策中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是推動學??蒲小⒔虒W等各項工作良性發展的重要保障。高職院校的管理者需要盡可能創造一些民主條件和環境,來調動被管理者,并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到學校各項管理活動中。基于信息技術的自媒體,能夠充分發揮廣大師生員工的能動性、積極性和創造性,為管理者的決策提供更多依據。
3.自媒體為高校輿情管理注入了新的傳播活力。自媒體提供的危機信息常常比較快速、草根、全面,是大眾化與個性化的結合。大眾根據個人的意愿、專長和偏好,在危機現場進行記錄、發布,為學校進行危機管理提供信息。學校根據這些信息,了解廣大師生員工、社會大眾的思想走向,以便及時發現和處理問題。
(二)自媒體對高職院校輿情管理的負面影響
1.自媒體增加了高職院校公共危機管理的復雜性。莎士比亞說過:“一千個觀眾眼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大眾看待問題的角度和深度各不相同。在網絡世界里,危機信息的傳播不受傳統新聞傳播機制制約,部分網民出于不同的目的,發布一些虛假的公共危機信息混淆視聽,增加了學校管理公共危機的難度。
2.自媒體給別有用心者提供了滋生惡意的溫床。部分高職學生自卑心理嚴重,抑或面臨著學業、人際關系等困難,使得他們沉溺于虛擬的網絡世界,隨意發泄情緒,甚至發布不負責任的言論,使得垃圾信息、虛假信息、小道消息滿天飛。也有部分運營商為了自身利益,利用大學生的自媒體作為傳播主體,控制社會輿論、高校輿情走向,進而影響到高職院校對危機事件的管理決策。
3.自媒體使高職院校在公共危機事件中把關能力弱化。自媒體時代,網絡信息傳播迅捷、無障礙,即使有部分“把關人”存在,他們多數也是居于后臺和隱性的,這同樣弱化了高職院校在公共危機事件中的把關能力。
三、基于STS價值論的高職院校公共危機管理策略創新
(一)基于STS正價值論加強正面管理
1.努力抓好一支隊伍。高職院校輿情監管部門應盡快構建一支由專家教授、相關領導、青年教師、學生骨干、學生輔導員等組成的高素質輿情工作隊伍,他們必須具備熟練的業務素質、明確的分工,能對信息進行收集、整理、研判、評論等。尤其是要培養一支校園的“意見領袖”隊伍,能積極引導言論朝著正面、有利的方向發展,對于一些偏激、不當言論,能及時掌握動態,有針對性地開展工作,以理順情緒,端正觀念,消除不良影響。學校還應開設相關課程,培養教師、學生的媒介素養,提高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處理、使用和管理能力,提升教師的危機處理能力、心理素質以及與媒體的溝通技巧,發揮他們在高職院校危機管理中的主力軍作用,積極引導輿論向有利于危機解決的方向發展。
2.始終堅守兩塊陣地。(1)加強傳統媒體建設。專業是傳統媒體的優勢,對信息的調查、梳理、判斷和引導,所提供的專業、優質的內容,使得傳統媒體在大眾心目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公信力。高職院校要加強校園網絡、校報、宣傳窗、廣播站等主流媒體建設,培養專業的信息采編人員,對信息渠道進行合理分布,對新聞事實進行深入追蹤和解讀,不斷提高傳統媒體的深度挖掘和追蹤報道能力。(2)主動建立微博、微信、論壇等學校自媒體平臺。加強傳統媒體和自媒體的互融,利用沒有屏障的自媒體的信息交流平臺,拓寬獲取信息的渠道,豐富信息的來源,對信息進行加工后通過傳統媒體報道,同時對自媒體平臺的優質信息進行二次傳播,從而提高學校的公信力。
3.牢牢編織三張防護網。(1)建立有效的信息管理制度。STS是科學、技術與社會的關系論,自媒體是科學技術進步的體現。緊緊抓住自媒體這一網絡陣地,對微博、微信、播客等進行有效的管理和引導,讓校園的網絡平臺發出好聲音,宣傳正能量,弘揚主旋律,有效避免危機事件。(2)出臺有效的信息公開制度。將學校的各類官方自媒體引入日常工作中,開通多種官方自媒體平臺,積極回應輿論熱點,主動加強與網友互動,悉心提供服務資訊,俯下身子,在自媒體平臺上贏得師生的青睞。(3)軟硬兼施,雙管齊下。在硬件方面,要重視學校網站、公共微信平臺等建設,完善學校網絡安全管理系統,增強信息化硬實力,使之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網絡輿情引導機制和應對機制。
(二)基于STS負價值論加強有效疏導
1.加強輿情預警監控和反應機制。高職院校宣傳部門要建立一套較為完整的輿情預警和反應機制,對群眾反映的問題定期分析,及時掌握帶有傾向性的問題,對于新聞媒體或輿情信息員收集的重大負面信息或多次出現的負面信息,重點關注,迅速調查,綜合分析,及時報告,確保不發生因輿論導向不當而出現的校園危機事件。
2.主動將信息轉負為正。高職院校宣傳部門要聯合信息技術部門,主動加強對自媒體輿情的監管;或可引進一些“輿情監管公司”,以服務外包的形式參與監管;對于一些尚處于危機萌芽狀態的輿情信息,及時關注、收納、整理并公布,在管理部門、廣大師生員工、社會之間形成良性互動,做到防患于未然,甚或轉負為正。另外,還要利用官網、QQ等自媒體平臺實行有效的管理與引導工作,提高學生群體的網絡素質,有效避免危機事件發生。
3.加強與社會傳統媒體合作。高職院校輿情危機事件的發生原因是多元化的,但無論有何原因,都很難把學校危機事件的發生和社會分離開來。自媒體時代,高職院校自媒體、傳統媒體與社會傳統媒體在多方面是互通的。因此,要積極與社會傳統媒體合作,在危機事件發生時,借助外界力量,干預危機事件。
4.加強危機善后管理。危機消退并不代表事件的結束,此時,公眾會非常敏感,要靠一系列危機善后管理工作來挽回影響,需要學校對危機事件進行總結、評估,對預警機制進行評價,詳盡列出危機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種問題,并以此帶動組織結構的優化、行政管理能力的提高以及危機管理水平的提升。同時,要勇于接受各種監督和批評,切實了解輿論的新動向、新變化、新要求,與公眾建立良好的互信互動關系,快速修復學校形象。
[參考文獻]
[1]張露.STS視域下的網絡新媒體功能及影響研究[D].成都:成都理工大學,2011.
[2]陳燕.自媒體環境下高校輿情引導體系的構建[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4(12).
[3]潘東良.學校危機的類型、特點及管理策略[J].教育學研究,2004(8).
[4]姜晴,徐遠火.現代大學制度視野下的高校民主管理[J].經營管理者,2011(10).
[5]許蓉佳.網絡群體性事件與政府輿情引導能力建設[J].黨政干部學刊,2010(7).
[6]劉衛平.媒體視角下的高校危機管理策略創新[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14,13(3).
[7]方益權,黃楠,易招娣.群體性事件網絡傳播的引導策略[J].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