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介紹了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及辦學特色,分析了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的現狀及原因,并提出了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對策,即創辦特色學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與企業合作;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指導;大力開展創業教育;進一步完善學生就業信息平臺,主動將學生就業信息庫與主流人才市場信息庫進行對接;發揮地方政府在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主導作用。
[關鍵詞]新建本科院校 畢業生就業 心理指導
[作者簡介]高燕(1984- ),女,重慶人,重慶第二師范學院學生處,講師,重慶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為人力資源管理、區域經濟。(重慶 400067)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3-0053-03
一、新建本科院校的概念及辦學特色
2000年后新成立的地方本科高等學校是新建本科院校的主力軍,主要有三種類型:第一種類型是由高職高專??祁悓W校合并、升級或獨立而來的地方本科高校;第二種類型是從成人本科高校改制而來的普通本科高校;第三種類型是從高等師范??圃盒^D型升級形成的綜合應用技術型師范本科高校。21世紀初以來,教育部批準新成立的本科院校有400余所,占目前全國本科類院校總量的1/3以上。新建本科院校是我國高等教育事業不可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其發展成功與否是我國高等院?!叭ゾ⒒薄按蟊娀鞭k學的關鍵。
新建本科院校辦學有四個鮮明的特點:一是區域性特色明顯,招生范圍普遍較窄,基本均以本省、市、自治區甚至本地區生源為主。二是與地方政府聯系尤為密切。新建本科院校在其各個發展階段都與地方政府有著密切的聯系,政府為學校的發展提供政策和資金支持,學校則以為地方經濟發展培養和輸送緊缺人才為首要任務。三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宗旨大都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同時強調科學服務的應用性,為地方的支柱產業、服務業等提供直接服務。四是新建本科院校的辦學仍保持二元化,即“本科教育挑大梁,專科教育敲邊鼓”。??平逃切陆ū究圃盒5膫鹘y辦學優勢,在一定時期并不會被遺棄。相反,新建本科院校會利用其在??粕囵B上專業覆蓋面廣、社會知名度較高等優勢,同時以部分優秀專科教育學科為基礎,推進本科教育學科建設。
二、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現狀
1.就業率偏低。高校擴招政策從20世紀末實施至今已近20年,每年從各大高校涌入社會的應屆畢業生人數都在屢創新高,導致近十年來的每一年都是“史上更難就業季”,大學生就業越來越難,就業壓力日益加劇。據統計,部分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實際就業率仍徘徊在65%左右,新建本科院校發展步履維艱。在極其嚴峻的就業形勢下,新建本科院校不僅要開辟符合本校實際的就業工作新思路,還要謀求跨越式發展,以彌補辦學資金短缺、社會美譽度低等劣勢,以期縮短與老牌本科高校的差距,盡快打開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工作的新局面。
2.就業壓力巨大。當前我國每年都有超過700萬的大學生需要就業,大部分新建本科院校都面臨著巨大的就業壓力,主要有以下主客觀因素:主觀因素主要表現在大學生就業觀念陳舊,對自身工作定位不清;客觀因素主要表現在新建本科院校社會聲譽低,缺乏對學生就業的指導等。
3.就業質量低于傳統本科院校。就業質量是畢業生對自己所在崗位的心理預期滿意度、價值實現度以及社會認可度體現的綜合指標。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初次就業往往以私營企業短期臨時就業為主,且5年內頻繁跳槽率、實際失業率遠高于其他老牌本科院校。這是由于學校過于重視基礎設施建設,對畢業生的就業質量并不重視,對學生實際就業狀況和就業滿意度并不關心。
三、影響新建本科院校學生就業的原因
1.社會方面。(1)全球經濟疲軟時期恰逢中國適齡勞動人口峰值到來。據《人口發展“十一五”和2020年規劃》,2020年人口總量將達14.5億人。2004年,中國國家人口和計劃生育委員會主任張維慶在出席“人口與可持續發展戰略國際研討會”時指出:“2020年,中國15至64歲適齡勞動力將高達9.4億,占總人口的65%左右,給就業帶來巨大壓力。”與此同時,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帶來全球就業危機,掀起國內中小企業倒閉和裁員風潮,就業市場急劇萎縮。在人力資源供大于求的狀況下,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在市場競爭中不具備優勢。而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的工作經驗不如下崗失業工人,學校名氣不如重點和老牌本科院校,更處于弱勢地位。(2)經濟結構調整引致就業市場需求變化。經濟增長主要依靠“三駕馬車”,即投資、消費和出口。過去三十幾年,我國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國內生產總值中出口增長比例一直很高。近年來,我國外貿出口持續減少,經濟步入新常態,經濟產業結構面臨重大調整,勞動密集型產業亟待轉型。新的經濟結構需要的是高技能人才,而新建本科院校培養的學生大多缺乏相應的技能,難以匹配市場需求,造成就業的結構性矛盾。
2.學校方面。(1)受實際條件和辦學時間的限制,新建本科院校師資力量薄弱,教學質量低下。一方面,全國高等院校都在集中力量進行跨越式發展,教育質量不斷升級,對師資力量的要求越來越高,而新建本科院校本身就存在師資力量薄弱等問題,導致教育質量與其他高校的差距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學科專業教學仍然沿用??茣r期的教材、教學計劃和教學模式,教學方法單一,專業設置不科學,導致教學質量低下,所培養的學生能力與市場需求脫節。(2)新建本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缺乏有效的考核機制,工作方法落后。一是學生就業指導工作起步較晚,就業指導隊伍職業化水平低。部分新建本科院校從事就業指導工作的人員就是剛畢業參加工作的輔導員,社會經驗較淺,就業專業知識較缺乏,難以勝任學生就業指導工作。二是就業指導時機不對。很多新建本科院校的畢業生就業指導工作都是在大學四年級才開始,這導致畢業生就業準備不充分,面對就業一頭霧水。三是就業指導工作方式落后,主要以一次性的會議和短時間的理論教學為主,這種方式難以有效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四是指導內容貧乏。指導內容以就業信息發布為主,忽視學生擇業過程中的心理變化,心理咨詢及心理疏導服務較為滯后和被動。
3.學生自身。(1)受社會和家庭影響,畢業生普遍存在就業心態過于激進、擇業觀落后及期望值過高的問題。一些畢業生存在依賴心理,缺乏競爭意識,抗挫折能力較弱,沒有正視就業市場上已經出現的重大變化,擇業期望總是定在事業單位,甚至少數學生還存在一次就業定終身的思想。這些都導致畢業生在就業競爭中無法充分發揮個人的主觀能動性,一味追求大城市工作、高收入行業,忽略了自身條件是否符合、個人專長是否得到有效發揮等,以致錯過合適的機會,最終因期望值過高而導致就業困難。(2)多數學生不重視設計并堅持職業生涯規劃。由于我國基礎教育體制的問題,大部分學生在進入大學之前沒有進行職業生涯規劃,進入大學之后也不重視職業生涯規劃的設計。我國基礎教育過于重視知識的灌輸,往往忽視對個人興趣與職業生涯的引領。大學生在進入大學后,沒有了奮斗目標,也沒有其他興趣愛好,導致很多學生目標迷茫。即使有些學生倉促擬定目標,卻不肯為之堅持努力,終日無所事事,虛度光陰。
四、提升新建本科院校畢業生就業質量的對策
1.創辦特色學科,提升學生綜合素質,加強與企業合作。第一,發掘自身長處,創辦特色學科,培養特色畢業生。新建本科院校的人才培育模式應以滿足市場就業需求為目標。新建本科院校要轉變辦學思路,以就業市場需求為導向,根據市場設置專業,及時停辦就業前途不佳的專業,同時要根據自身優勢,勇于創辦特色專業,鼓勵學生進入一些老牌本科院校畢業生不愿意去或者很少有畢業生去的行業和區域就業,發揮自身長處和特色,增強就業競爭力。例如,重慶第二師范學院依托業已形成的小學初等教育資源,立足重慶地區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對學前教育和小學初等教育的需求,大力發展12周歲以前的受眾的師范教育類學生培養,著重發展學前教育學科,并通過學前教育學科帶動其他相關學科群協調發展。目前,重慶市第二師范學院的學前教育學科特色鮮明,教育質量較好,畢業生就業情況非常理想。第二,集中力量建設優勢項目,著力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提升在校生的綜合能力素質水平是所有高校特別是新建本科院校的重要工作職能。例如,重慶第二師范學院所實施的“1+1+1”的人才培養模式,即通過開展“第一、二、三課堂”等各類活動,并結合相關的具有針對性的就業指導課程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以提高學生各方面的素質,培養綜合應用技術型人才,同時督促學生通過考級考證,提升職業技能,增強就業競爭力。第三,加強與企業和市場的合作。新建本科院校要破除“等、靠、要”的心理和“象牙塔”優越感心理,放下姿態,主動與企業尋求合作,深入研究并實施訂單式培養。在大三、大四階段,為準畢業生提供適合的就業實習崗位,提升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同時,注重創建聯絡平臺,通過聯絡平臺,學??梢允冀K與用人單位保持密切聯系,根據用人單位的需求及時調整學校的人才培養方針,以保證培養的學生與市場對接。
2.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為學生提供系統的就業指導。第一,組建專業的就業指導隊伍。從專業教師、輔導員、第二課堂教師和校企合作單位人員中選拔合適的就業指導教師,同時確保就業指導教師具備從業資格,達到就業指導工作的要求,以保證學生得到專業的就業指導。另外,為避免就業指導過程中出現隨意或盲目指導的情況,要以指導說明書的形式將指導工作固化下來,保證全程規范性和易操作性,并注重及時更新,確保就業指導工作與時俱進。第二,推進大學四年全程式、系統化、跟蹤式的就業指導。新建本科院校在大學生進校伊始就要對其進行職業生涯規劃教育培養,大學四年既要教好學生專業知識,也要做好學生職業生涯規劃。就業指導工作必須納入學分體系并加大分值比重,每學年根據學生專業特點和年級特點開設一門就業指導課程,由就業指導教師教授就業創業知識,對目前嚴峻的就業形勢進行詳細分析,對時事政策、就業政策進行歸類梳理,鼓勵學生擺正就業心態,應對擇業挑戰。第三,注重就業心理指導工作。在就業過程中,畢業生會面臨就業不公平、就業預期與就業現實落差較大等問題,這些問題如果得不到紓解,就會造成心理問題,嚴重的可能會出現心理疾病。因此,新建本科院校就業指導工作必須重視畢業生的心理指導。首先,注重對畢業生就業心理問題的預防和干預;其次,要善于利用朋輩心理,注重調動朋輩群體的力量,采用師兄師姐交流會的形式,引導畢業生理性面對就業形勢,充分認識自身優劣勢,確立合理的就業目標,消除焦慮情緒和依賴思想,提升抗挫折能力。
3.大力開展創業教育。新建本科院校的學生由于就業困難相對較大,往往更容易走上創業之路。但是,大學生社會經驗不足,常常盲目樂觀,沒有充足的心理準備,且缺乏市場意識及商業管理經驗,創業素質較弱,往往導致創業成功率不高。因此,新建本科院校應大力開展創業教育。一是要培養學生強烈的創業意愿。創業行動實施的前提是有創業意愿,而且執著的創業意愿是創業者克服各種困難,并最終取得成功的重要源泉。二是要訓練學生敏銳的創業洞察力,加強其洞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培養。三是培養學生謹慎的創業風險意識。創業具有很高的風險性,對于剛畢業的大學生來說,尤其如此。因此在對仍是消費者的在校生進行創業教育時,一定要加強創業風險教育。與此同時,新建本科院??梢匝堃呀浘哂胸S富創業經驗的校友與學生分享創業的成功經驗,講述自己的創業故事,營造創業氛圍;還可以搭建符合本校學生的專業特色以及學業階段的各種優質的創業平臺,舉辦創業市集等活動,激發他們的創業激情。
4.進一步完善學生就業信息平臺,主動將學生就業信息庫與主流人才市場信息庫進行對接。社會網站的招聘就業信息海量,但這些信息的真實性和有效性都難以保證。為此,新建本科院校對就業信息的收集不能再被動等待,而要主動出擊,加強就業網絡信息平臺建設,拓寬信息網絡采集途徑,收集真實有效的、規范化的以及優質的就業信息及時提供給畢業生。同時,高校要主動將學生就業信息庫與主流人才市場信息庫進行對接,通過合作,讓主流人才市場信息庫定期主動向學生發送適合學生的招聘信息。
5.發揮地方政府在學生就業工作中的主導作用。大學生就業問題直接關系著千家萬戶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國家的經濟建設和社會穩定,關系到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構建。因此,地方政府應發揮自身作用,主動承擔起相應的職責。一方面,在就業市場上還存在許多不規范的行為或歧視行為,如招聘時用人單位經常提出“非部屬、重點高校畢業生不招”“無工作經驗者不招”等條件,這樣非常不利于新建本科高校畢業生就業,政府應綜合采用法律、法規等手段規范就業市場,為學生創造公平就業的良好環境。另一方面,政府要重視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環境建設,建立創業扶持體系,出臺各項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積極鼓勵大學生走創業之路。
[參考文獻]
[1]郝德新.關于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工作的思考[J].教育與職業,2006(7).
[2]周濟.再接再厲扎實工作開創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局面[J].中國大學生就業,2005(2).
[3]馬國防.新建本科院校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的探討[J].教學研究,2012(1).
[4]賴德勝.如何認識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問題[J].求是,2012(16).
[5]李遠林.新建地方性本科高校大學生就業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梧州學院學報,2013(8).
[6]林蕙菁.用改革的精神創建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新機制[J].中國高等教育,2013(5).
[7]曾羽.新建地方本科院校提高畢業生就業競爭力的思考[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