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建設對高校的發展至關重要。文章分析了目前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現狀,梳理了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的基本特征,提出了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即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學科研并重;建立教學團隊,發揮集體智慧;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構建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以績效考核為抓手,采取多元評價方式;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能;加強學科建設,促進教師職業發展。
[關鍵詞]大學英語 師資隊伍 教學型
[作者簡介]程立柱(1978- ),男,內蒙古赤峰人,西安郵電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外國語言學與應用語言學。(陜西 西安 710121)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3-0077-02
2015年,教育部高等學校大學外語教學指導委員會根據中央有關文件精神制定了《大學英語教學指南》,該指南可以指導全國各個層次和不同類別的高校根據本校的實際情況制定符合本校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促使大學英語教學有效地實現本校的辦學目標,并滿足學生發展的需求。基于此,各高校應該結合本校實際,面對新形勢,積極打造高素質的大學英語師資隊伍,保障大學英語教學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
一、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現狀
1.教學任務繁重,教學模式單一。大學英語教師一般每周需要承擔12~16課時的教學任務,有的高校大學英語教學為大班上課,平均班級學生數為65~70人。繁重的教學任務以及傳統的教授模式,即“精讀+聽說”,已經使很多大學英語教師喪失了進取的動力和能力,缺乏及時更新知識結構的理念,教學傾向于經驗化、模式化。
2.科研水平偏低,創新意識缺乏。大學英語教師隊伍中有一些教師存在“重教學、輕研究”的思想,從事科研的主觀能動性相對較低。他們認為,大學英語的課程性質為理論基礎課,只要把課上好就可以實現教書育人的目的。一些教師為了評職稱開展了一些科研工作,但沒有理性的規劃,缺乏明確的方向,缺少系統性及延續性。即使有些大學英語教師積極投身科學研究,但大部分科研成果質量偏低,且從眾化現象嚴重,缺乏創新性的研究,
3.學緣結構不合理,同質化現象嚴重。一些高校的大部分英語教師均畢業于同一所學校,使得這些高校的大學英語教師學緣結構不合理,同質化現象較為嚴重。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成員的來源相對比較單一,由此引發一系列的問題,如學術理念同質化,學術風格同質化,學術氛圍沉悶,學術研究難以取得發展。這種同質化還會影響到大學英語教學,導致大學英語教學質量難以得到提升。大學英語教師隊伍成員“近親繁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大學英語師資隊伍的整體發展和大學英語教學質量的提升。
二、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的基本特征
首先,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需要承擔大量基礎性教學工作,因此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對本職的教學工作擁有相當高的責任心及敬業精神,同時必須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高尚的個性人格、克己奉公、熱愛自己所從事的教育事業、熱愛自己所教授的學生等良好品質。其次,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必須具有扎實且系統的專業知識,具有較高的理論水平,在專業領域中不斷豐富自我,掌握本學科發展的前沿動態,更新優化自身知識結構。同時,大學英語教師還必須掌握教育科學的基本理念,掌握教育教學的基本方法和規律,并在此基礎上涉獵自然科學、社會科學、哲學、史學等,以期為大學英語教學提供雄厚的知識基礎,在深度和廣度上不斷拓展大學英語教學的內容和內涵,兼顧大學英語的工具性、人文性和專業性。再次,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還必須具備教學組織能力和教學技術。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明確如何選擇合理的教學方法,如何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和教學時間,使自己的授課具有科學性和藝術性。最后,教學型大學英語教師還必須具備較強的獨立研究能力,通過科研來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把新知識、新技術運用到教學之中,提升教學質量、教學效率和教學效果。
三、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建議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對于高校人才培養提出了明確的目標,高校在培養人才時需要注重國際形勢,結合本校實際培養國際化人才。因此,為了體現英語教育尤其是大學英語教育的意義和價值,高校應將大學英語教育視為本校整體特色發展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大學英語教學反映本校辦學及人才培養的特色,通過大學英語教學提升學生的英語學術能力和跨文化交際能力,開闊學生的國際化視野。為了實現這一目標,高質量的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任重道遠。
1.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學科研并重。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的首要理念就是以教學為中心,堅持教學科研并重,教研統一。大學英語教師必須正確處理教學與科研的關系,徹底擺脫“重教學、輕科研”的傳統觀念,把科學研究作為大學工作的一個重要部分,把教學與科研的結合作為自己發展的目標和方向,把在持續系統的科學研究中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學實踐進行檢驗,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水平和科研水平。
2.建立教學團隊,發揮集體智慧。大學英語教學必須服務于學校的辦學目標,服務于院系的專業建設需要,服務于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需求。為此,大學英語教師應組建不同教學方向的團隊,發揮集體智慧,構建符合學生發展需求的多元化模塊課程體系,并在此基礎上逐漸打造符合本學校特色的校本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突出本校大學英語特色。
3.加強人才引進和培養,構建結構合理的師資隊伍。針對一些大學英語教師“近親繁殖”和學術同質化的問題,必須多渠道地引進大學英語教師,同時允許和鼓勵本校大學英語教師跨出自己的專業范疇,攻讀其他知識領域學位,在提升教師學歷層次的同時實現跨界發展。與此同時,要多角度、多途徑地對本校英語教師進行培訓,開闊大學英語教師的視野,提升大學英語教師的教學能力和學術能力。
4.以績效考核為抓手,采取多元評價方式。建立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制度,著重考核教師的教學工作量、教學質量、教學創新和學生培養質量,同時將大學英語教師的科學研究納入績效考核之中,與教師的聘用、晉升等掛鉤,并采取行之有效的激勵機制,獎懲結合。在評價教師時,使用自我評價、同事評價、學生評價和專家評價等不同方式,對他們進行全面、細致、科學、準確的評價,以評促建,以評促改,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素養和教學科研水平,培養教師的科學精神和創新意識,使其掌握科學知識和方法,形成教學科研能力。
5.更新專業知識,提升教學技能。社會在不斷變革之中,知識在不斷更新,新技術在不斷被發明使用。大學英語教師需要研究新知識和新技術所帶來的教學過程、教學方法以及教學手段的變化,并在原有基礎上不斷更新本學科的專業知識和技能,熟練掌握微課、翻轉課堂等現代教育技術所帶來的新型教學模式和方法,提高自我素養,積極應對現代教育技術所帶來的革新。
6.加強學科建設,促進教師職業發展。確立大學英語教學研究的學科屬性與定位為外語教育學,這對于解決大學英語教師發展問題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明確了大學英語的學科屬性和地位后,大學英語教師對于自身的后續發展也就有了明確的方向。建設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時應該使教師形成學科意識,認準學科發展方向,擺脫自身發展目標不明確的困擾,不斷提升教師對自己專業發展的認可,并以積極的姿態、主人的身份參與到專業發展中,實現專業化、職業化和個性化發展。
教學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是高等學校提升教學質量的重中之重,也是培養多元化復合型人才的必由之路,需要參與教學實踐和教學管理的多方面人員的群策群力。在明確以教學為中心的基本理念下,采取多重手段激勵、鼓舞、支持教師自身的提升進而最終實現整個大學英語教師隊伍的合理化構建和發展。
[參考文獻]
[1]艾格平.績效考核機制下大學英語師資隊伍建設[J].教育與職業,2016(12).
[2]盧昌寧.當前高校教師隊伍學緣結構問題的思考和建議[J].教科導刊:上旬刊,2011(11).
[3]田燁.陜西省高校公共英語教師隊伍建設研究[J].教育研究,2015(12).
[4]束定芳.對接國家發展戰略培養國際化人才——新形勢下大學英語教學改革與重新定位思考[J].外語學刊,2013(6).
[5]隋英杰,梁水源.略論高校教師應具備的能力和素質[J].新鄉教育學院學報,2005(2).
[6]王守仁.在構建大學英語課程體系過程中建設教師隊伍[J].外語界,2012(4).
[7]辛廣勤.大學英語是不是一門學科?——大學英語學科屬性的宏觀思考及其他[J].外語界,200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