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新課改對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開展的時間比較短,還存在教育形式較為陳舊、教學觀念落后、教育體系不完善等諸多問題。因此,要提高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構建完善、系統的創業課程體系,充分利用實踐基地。
[關鍵詞]地方高校 大學生 創業教育模式
[作者簡介]劉紅麗(1972- ),女,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思政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薛俊生(1968- ),男,吉林長春人,吉林工商學院思政部,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黨史黨建。(吉林 長春 130024)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6年度吉林省本科高等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3-0046-02
地方高校在發展的過程中普遍開展了創業教育,這對于學生的發展有著積極的作用。但是,地方高校開展創業教育的經驗不夠豐富,所以還存在一些問題,這不僅阻礙了創業教育的發展,同時也很難發揮創業教育的作用。因此,如何解決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充分發揮創業教育的作用是當前地方高校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模式的特征
地方高校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均對大學生開展了不同層次的創業教育,構建了新型的教育模式。從調查情況來看,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具有如下特征:
1.培養目標體現應用性。在地方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中,應用性是非常重要的,這不僅是地方高校發展的目標,同時也是創業教育開展的基礎。因此,各高校在制訂課程教學計劃時,會提高對應用性的重視程度。
2.課程設置體現復合性。地方高校是培養高素質人才的主要陣地,所以在這類高校中學習的學生,不但要學好專業課程,還需掌握其他門類的綜合知識。鑒于此種情況,各院校在對創業教育進行課程設置時,需要將此因素考慮進去,特別是在進行創業教育課程設置時也必須考慮這種復合性。
3.價值取向體現行業性。地方高校一般都服務于地方經濟,在發展過程中會向區域行業提供大量所需要人才。地方高校在發展過程中離不開政府支持,所以為了回報社會,會將教育重點放在培養區域經濟所需人才上面,這樣畢業的大學生就可以在本區域中找工作,進而為區域發展貢獻一份力量。
4.培養過程體現實踐性。地方高校在實際發展中需要與企業建立密切的聯系,隨時了解企業對人才要求的轉變,進而確保培養出的人才能夠盡快上崗工作。在此過程中,地方高校還與企業共同合作,由企業為學生提供實踐平臺,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
二、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中存在的問題
1.創業教育形式較為陳舊,教學觀念落后。近年來,國家對創業教育越來越重視,地方高校自然緊跟潮流。在這種情況下,地方高校對創業教育進行了探索,有些院校甚至還做得比較出色。但是,就總體情況來看,還是存在一些問題,其中最為主要的就是教育形式比較單一,教學內容比較陳舊,教學觀念也比較落后,由此導致創業教育的效果并不理想。另外,由于我國開展創業教育的時間比較短,所以理念還不是很成熟。有很多教師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認為開展創業教育是沒有意義的,只作為選修課程開展即可。正是因為這些不成熟的教育理念,創業教育的作用無法充分發揮,價值沒有得到深刻體現。
2.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善,宣傳工作不到位。在地方高校中,有些學科專業知識中包含了部分創業教育知識,但這些創業教育知識并不是完整的,而是十分零散的。雖然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的創業意識,但是效果并不明顯。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創業教育體系不完備,地方高校對于創業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對此課程進行設置的工作沒有做好,而且也沒有進行相應的授課規劃。同時,某些地方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模式及方法都比較落后,而且也沒有對創業教育進行大力宣傳,更沒有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創業文化氛圍。久而久之,學生對于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下降,創業熱情也逐漸減退。此外,地方高校的師資力量比較匱乏,開展創業教育的教師并不是此方面的專家。凡此種種,某些地方高校開展的創業教育并沒有取得較好的效果。
3.過度借鑒西方國家的成功經驗。由于我國創業教育起步比較晚,成功經驗比較少,因此很多院校往往借鑒西方國家的經驗。借鑒是可以的,但是過度的借鑒就是照搬,而且將西方國家的經驗完全應用到我國高等教育中也是不科學的。但是,很多院校忽視了這一問題,將所有學生放在同一位置上,導致創業教育培養方式和學生需求脫軌,兩者之間無法實現有機融合。
4.實訓基地應用中存在問題。實訓基地是大學生創業的平臺,學生在基地中實習,能夠更好地領悟理論知識,并在理解中更好地實踐。地方高校創建實訓基地的本意是正確的,但是在實際應用的過程中也存在不少問題,導致實訓基地的應用流于形式,并沒有起到實質性的作用。例如,某些地方院校在應用實訓基地時照搬其他院校的經驗,并沒有結合自身的特點進行創新,使得實習實訓只是走過場,學生并沒有得到真正的實踐訓練。
三、地方轉型高校大學生創業教育有效開展的策略
1.提高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地方高校想要更好地開展創業教育,就應該轉變教育觀念,提高對創業教育的重視程度。只有從思想上對其進行重視,才能在行動中做出相應的配合。因此,地方高校應該對全體教職工進行培訓,讓他們清晰地認識到開展創業教育的意義。當教師對創業教育有了進一步的認識之后,才能在工作中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才會讓學生認識到創業教育的重要性。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積極地參與到創業教育中,才能更好地進行實踐,進而提高自身的創業實踐能力。
2.構建完善、系統的創業課程體系。首先,明確創業教育目標。在開展創業教育之前,要明確開展創業教育的目標,然后圍繞此目標制訂具體的教育計劃,依據科學合理的教學計劃開展教學工作。地方高校在明確創業教育目標的過程中,應該結合院校自身的特色,并對當前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進行分析,將創業教育和各專業教育相結合,從而明確目標,培養高素質的創業人才。其次,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課程體系。實施創業教育離不開課程體系,所以想要做好創業教育工作,就應該建立多層次、立體化的課程體系。在課程體系中,應該融入職業生涯規劃以及就業指導等內容,應該開設KAB等專業性比較強的培訓課程,之后需要依據不同專業來對創業教育目標進行適當調整,以適應不同專業背景學生的需要。與此同時,還應該為學生提供實訓機會,通過讓學生到企業中實習、舉辦創業大賽等活動,豐富創業教學課程體系。
3.充分利用實踐基地。第一,對校內實踐基地進行科學合理的利用。地方高校應該增加資金支持力度,投入更多資金用以建設和完善實踐基地,同時可以通過企業或者采取民間募捐的方式獲取資金。在實踐基地建設過程中,地方高校應該根據已有的硬件設施配置相應的軟件設施,學生在配套完善的實踐基地中開展創業實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第二,開拓校外實踐基地。地方高校在開展創業教育的過程中,只依靠自身力量是不夠的,還需要借助其他力量。地方高校應該想辦法開拓校外實踐基地,大學生在校外基地中實踐能更加貼近社會、了解社會,更加方便以后融入社會。與此同時,地方高校可以與企業合作,共同探討比較有意義的創業想法,讓大學生參與其中,在實踐中積累經驗。
與研究型大學相比,地方轉型高校欠缺研究能力;與高職類院校相比,地方轉型高校又缺少實踐性。在當前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地方高校開展創業教育有著積極的意義。目前大學生就業難這一問題越來越嚴重,很多大學生在畢業之后無法找到心儀的工作。地方高校有效地開展創業教育,既可以激發學生創業的積極性,又有助于解決學生創業、就業問題。
[參考文獻]
[1]葉映華.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J].教育發展研究,2011(1).
[2]傅修遠.我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戰略目標與現實問題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2(13).
[3]楊靜.大學生就業政策的困境和突破之我見[J].品牌,2014(7).
[4]劉舉.我國高校大學生就業促進政策存在的問題及優化策略探索[J].產業與科技論壇,2016(5).
[5]吳海燕,齊躍.我國在校大學生創業現狀及其激勵措施探索——以廣東省為例[J].中國人力資源開發,2015(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