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當前高職院校教育改革的重要目標。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旨在培養大學生的創新精神、創業精神和實踐能力。文章結合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分析了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提出培養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有效路徑,具體包括組建傳、幫、帶模式的創新團隊,構建創新型和雙師型的師資隊伍,建立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和提供各種配套保障,制定推動創新創業訓練的激勵機制,探索“教—訓—研”一體化的高職教學改革模式。
[關鍵詞]高職學生 創新創業能力 培養路徑
[作者簡介]李雋(1976- ),女,湖北鐘祥人,連云港職業技術學院商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高等職業教育、市場營銷。(江蘇 連云港 222006)
[中圖分類號]G71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3-0086-03
創新能力是指人們運用知識和理論,在科學、藝術、技術和各種實踐活動領域中不斷提供具有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新思想、新理論和新方法的能力。創新能力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的核心競爭力。當今國家之間競爭的實質就是人的創造力的競爭。創業能力是指發現或創造一個新領域,理解和創造新事物的能力,是以創業為核心的一種實踐性很強的綜合能力。對高職學生而言,創業能力主要包括決策能力、經營管理能力、專業技術能力、溝通協調能力、創新能力、學習能力、團隊精神、敬業精神和冒險精神等。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21世紀衡量人才的重要標準之一,因此如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當前高職教育改革的重要課題。
一、高職院校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現實意義
教育部在《關于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中指出:“在高等學校開展創新創業教育,積極鼓勵高校學生自主創業,是教育系統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服務于創新型國家建設的重大戰略舉措;是深化高等教育教學改革,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途徑;是落實以創業帶動就業,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的重要措施。”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有利于推動高校創新創業型人才培養機制改革。項目導師精心指導,全程參與,帶領學生從項目的構思、方案的策劃、到項目的實施以及項目的評估,完成一個項目運作的全過程。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融“學、做、研”于一體,激發學生的創新思維,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有利于促進高校轉變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模式,強化創新創業能力訓練,培養創新型國家建設所需要的創新人才。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為師生提供了創新創業實踐訓練的機會,有利于培養師生的創新創業能力。一方面,學生在項目實施過程中,鍛煉了獨立思考、自主學習的能力,學會了獲取信息、整合知識,培養了時間管理、統籌規劃意識,獲得了人際溝通和團隊合作的寶貴經驗;另一方面,教師在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中,樹立了創新型人才培養觀,積極探索新型的教學方法和創新創業教育的新途徑,師生之間建立了平等、互助、和諧的新型師生關系。因此,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施,真正實現了教學相長。
二、高職院校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中存在的問題
江蘇省教育廳自2007年開始實施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項目,經過8年多的實踐和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也遇到了一些現實困難。
(一)團隊創建困難,項目缺乏延續性
受中學階段應試教育的影響,當前高職學生普遍缺乏創新創業意識,項目參與的積極性較低,團隊成員選拔較困難。在創建項目團隊時,有的學生只憑一時興趣申請項目,立項后興趣轉移或發現自己沒有能力深入研究,就隨意退出或放棄。還有的學生一升入大三,由于頂崗實習、擇業、就業、專升本考試等原因,沒有足夠的時間和精力繼續投入項目實踐,于是敷衍塞責、應付了事,導致項目成果質量不高,往往虎頭蛇尾。再加上現在有些高職院校采用了“2+1”模式,學生在校時間縮短為2年,往往項目剛立項后,學生就開始頂崗實習,師生溝通難度加大,學生的項目參與度也大大降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應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輔助,如何創建一支科學、合理的項目團隊,保障項目的可持續發展,已成為項目正常開展的首要難題。
(二)教師指導不當,欠缺創新創業素質
高職學生知識、能力有限,綜合素質不高,在項目實施過程中,教師的有效指導尤為重要。在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實施中,有的指導教師一手包辦,過度幫助學生擬定課題、確定研究方向和研究內容,要求學生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去做,導致學生只能被動執行,創造性無法發揮。有的教師雖同意指導,但并未用心指導和全程參與,對項目實施和研究過程的指導不夠,使學生得不到有效的幫助。還有的指導教師從學校到學校,自己本身就缺乏實踐經歷和創新創業能力,對項目的指導力不從心。總之,由于指導教師本身缺乏創新創業素質,對學生指導和幫助不當,無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最終導致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流于形式。
(三)缺乏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和各種配套保障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全部是利用師生業余時間來完成,而且團隊一般是跨專業、跨年級、跨班級組合,師生之間的溝通和協調難度很大,因此迫切需要學校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平臺,以方便師生交流和項目的過程管理。同時,由于不少學校缺乏校內外創新創業實訓基地,在指導學生創新創業的過程中,一些好的創意難以付諸實施,即使勉強完成,最終的成果質量也必然有所欠缺。另外,由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經費有限,一些好的項目由于缺乏資金難以實施,最后只能不了了之或敷衍了事。由此可見,在建立創新創業訓練平臺、建立校內外訓練基地、項目經費支持以及提供相關配套設備等方面都迫切需要學校相關部門的支持和保障。
(四)缺乏激勵機制,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
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雖然在江蘇省已經實施8年多,但由于缺乏相應激勵機制,高職院校師生參與的積極性普遍不高。指導教師方面,由于現行職稱評審政策以及各種評優、評獎沒有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要求,而且也沒有相應的結項獎勵政策,教師一般都不愿意在這方面花費太多時間和精力。再加上高職學生整體素質相對較差,學制較短,專業知識有限,因此指導他們開展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難度較大,需要指導教師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同樣,學生方面,由于參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和學習成績、各種獎勵、評優均不掛鉤,學生犧牲了很多業余時間,卻沒有得到相應的物質或精神上的回報,因此一些學生漫不經心,聽任指導教師安排,而沒有充分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全部是利用業余時間完成,參與師生付出了大量的時間、精力和智慧,卻沒有相應的激勵措施,師生的參與積極性自然不高。
(五)理論缺乏實踐,教學改革亟待深入
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往往是很多專業課程教學和實踐訓練的綜合體現。當前,高職教育迫切需要深化教學改革,切實用理論指導實踐。以財經類訓練項目為例,在項目的實施過程中,需要綜合運用市場調研、營銷策劃、財務管理、現代信息技術、經濟應用文寫作等多門學科的理論知識和實踐技能,這些知識在相關課程中有所涉及,學生也都理解,但在具體的運用過程中卻漏洞百出。比如,在項目調研過程中,學生不會設計合理的調研問卷,不會統計、分析和匯總調研數據;有的學生雖有好的創意,卻不會撰寫營銷策劃方案,文案寫作能力較差等。由此可見,培養大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實踐環節尤為重要。高職教育迫切需要深化教學改革,積極探索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力求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與專業教學計劃、課程建設、實習實訓、創業教育等有機結合。
三、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
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已成為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的迫切需求和必然趨勢。高職院校應該重點關注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為學生今后的就業或創業奠定基礎。結合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實踐,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培養路徑應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組建傳、幫、帶模式的創新團隊
針對高職院校的特點,實施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項目的首要因素是建立合理的創新團隊,以保障項目的可持續性。創新團隊應該由不同職稱、不同年齡結構的教師隊伍和不同年級、不同專業的學生隊伍組合而成,系統地優化學生創新實踐培養體系。根據多年的指導實踐,建議采用傳、幫、帶的團隊創建模式:(副)教授1人,青年教師1人,二年級學生2人,一年級學生2人(最好能跨專業組團)。這樣的創新團隊高低過渡,形成梯隊,不僅可以保證項目的延續性,還起到了傳、幫、帶作用,擴大了收益范圍,實現多贏。團隊規模建議保持在 6人左右,2名指導老師和4名學生。鼓勵跨院系、跨專業、跨年級組團,這樣在專業知識、綜合能力、興趣特長等方面能最大限度地優化組合,實現資源共享。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取長補短、合作交流,充分發揮自身的項目主體作用。
(二)構建創新型和雙師型師資隊伍
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雖然以學生為主體,但全程都離不開教師的有效指導和幫助,構建創新型和雙師型師資隊伍尤為重要。首先,指導教師要具有創新意識,勇于改革教學理念、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并鼓勵和引導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實踐。其次,指導教師不僅需要精通專業知識、熟悉本專業前沿動態,還需要具有豐富的實踐教學經驗和實踐工作經歷,需要加強與社會、企業的聯系,了解行業、企業的發展動態。最后,指導教師要善于調動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積極引導和幫助學生完成項目的選題、方案的設計、實施、分析和總結等工作,并能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創造條件和提供保障。因此,構建創新型和雙師型師資隊伍是順利開展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重要條件。
(三)建立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平臺并提供各種配套保障
高職院校應加快建立專門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訓練平臺,為師生交流和項目的過程管理提供方便。學生從提交項目申請書開始直到項目結項為止,項目實施的每個步驟都能夠在平臺上完成,學校、指導教師和學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動態管理自己的項目。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建設是項目順利開展的重要保證,因此高職院校還應加大對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投入,積極建立校內外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并在項目經費、相關軟件、配套設備等方面予以支持和保障,以保證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順利實施,提高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成果的質量。
(四)制定推動創新創業訓練的激勵機制
高職院校還應抓緊制定相應的激勵機制,充分調動廣大師生參與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的積極性。學校要積極鼓勵學生申報,做好申報前的宣傳動員工作,并且積極幫助他們解決項目實施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對于順利結項的學生,要給予適當的物質獎勵,頒發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的結項證書,并作為評優、評先以及各種獎學金評定的加分依據;對于順利結項的指導教師應給予一定的物質獎勵,頒發指導教師榮譽證書,并作為教師評優、評先和職稱申報的加分依據。此外,還可以考慮每年在全校范圍內評選若干個優秀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優秀創新創業團隊和優秀創新創業指導教師,予以表彰和獎勵,并積極推薦優秀項目參加市級、省級乃至國家級的創新創業大賽或評獎。
(五)探索“教—訓—研”一體化的高職教學改革模式
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努力將培養學生創新創業能力與專業教學改革、課程建設和創新創業教育等有機結合,積極探索“教―訓―研”一體化的高職教學改革模式。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中所暴露出來的問題,正好有利于學校調整專業教學計劃、課程設置、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比如,針對學生專業理論知識薄弱的問題,學校可以考慮在課程設置上對相關專業課程適當加大理論教學課時。針對學生實踐能力較差的問題,學校可以考慮將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計劃與相關實習、實訓相結合,引導學生將在校的學習成果自覺地運用到項目實踐中去。此外,一些成功的大學生創新創業項目及其指導方法也可以借鑒到課堂教學中,幫助探索課堂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的改革,力求實現“教―訓―研”一體化的高職教學改革模式。
培養高職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是一項長期的系統工程,任重而道遠。因此,要積極探索高職學生創新創業能力的培養路徑,以期對今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實施和高職教育教學改革有所借鑒。
[參考文獻]
[1]刁鳴,董國強.示范中心創新實驗室的建設[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
[2]陳清.關于大學生實踐創新訓練計劃在高職院校的實踐與思考[J].中國電子教育,2010(4).
[3]許浩,陳柏.淺談大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J].江蘇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5).
[4]張友琴,王萍,朱昌平,等.以大學生創新性實驗計劃為契機培養創新型人才[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