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高校開展職業指導有利于促進學生順利就業,提高整體的就業質量。當前高校職業指導工作在組織機構建設、硬件建設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進展,但是軟件建設還存在諸多問題,主要原因為理念落后、內容空洞、師資建設不足。因此,要樹立制度化、專業化、社會化和人本化的職業指導新理念,構建多梯級、多階段、多目標的系統化職業指導網絡,加強對學生的個性化職業指導,創新職業指導的教育載體,創新職業指導技術和方法。
[關鍵詞]高校 職業指導 大學生 質量提升
[作者簡介]楊利江(1974- ),男,廣東茂名人,華南農業大學獸醫學院黨委副書記,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和高等教育管理。(廣東 廣州 501640)
[課題項目]本文系華南農業大學201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與研究重點項目“基于提升就業競爭力的本科人才培養模式創新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G12023)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5-0068-02
職業指導產生于西方。1908年,帕森斯在波士頓成立職業局,出版《選擇職業》,成為職業生涯指導工作的開端,他也被譽為“職業輔導之父”。 帕森斯提出了職業輔導的三個步驟:知己、知彼、決策,這就是著名的“職業匹配”理論。1942年,羅杰斯的《心理咨詢和心理療法》出版,標志著職業心理輔導由以指導者為中心向以當事人為中心轉變。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職業指導思想開始強調綜合性和全方位,重視過程,強調職業人格的發展和疏導治療。美國于20世紀80年代通過《職業教育法》,形成了學校系統、政府系統和社會系統相互補充、相互協調的完整體系。西方的職業指導是伴隨著工業革命以及社會職業的變革而產生的,已有百年的歷史;而現代職業指導改革開放之后才引入我國,不到30年的時間。文章主要分析了我國高校職業指導的現狀,并在原因分析的基礎上探索提升職業指導效果的途徑。
一、我國高校職業指導現狀
我國高校在大學生職業指導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是完善機構,成立了就業指導中心等機構專門負責職業指導工作;二是加大人、財、物的投入,建立了專用的職業指導場地,如咨詢室、測評室、能力訓練室等;三是加大職業指導的理論學習和應用,使職業指導從團體輔導向個體輔導轉變。盡管高校職業指導已經取得了很大進展,但仍然停留在畢業環節的政策指導和信息發布等行政事務上,職業指導工作人員疲于應付日常就業管理事務。這種狀況與國際化的生涯發展輔導服務相比,存在一定的差距。而我國在引進西方職業指導理念和方法時也存在諸多“水土不服”的問題。一份廣東4所高校的調查報告也支持了以上觀點。調查顯示,34.3%的學生不知道學校設置了職業指導機構,表明高校的職業指導機構宣傳不到位,機構知曉度較差;對于學校提供的職業指導服務,32.5%的學生“偶爾接受”,42.8%的學生“極少接受”,23%的學生“從未接受”;對于學校職業指導服務的評價,69%的學生表示“一般”,9.2%的學生表示“不滿意”。除了學生不滿意外,用人單位也不滿意,他們有招聘需求卻招不到合適的學生。由此可見,高校職業指導并未達到預期的效果。
二、我國高校職業指導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1.職業指導理念落后。相當一部分高校無視社會的變化、學生的要求,還停留在職業指導方式簡單、指導效率低下的階段。首先,溝通方式單一。很多高校的就業指導仍然采用傳統的“滿堂灌”式課堂授課形式,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違背了教學規律;仍然采用簡單的行政手段進行管理,學生被迫上課,產生抗拒心理。其次,指導形式單一。采取講座、大課堂、大會等形式,忽視學生的差異性和個性化特點,學生得不到實際能力的提升。最后,指導主體單一。在學校圍墻內、封閉的教室內開展職業指導,僅僅面向畢業生,單靠就業中心教師力量單薄,缺乏其他教職員工、非畢業生、社會和用人單位的多方參與,職業指導存在局限性,無法爭取更多的資源投入,只能流于形式。
2.職業指導內容空洞。一些高校一味追求高就業率而輕就業質量,目的是盡快把畢業生推出校門,完成所謂的“任務”,職業指導短、頻、快,只做信息發布、就業技巧類工作,甚至連指導都算不上,實際上是一種推卸責任的做法。一些高校開設的就業指導課,理論色彩過濃,內容枯燥空洞,實際用處不大,因而也被許多大學生戲稱為“太空課”。 一些高校由于缺乏師資,職業指導課一般由學校的人力資源等專業教師承擔,這些“學院派”教師本身缺乏求職經驗,就業指導理論化、書本化,缺乏實戰經驗,自然無法引起學生的興趣。長此以往,對學生慢慢失去吸引力,職業指導效果自然就差。
3.職業指導隊伍建設不足。大部分高校沒有意識到職業指導隊伍建設的重要性,教師的學歷層次、知識水平遠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職業指導要求。學校重招生、輕就業,職業指導隊伍良莠不齊、雜牌軍多正規軍少,并且缺少相關的培訓。筆者曾到10多所高校進行就業督查,發現大多數高校經費、人員都遠未達標。教育部有關文件規定,高校要按畢業生500︰1的比例配備專職工作人員,按總學費收入的2%撥付專項經費。部分高校工作人員與畢業生比例甚至達到2000︰1,還有部分是兼職人員,職業指導經費僅能維持日常的行政管理,無法提供職業指導人員必要的出差和培訓提升經費。
三、提升職業指導效果的有效路徑
1.樹立職業指導新理念。首先,樹立“新三化”理念,即制度化、專業化和社會化,真正重視就業,并將其落實到行動中。重視就業不是一句口號,也不能簡單地理解為簽訂責任狀,而是要制定相關制度,明確考核機制,落實好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有關場地、人員、經費的要求,確保活動開展的物質要求,推動職業指導上水平、上層次。其次,樹立人本服務理念。職業指導必須要到學生中去,進行調查研究,問需于學生,問計于學生,這樣才能知道學生想什么、要什么,職業指導工作才有針對性,才能滿足學生日益增長的職業指導需求。在就業服務工作中,要主動服務,突出個性服務,實現貼心服務,體現誠信服務,做到高效服務,使服務對象滿意。最后,樹立全員化服務理念。就業是高校的生命線,關系到招生宣傳、社會聲譽、學校發展等,不僅僅是就業部門的事情。
2.構建全覆蓋職業指導網絡。大學生職業指導要充分發揮作用,構建一支人員充足、知識結構合理、專業化、專家化的工作隊伍。學校要在職稱評定、人員培訓、保障經費等方面大力支持,分批選送職業指導人員參加職業指導師、心理咨詢師等的培訓,開展職業教學競賽、集體備課、以老帶新等活動,提升職業指導的整體水平。
如下圖所示,要構建多梯級、多階段、多目標的全覆蓋職業指導網絡。首先,構建預防性三級職業指導體系,將問題解決在發現之前。對于高校來說,就是要將指導關口前移,從學生入學開始到畢業前,針對不同年級的特點開展不同的職業指導。其次,建立起學校和社會交互的工作網絡,實施職業介紹、教育和實訓的聯結,使其效果最大化。
3.注重個性化指導,提升大學生職業能力。開展個體指導和團體輔導相結合的職業指導方式,對不同需求和期望,存在不同困惑的學生個人提供個體咨詢和指導。重視雙向溝通技術運用,采用案例分析、小組討論、情景模擬、拓展訓練、團體指導、實習演練、自我調查,文件分析、知識競賽、社會實踐等現代訓練技術,鼓勵學生積極參與。對服務對象進行分類指導,甄別出重點關懷群體,區分問題的類別,以便有的放矢,區別對待。例如,華南農業大學啟動貧困生勵志強能工程“竹銘”計劃,在原來單純經濟幫扶的基礎上,更加注重對貧困生的勵志教育和素質拓展,既要在經濟上幫助學生,更要在精神上培育學生,在能力上鍛煉學生,通過創新“免費培訓+雙學位資助+暑期出國研修”的資助形式,變“輸血”為“造血”,最終讓貧困大學生自立自強、發憤圖強地完成學業。
4.創新職業指導載體。首先,以生涯教育課程作為課程載體普及職業知識。不少大學生在選擇職業時過于草率,花在影響自己未來命運的職業選擇上的精力,竟比花在購物、上網上的心思少得多。因此,要通過實施職業生涯理念教育,指導大學生進行職業生涯設計,幫助大學生加深認識,從而促進穩定就業和職業發展。其次,以職業氛圍營造作為環境載體,多途徑提高學生的生涯意識。一是通過職業生涯規劃大賽、知識競賽、技能大賽等,著力營造全校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氛圍;二是大學開設素質提升與就業指導課程,進行職業道德、職業素質、人際交往與溝通能力、創新思維、求職技巧等方面的教育,引導學生探索目標職業所需的素質與技能,找出自身的差距,通過努力達到用人單位的要求,實現“人職匹配”;三是通過校企合作方式,將用人單位的職業培訓引入學生培養過程中,實現“人職匹配”的無縫對接。
5.創新職業指導技術和方法。一是開展案例研究,形成符合本校實際的案例庫。職業指導具有長期性、系統性,一所學校基于其歷史傳統、文化積淀等,會形成比較穩定且具有典型意義的案例。這些案例應該包含兩類,一類是職業指導師進行個體咨詢時的案例,另一類是職業指導課程的案例。通過分析其本質特征,總結對策和解決方法,深入研究其規律,形成案例工作法,不僅為學生在遇到類似問題時進行自我分析提供借鑒,也能避免重復建設。二是運用新媒體與網絡技術構建職業指導平臺。可以利用QQ群、微博、微信等新媒體,擴大職業指導的受眾面,提高信息反饋的及時性;可以通過引進專業的職業技能實訓平臺,以先進的計算機技術為依托,開展以職業人教育為核心的職業導向式技能人才培養,模擬實際工作環境,教學采用來自真實工作項目的實際案例,強調學生的參與式學習,在最短的時間內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能、實踐能力等。
[參考文獻]
[1]楊一平.大學生就業形勢變化與高校就業指導模式的變革[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2]嚴勇.高校大學生職業指導理論的發展方向探析[J].中國成人教育,2013(2).
[3]何建華.大學生職業指導服務的現狀及其需求分析——來自廣東省4所高校的調查[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0(3).
[4]中國就業網.中國就業促進會會長張小建在2012年首屆高級職業指導師年會上的講話[EB/OL].http://www.chinajob.gov.cn/EmploymentServices/content/2012-11/26/content_751950.htm,2012-
1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