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的特點及金融與證券專業綜合實訓的必要性出發,分析了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策略及實施內容,指出現代學徒制是金融與證券專業教學任務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實踐性教學環節,特別是在綜合實訓中,實施現代學徒制對于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縮短上崗“磨合期”顯得尤為重要。
[關鍵詞]高職 金融與證券專業 現代學徒制 綜合實訓 人才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何華(1984- ),女,山西運城人,西安職業技術學院人事處,講師,西安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金融市場、項目管理。(陜西 西安 710077)
[課題項目]本文系陜西省教育廳2015年科學研究項目專項科研計劃項目“基于普惠金融體系的陜西省小額貸款公司績效評價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JK2158)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5-0074-02
高職院校的金融與證券專業旨在培養面向商業銀行、證券公司、保險機構、投資咨詢公司等金融部門一線崗位且具有較強實踐能力的高素質技能型金融人才,實訓是其人才培養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環節,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受本科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的影響,高職側重于“以賽帶教”,忽視了針對性極強的綜合實訓在提高學生職場適應性、強化學生綜合職業素質中的重要作用。
現代學徒制作為以校企深度融合為基礎,圍繞學生(學徒)的培養,以實習實訓為紐帶的人才培養模式,既不同于傳統的師傅帶徒弟式的學徒制,也不同于教學場所與實際情境相分離的“學院式”教育,其能夠實現學習場所與實習實訓場所的融合、教師與技師的融合、學生學習生涯與工作崗位的融合,從而實現學校與實訓企業的深度融合。綜合實訓是金融與證券專業教學任務中最重要、最全面的實踐性教學環節,在綜合實訓中,實施現代學徒制培養模式對于學生盡快適應工作崗位、縮短上崗“磨合期”顯得尤為重要。
一、現代學徒制:崗位技能訓練的新范式
教育部在《關于開展現代學徒制試點工作的意見》(教職成[2014]9號)指出:“職業院校承擔系統的專業知識學習和技能訓練;企業通過師傅帶徒形式,依據培養方案進行崗位技能訓練,真正實現校企一體化育人。”現代學徒制是相對于傳統提出的,從本質上講,學徒制就是師傅對徒弟的教育和指導,只是傳統學徒制基本上是“一對一”的言傳身教,缺乏體系的整體設計,也缺少校企實體的支持。現代學徒制保持了傳統學徒制重視職業技能訓練的優點,更側重于培養對象的群體性、培養系統的立體性和參與校企各方關系的緊密性。在實習實訓過程中,這種模式加深了學生對即將從事的工作崗位、工作環境、工作內容,甚至工作前景的深入和真實的認識,既可以將學校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實踐中,也可以通過工學交替的學習方式將工作中學到的技能內化為自己的知識。
二、金融與證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必要性
在金融與證券專業的建設中,實施現代學徒制不僅可以提高實訓學生的實踐操作技能和分析判斷能力,符合接收就業畢業生金融企業的自身利益,而且有助于受訓學生真實感受金融企業的企業文化和管理體制,培養學生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一)高職金融與證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崗位分析
高職金融與證券專業的畢業生主要有商業銀行、證券公司、期貨公司、保險機構、金融中介五個就業方向,其就業崗位群多集中在商業銀行綜合柜員及業務經理、證券經紀人及客戶經理、保險業務員及經紀人等,以金融營銷崗位為主。
基于不同崗位對高職金融與證券專業畢業生的職業技能要求差別很大,必須有針對性地加強專業化、職業化的技能訓練,由于畢業生多集中于直接接觸金融服務顧客群的金融機構一線崗位,因此要求畢業生具備較強的交流溝通能力和較高的綜合素質。
(二)金融與證券專業人才培養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在實踐中我們發現,畢業生在剛參加工作后,經常抱怨在校期間所學知識陳舊,金融企業則認為招收的新員工普遍操作能力欠缺,企業必須對其重新培訓才能上崗。出現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高職院校里絕大多數教師缺乏金融企業工作經驗,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過程中“閉門造車”或“拿來主義”。
高職金融與證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受傳統高等教育影響較深,在教育思想和教學內容上存在偏重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的現象,在辦學觀念上缺乏應有的市場意識,尚未形成充分發揮金融與證券行業的引導作用、利用社會力量辦學的多元化辦學機制。
金融與證券專業主要是為金融企業培養基層或一線操作人員,專業特點決定了其絕大多數課程的教學要突出學生實際操作能力的培養,但由于很多學校現代教學手段運用不夠,缺少必要的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不能保障學生上機實訓和臨柜實習,實踐教學環節比較薄弱。
(三)構建金融與證券專業現代學徒制平臺的意義
金融與證券專業現代學徒制平臺建設的意義在于以校外實習實訓基地為依托,通過師傅手把手帶徒弟的方式,以培養學生商業銀行柜臺業務、保險經紀業務、證券經紀業務能力等實際操作技能為核心,滿足不同就業方向學生對于不同職業方向的知識和技能學習的需求,最終培養學生能夠獨立工作,提升學生可持續學習與發展的能力。
三、金融與證券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施策略
金融與證券專業現代學徒制總體設計理念是“學工一體化、工作崗位化、考核制度化”,學生最終以商業銀行綜合柜員、證券公司經紀人、理財公司業務經理的身份完成崗前綜合實訓,從而達到職業能力和職業素養的綜合培養。
(一)學生與學徒的身份認同
實施現代學徒制期間學生和學徒的身份是重合的,金融企業出于自身責任感及榮譽感,希望能培訓出勝任金融崗位工作的準優秀員工,而學校則希望培養出的學生能與金融企業的崗位要求無縫對接,雙方的目標是絕對一致的。為達到學生與學徒的身份認同,金融企業將參與到綜合實訓方案和指導書的制訂中去。
實施現代學徒制,學校、學生與金融企業要簽訂一份三方學徒合同。以具有法律效應的協議形式明確學生相當于金融企業的“后備員工”,具有雙重身份,既是學生,又是學徒,明確學生實習期間的學徒工資待遇、工傷賠償、保險等,學校指派教師指導和監督學生在金融企業接受技能培訓,包括實訓課程實施、學生管理等,金融企業則選派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管理人員擔任實訓導師。
(二)實訓與上崗的工作融合
崗前綜合實訓一般是統一組織學生到具有一定專業背景的社會工作崗位進行3個月至半年的交替式培訓和學習,為達到實訓與上崗的融合,學生需用1/3的時間在教室型場所接受培訓,2/3的時間進行實操。在人才培養目標的指導下,由金融企業與學校、教師和師傅共同參與下,按照金融企業用人需求與崗位資格標準來設置課程,一方面“工”與“學”的交替,變革教學組織模式,施行校企共同參與的“柔性化”的教學管理模式,形成學校實訓課程鏈;另一方面以金融企業為主體,實訓的內容是上崗的內容,如客戶接待或點鈔等,施行以金融產品為核心的生產課程以及頂崗實習的項目化課程體系,形成金融企業上崗課程鏈,實現“雙線交融”。
(三)考核與管理的制度契合
建立包括學生能力考核評價和實訓項目考核評價等方面的人才培養評價標準,學校和金融企業雙向介入人才培養質量監控和評價體系,明晰學校和金融企業的主體責任,明確學校和金融企業教學組織與運行管理工作中的內容、標準和程序。同時,借力現代師徒制,以設立技術等級鑒定機構的形式作為對培訓成果的檢驗,鑒定機構由金融企業法人代表、金融企業管理人員、學校教師共同組成,評定學徒職業技術等級,從而在技術層面上完善現代學徒制。
四、金融與證券專業現代學徒制的實施內容
高職院校金融與證券專業主要培養具有系統理論知識和較強實務操作能力、能夠獨立從事金融與證券業務的高素質高技能人才。崗前培訓的內容一般包括金融企業的一些基本理念、基本情況、金融企業內部結構,還有崗位的具體操作以及規章制度等。實施現代學徒制是發生在工作場所中的教與學的過程,在培訓中不僅要及時把新信息、新技術、新技能和新程序介紹給員工,加強證券業務流程訓練、銀行綜合柜臺業務技能訓練等,還要更新員工的現有技能,完全達標后,才能獨立上崗操作。
(一)金融企業文化培訓
金融企業文化是一種微觀經營管理文化,是一個金融企業所凝結、積淀起來的文化氛圍、價值觀念、金融企業精神、經營境界和廣大員工所認同的道德規范和行為方式。通過金融企業文化的熏陶,讓學生了解金融企業需要什么樣的員工,理解個人在金融企業的角色以及個人與金融企業的關系,培養職業道德、敬業精神和團隊意識。通過金融企業文化與校園文化的對比,讓學生理解工作與學習的差異、金融企業制度與學校制度的差異,金融企業人際關系與校園人際關系的差異。這樣學生進入金融企業后,可以盡快地融入金融企業,對金融企業增加親切感和使命感。在崗前培訓時可以有針對性地介紹相關金融企業的政策法規、規章制度、崗位技術規程、操作規范等知識,幫助學生正確認識金融企業,建立正確的職業觀,管理和規范個人在金融企業的行為。
(二)崗位職責培訓
高職金融類畢業生未來升職方向是商業銀行綜合柜員、證券經紀人、理財經理等一線的服務、營銷、理財崗位。其中,商業銀行綜合柜員崗位側重于培訓柜臺業務操作流程與各項業務處理的基本操作技能,儀容儀表及服務語言的訓練;證券經紀人崗位側重于培訓如何進行證券客戶開發、客戶維護與市場的拓展等,以及證券業務知識;理財經理崗位則定位在能為客戶選擇理財產品、分析財務狀況、設計理財方案,如何與客戶建立和維護良好的信任關系等。
(三)職業素養培訓
職業操守是職業素養的最核心部分。“誠信為本、操守為重、堅持準則、不做假賬”是朱镕基同志在北京國家會計學院的題詞,也是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操守,要時刻嚴格約束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勵。
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是職業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協作精神和團隊意識表現為一個金融企業作為整體的集體力量,能夠起到“1+1>2”的系統效應,金融專業的學生往往更關注自身的業務知識,缺乏將自己融入整個團體中對問題進行思考的主動性,通過這方面的培訓,能夠強化溝通協作技能技巧。
職業勝任力是崗前綜合實訓職業操守培訓的重點。要求實訓學生在從事金融工作時保持客觀、公正、獨立、真實、合理、合法及謹慎的態度,在“互聯網+”的信息時代,金融從業人員更要具備準確的分析、判斷和溝通能力,同時做到信息嚴格保密。
借助以校企融合互動為主要特征的現代學徒制人才培養模式,前置金融企業內訓,能讓高職院校在金融企業建立起技能型人才的儲備基地,培訓出更多符合金融企業需求的優秀學徒。這一模式必將成為未來職業教育與金融企業合作的發展趨勢。
[參考文獻]
[1]張存萍.“上班式教學”在金融崗位實訓課程的實踐探索[J].中國校外教育,2014(1).
[2]吳義達.基于校企合作的金融與證券專業建設探索[J].中國證券期貨,2011(3).
[3]沈瑞山.談高職院校崗位綜合實習中實施“現代學徒制”的問題及對策[J].經濟研究導刊,20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