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教育經過十余年的發展,正逐步從規模發展走向內涵建設。專業設置作為高等職業教育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影響著高職院校辦學質量和辦學特色。文章利用全國層面的高職院校專業類數據,從專業開設廣泛度、招生規模和集中度三個方面對不同類型高職院校進行了實證分析。研究發現:不同類型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趨同化現象均較為明顯,地市級政府院校相比其他舉辦主體的院校、國家示范和國家骨干院校相比一般院校專業設置趨同更為明顯;計算機類專業開設最為廣泛,其招生規模也最大,工科類、應用性更強的專業可能在開設廣泛度上并不是很高,但在招生規模上可能會更有優勢;高職院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受到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制約,不同類型院校應對方式并不一致。
[關鍵詞]高職院校 專業設置 集中度
[作者簡介]吳紅斌(1989- ),男,江西九江人,北京大學教育學院教育經濟研究所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教育經濟學。(北京 100871)劉云波(1983- ),女,吉林松原人,北京師范大學教育學部職業與成人教育研究所,講師,博士,研究方向為職業教育財政、教育經濟學。(北京 100875)
[中圖分類號]G71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3-0016-07
近年來,隨著國家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政策的出臺和社會對職業人才的需求,我國高職教育快速發展,教育部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高等職業(專科)院校1327所,占所有高等院校的52.4%。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旨在面向地方經濟和職業崗位培養社會需要的專門高級應用型人才。相比普通本科院校,高職教育辦學更加靈活,對市場反應更加明顯,辦學主體也更加多元化。專業設置作為人才培養的關鍵環節,是高職院校和社會聯系的紐帶,是高職院校核心競爭力的關鍵構成要素,是影響高職院校辦學質量、辦學特色的重要因素,也是區域性教育行政部門布局結構調整的重要內容。為了提升高等職業院校的辦學水平,我國相繼實施了“百所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和“百所國家骨干高等職業院校建設工程”。
自我國高等職業教育發展以來,就有相關學者對高職教育專業設置問題進行研究。謝勇旗對我國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研究中發現專業規模逐漸擴大,熱門專業設置集中。單嵩麟、潘立本對廣東、江蘇、云南、河北等地的高職教育專業設置進行調查發現高職專業設置較為盲從,重復設置情況嚴重,專業結構性短缺嚴重。李爽對河南高職教育結構研究發現,河南高等職業教育專業齊聚程度不高,高職教育缺乏特色。麻麗娟通過對山西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問題的研究發現,專業設置雷同化現象嚴重,專業規模發展不平衡。金嘉平在浙江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研究中發現專業設置重復率高,行業企業與高職院校聯系不緊密。可以看出,已有研究都不同程度地提出了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重復性、趨同性的現象。對于專業設置趨同,不同學者給出了不同的建議,如專業設置政策的“總量控制”、學術資本主義和市場機制、經濟動機、路徑依賴、現行財政撥款模式、“競爭性壓力”和“模仿性壓力”等。上述研究大多從定性或個案層面對高職教育專業設置進行研究,鮮有從全國層面對所有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實證研究。在考慮高職院校的不同辦學主體、國家高職院校建設工程和高職院校服務地方經濟發展的特點的基礎上,借鑒劉云波對民辦院校專業結構實證研究的角度,本研究從專業開設的廣泛度、專業的招生規模和專業設置的集中程度等三個方面來實證分析我國高職院校專業結構的基本情況,以期回應和補充已有研究,從而為高職教育專業發展提供借鑒。
一、數據說明
本研究利用教育部2011年《全國普通高校分專業招生錄取分數線》,依據《普通高等學校高職高專教育指導性專業目錄(試行)》,把全國每所高職院校所開設的專業類別都劃歸到計算機、工商管理、財務會計等78個專業類中,并從平臺中獲取了每個專業類當年的招生數據。此外,從教育部等相關網站上,獲取百所高職示范院校名單和百所骨干院校名單數據,將樣本中的院校分為國家示范院校、國家骨干院校和一般院校,三類院校在辦學水平、獲取資源能力和政府投入上都存在較大差別,在本研究中認為三類院校屬于不同層次。對于院校辦學主體,從教育部教育經費統計信息平臺獲取每所院校的隸屬關系,并根據院校網站上的信息逐一進行核實,將院校辦學主體分為中央部門及國企、省級教育部門、省級非教育部門、地市級政府和民辦。需要說明的是,部分院校是由縣級單位所舉辦,為統一處理,將之歸為地市級政府。在院校地區劃分上,根據通用的地區劃分標準,將31個省市劃分為東中西三個地區。將數據進行整理、合并后得出1148所高職院校在專業類層面的數據,樣本中高職院校占當年總體院校的94.5%。
二、高職院校的基本情況
從舉辦者主體來看(見表1),1148所樣本院校數據中,中央部門及國企舉辦院校77所,占總數的6.8%;省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236所,占總體的20.6%;省級非教育部門舉辦院校260所,占總體的22.7%;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298所,占總體的26%;民辦院校275所,占總體的23.9%。從公私格局來看,公立院校遠多于私立院校。總體上看,高職院校舉辦者主體較為多元化,且舉辦主體相對較為分散。從地區分布上來看,西部院校明顯少于東部和中部院校;相比其他地區,東部地區民辦院校占民辦院校總體比值最高,達到54.2%;中部地區省級非教育部門占比相對最高,達到省級非教育部門舉辦院校總體的48.5%。此外,從不同主體舉辦院校的骨干和示范院校分布來看,省級教育部門占有明顯優勢,地級市政府在骨干院校中也占據相當的比重,民辦院校在骨干和示范院校中僅有1所。
從不同層次來看,樣本院校中骨干和示范院校分別為95和97所,一般院校為956所,占比83.3%(見表2)。在地區比較上,在骨干和示范院校上,中部地區相對較弱,而東部和西部地區相對較好。
從各類院校的招生情況來看,在地區分布上,中部地區院校招生占比最多,達到44.1%,院校平均規模也最大,達到2213人次。在舉辦主體上,地市級政府院校招生占比最大,達到28.6%,高于民辦院校數占比(23.9%)。從院校層次來看,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招生規模均明顯高于一般院校,分別達到2974和2494人,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在招生上優勢明顯(見18頁表3)。
(一)不同舉辦主體院校專業設置
分別對不同舉辦主體院校開設的專業類進行排序(見19頁表5),分析可知,在各類舉辦主體院校中,排名前十位的專業類有九個專業類重合,只是排序不同,另外非重合的專業類為汽車類和經濟貿易類,計算機類、市場營銷類、語文文化類均排名較高;除中央部門及國企舉辦院校外,其余四類舉辦主體開設最廣泛的專業類均為計算機類,且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計算機類開設廣泛度最高,達到85.9%,即298所院校中有256所開設;從前十位專業類的廣泛度大小來看,相比其他院校,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專業類在同等排序上,其廣泛度更高,說明專業類設置趨同現象更加明顯;從前十位專業類所屬的專業大類來看,所屬財經大類、電子信息大類和制造大類的專業類占到前十位中的八位,中央部門及國企在制造大類上開設廣泛最高。
分別對不同舉辦主體的院校專業類招生數進行排序(見19頁表6),分析發現,中央部門及國企主辦院校在招生專業類別上,自動化類和機械設計制造類占比較高,兩者達到78個專業類別招生中的20.7%;計算類在各個主體舉辦的院校中招生占比均排在所有專業類別招生中的前三位,且在省級教育部門院校和民辦院校排名第一,招生規模分別達到4.3萬人次和5.4萬人次;不同舉辦主體的院校在招生占比和專業開設廣泛度上存在一定差別,工科類、應用性程度越高的專業類,相對開設廣泛度排名,招生占比排名更靠前,如機械設計制造類、財務會計類等;在招生占比上,相比專業開設廣泛度,省級非教育部門和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差別更大,如對于地市級政府院校,護理類專業開設廣泛度未進入前十,但在招生占比上排名第一。
(二)不同層次院校專業設置
再分別對不同層次院校專業類開設廣泛度進行排序(見20頁表7),分析發現,在一般院校、國家骨干院校和國家示范院校中,排名前十位的專業類有9個專業類重合,只是排序不同,且國家骨干院校和國家示范院校排名前十位專業類完全重合,計算機類、財務會計類、工商管理類、自動化類和市場營銷類在國家骨干院校和國家示范院校中均在前五位;比較開設廣泛度大小可知,國家骨干院校和國家示范院校排名前十位的專業類開設廣泛度均明顯高于一般院校,且國家示范院校表現更為明顯,這說明院校層次越高,在同一層次院校專業設置趨同性更高,在國家示范院校中有91所院校開設計算機類專業,開設廣泛度達到93.8%;在各個專業類別中,針對三個層次院校重合的專業類,語言文化類在三個層次院校中差別較大,該專業類在一般院校中開設廣泛度中排名第二,而在國家骨干和國家示范院校排名第七和第六;針對每個層次院校各個專業類開設廣泛度,國家示范院校各個專業類開設廣泛度均較高,且各個專業類差異較小,而國家骨干院校各個專業類差異相對較大。
對各層次院校專業類招生數進行排序(見表8),分析發現,不同層次院校開設廣泛度最高的專業類從高到低分別為機械設計制造類、計算機類和財務會計類;相對各個專業類別,計算機類專業在不同層次院校中綜合排名最高(將三個層次院校中各個不同類的專業排名相加而得,值越小,綜合排名越高),其次為財務會計、機械設計與制造類;工科、應用程度越高的專業類,相比于該專業類開設廣泛度排名,在招生占比上排名越靠前,如機械設計制造類、護理類、財務會計類和汽車類等,可以判斷這些專業類招生規模相對較大。
此外,本文還比較了不同地區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情況。對比不同舉辦主體院校間和不同層次院校間專業設置情況,不同地區間院校專業開設廣泛度和招生規模差異均相對較小。
四、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集中度的分析
為分析專業設置集中程度,需要考慮各個專業類所屬的專業大類,高職院校一共有19個專業大類。如果院校開設大類越少,則可認為院校專業設置較為集中。在專業大類層次,本文對每一所高職院校開設的專業大類個數進行基本描述統計(見21頁表9),分析可知,在地區差異上,雖然中部地區專業大類均值稍大,但整體上看,不同地區院校專業大類設置在均值、方差上均差異較小,這說明不同地區高職院校在專業設置集中程度上差異并不明顯;從舉辦主體來看,相比省級教育部門和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民辦院校所開設專業大類數明顯較少,可認為民辦院校專業設置上較為集中,而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和省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專業設置較為分散;在院校層次上,骨干院校和示范院校開設專業大類數明顯高于一般院校,可知骨干和示范院校專業設置相對較為分散、集中程度較低。
考慮到不同舉辦主體和不同層次院校在專業大類開設個數上的差別,按不同舉辦主體和不同層次院校專業大類個數做直方圖,可以看出,在院校舉辦主體上,民辦院校開設專業大類直方圖明顯左偏,院校開設專業大類數大多集中在4~8個,而地市級政府集中在6~11個;在院校層次上,一般院校開設專業大類直方圖左偏,院校開設專業大類數集中在5~9個,而骨干和示范院校則大多集中在6~11個。
此外,鑒于不同院校招生規模的不同,在上述分析中加入招生規模作為權重,得到加權后的各校的平均專業類個數,再進行上述同樣分析后結果顯示,各校之間的平均專業大類個數差距稍微有所縮小,但總體趨勢仍然保持一致。
為更加深入地分析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集聚程度,本研究還借鑒了產業經濟學中區位商的概念,對高職院校專業大類的開設進行了分析。區位商(專業大類)=(某學校某專業大類招生規模/該學校當年招生規模)/(該學校所在省該專業大類招生規模/該省當年招生規模)。區位商越大,表示該專業大類越集中在某些地區或某些院校開設,并在這些地區或院校形成集聚狀態。通過對高職院校各個專業大類的平均區位商計算發現,公安大類的區位商值明顯大于其余18個專業大類(水利大類、法律大類、醫藥衛生大類、資源開發與測繪大類等)的區位商,這與公安大類是國家控制類專業有關。此外,國家管控較強的水利大類、法律大類和醫藥衛生大類的區位商也相對較高,而廣泛開設的財經大類、電子信息大類的區位商較低。這與前面的分析保持一致,不過需要說明的是專業大類的區位商較小,有可能是內部存在的差異,即有些地區或有些院校在該專業大類上具有集聚狀態,而有些地區或有些院校則沒有,從而導致均值有所下降,同時各個專業大類下的專業類區位商也會有所差別,對此將以進一步的研究另行探討。
五、結論和啟示
通過上文的實證分析,本文得出以下結論:
第一,目前我國高職院校舉辦主體較為多元化,舉辦主體較為分散,并不集中于某一或某兩類舉辦主體,這有利于高職院校的平衡發展,相對國內本科院校也更具特色;在地區分布上,民辦院校更多地集中于經濟水平更為發達的東部地區,東部地區民辦院校數占民辦院校總體比值達到54.2%。從骨干和示范院校所占比例來看,中部地區占比最小,骨干和示范院校均只占該地區院校總數的6.6%,而東西部地區該比值均在9%以上、甚至達到10%;高職示范與骨干院校更多地集中于省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
第二,從開設廣泛度來看,總體上,計算機類專業開設的廣泛度最高,81%的院校開設了此類專業,其次為語言文化類、財務會計類和工商管理類等。無論是不同舉辦主體、不同院校層次還是所在不同地區,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重合度均較高,在排名前十位的專業中均有8~9個專業類設置相同。相比其他舉辦主體,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間專業設置趨同現象更為明顯。此外,院校層次越高,院校間專業設置趨同現象越明顯,在國家示范院校中有91所院校開設計算機類專業,開設廣泛度達到93.8%。
第三,從招生來看,各個專業招生占比排序和專業開設廣泛度有所差距,專業廣泛度高并不一定意味著招生規模也很大。總體上看,招生數最多的前幾名專業類分別是計算機類、財務會計類、機械設計制造類、語言文化類和自動化類等,排名前六位的專業招生總數占到78類專業招生類總數的46.9%,工科類、應用性更強的專業可能在開設廣泛度上并不是很高,但可能在招生規模上更有優勢。
第四,從專業設置集中程度來看,在考慮招生規模的情況下,相比舉辦者類型和高職院校層次,地區對高職院校專業設置集中程度影響并不明顯;從舉辦主體來看,民辦院校和省級非教育部門舉辦院校在專業設置上較為集中,而地市級政府和省級教育部門舉辦院校專業設置較為分散;骨干院校和示范院校設置上集中程度較低。國家管控較強的專業大類主要集中在某些院校,并不能廣泛開設。專業設置的集中程度與專業受到政府管控的強度、市場滲透和專業的開設成本等均具有一定關系。
本文的實證結果反映出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結構在不同舉辦主體和不同層次院校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差別,而在不同地區院校間差異較小。相比地區經濟、文化等因素對高職院校的影響,舉辦主體等制度性因素對高職院校影響更大。不同類型院校所處的競爭環境和制度空間存在一定差別,相比較來看,地級市政府舉辦院校專業設置更為分散,集中程度較低。這也不難理解,地市級政府所舉辦的高職院校,相比于省屬高職院校,與較低層級的政府——地市政府的聯系更為緊密,承擔著更為密切的服務地方經濟的使命,使其專業設置方面呈現“全而雜”的特點。因此在不同的地區出現趨同的現象。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各院校在開設廣泛度和招生規模上表現出較大差異,且國家示范或骨干院校、地市級政府舉辦院校,兩者的差異更為明顯。一般而言,相比專業開設個數,專業的招生規模更易受到“市場”所影響。高職院校在自身發展過程中受到政府和市場的雙重制約,不同類型院校應對方式并不一致。國家或相關政府部門在調整高職院校專業設置或進行高職院校人才培養模式改革時,要充分考慮不同類型院校的特點。
[參考文獻]
[1]李沛武,劉桂蘭.高職高專教育專業設置及其與地方經濟建設的關系[J].中國高教研究,2005 (11).
[2]單嵩麟,潘立本.地方多科性高職院校專業設置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高教研究, 2006 (9).
[3]杜怡萍.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與職業,2014 (3).
[4]謝勇旗.高等職業教育專業設置研究[D/OL].天津:天津大學,2004[2016-02-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5]李爽.河南省高等職業教育之專業結構研究[D/OL].開封:河南大學,2013[2016-02-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6]麻麗娟.山西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問題研究[D/OL].太原:山西大學,2013[2016-02-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7]金嘉平.浙江省高職院校專業設置與產業結構的適應性研究[D/OL].杭州:浙江工業大學,2012[2016-02-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8]張原.基于廣西產業結構調整的高職教育專業設置研究[D/OL].南寧:廣西師范學院,2014[2016-02-20]. 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
[9]張寶蓉.從嚴格控制到總量管制:臺灣地區高校專業設置政策走向分析[J].現代大學教育,2008(3).
[10]徐斯雄,吳葉林.當前高校專業設置的問題審視——基于學術資本主義的視角[J].教育學報,2011(1).
[11]劉劍虹,任麗清.高等學校專業設置的經濟動機及合理實現[J].中國高教研究, 2011(2).
[12]劉云波.我國民辦高職院校專業結構實證分析[J].職業技術教育,201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