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大類招生是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是轉變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需要。文章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為切入點,提出專業分布不合理、培養方案不匹配、分流方案不科學、學生管理不流暢、志愿填報不均衡五個主要問題,剖析問題產生的根源,分別從專業認知導論與職業規劃相結合、冷門專業發展與學生滿意度相平衡、學生心理疏導與三級管理模式相融合方面給出解決措施。
[關鍵詞]大類招生 專業分流 學生管理 專業建設
[作者簡介]顏兵兵(1976- ),男,黑龍江佳木斯人,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博士,研究方向為高等教育改革。(黑龍江 佳木斯 154007)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4年黑龍江省新世紀教育教學改革工程項目“地方高校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分析—策略—實施—評價’過程集成系統研究”(項目編號:JG2014011044)、黑龍江省教育科研“十二五”規劃2014年度課題“基于CDIO模式的卓越工程師培養中機械設計類主干課程改革”(項目編號:14G134)和2014年黑龍江省高教學會重點項目“大類招生模式下機械類高素質應用型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研究與實踐”(項目編號:14Z023)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7-0025-03
自2014年9月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公布以來,新高考成為社會廣泛關注的熱點。新的高考改革方案以學生為本,以專業導向進行招生,其理念毋庸置疑,但操作層面有待商榷。目前,我國高校招生主要有兩種模式:按專業招生和按大類招生。前者是高考恢復后的主流招生模式,為我國現代化建設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人才;后者是繼北京大學“元培計劃”后的又一種按學科大類進行招生的人才培養模式。新的高考改革方案試行后,是按照專業招生,還是按照大類招生,對于高校現行招生制度及人才培養模式又是一大考驗。這就需要認真思考現行的招生制度及其人才培養模式的優勢與弊端,發掘存在的問題并給予解決問題的對策,為我國新的高考改革方案的順利實施提供良好的“土壤”。
一、現狀分析
近年來,美國研究型大學在本科教育改革方面十分強調通識教育,強調培養知識面寬的復合型人才,如哈佛大學就堅持本科教育文理并重;歐美國家的一些大學甚至本科階段全部學習基礎課程,研究生階段再選修具體專業,從而實現更廣泛的通才教育;我國的北京大學也要求學生研修涵蓋社會科學、哲學與心理學、歷史學、語言學、藝術五大領域的通識選修課。由此可見,大類招生是國際高等教育改革的大勢所趨,是轉變教育思想和理念的需要。北京大學推行大類招生以來,眾多高校紛紛效仿,引領了國內大學招生發展的大方向。在理論層面,學者的研究熱點主要集中在大類招生的概念界定、優勢及其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解決策略。綜合近年來的研究成果,其優勢主要包括:有利于按需培養人才,轉變人才培養模式;有利于高校內部資源整合,提高辦學效率;有利于提高生源質量,深化招生制度改革。即便如此,從國內高校大類招生實施的現狀來看,部分院校雖已開始實施大類招生,但仍未能清晰界定大類招生的教育理念與初衷,未能準確把握大類招生的先決條件與目的,而只是盲目跟從。即便在專業分流等方面做出一定的努力,但成效仍顯不足。概括起來,國內高校特別是地方院校,要實施大類招生,必須關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專業分布不合理。根據《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設置管理規定》的相關調整,突出了“一擴二減三加強”的特點,即擴大高校本科專業設置自主權,減少專業的審批環節和審批數量,加強信息服務與公開,以致力于解決目前高校專業設置重復且質量不高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放權給高校自主辦學。以往部分高校忙于擴大辦學規模,組建二級學院,同時各二級學院急于擴容專業建設,爭辦相近專業,導致《普通高等學校本科專業目錄(2012年)》中同一學科類別下的相近專業隸屬于不同二級學院,或者是本學院所辦專業分屬于不同的學科,這就為大類招生模式下的培養方案制訂、專業分流方案設計、教師與學生管理等帶來不可估量的阻力。
2.培養方案不匹配。根據大類招生的具體要求,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的修訂工作勢在必行。在修訂培養方案的過程中,部分修訂者并未完全轉變大類招生的教育理念,沒有充分認識到大類招生模式對當前人才培養從專才教育向通才教育轉變的推動作用,而僅僅從形式上將同一類別的相近專業的培養方案中1~2年的課程體系加以合并,未能與“厚基礎、寬口徑”的教育目的相匹配;更有甚者,既要順應大類招生的改革潮流,又不甘愿弱化專業素質培養,而將通識教育壓縮為半年,學生很難在此階段選修交叉性課程,搭建自己喜好的知識結構,這與大類招生培養模式的初衷背道而馳。
3.分流方案不科學。按專業錄取學生時,主要依據學生填報的專業志愿和高考成績,同時可能參考學生的身體健康情況、政治思想表現、相關科目情況而定。而按照大類招生后,學生入學時暫且不分專業,通過1~2年的通識教育后,根據專業分流方案予以分流。目前,大多數院校的專業分流方案均以學生在校期間的學習成績為主要依據,這有利于提高學生在專業分流之前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是,由于分流依據是學生成績,即采用成績優先原則,成績差的學生被動地集中在冷門專業,加劇了熱門專業和冷門專業的結構性矛盾,形成了冷門專業的發展瓶頸,最終造成畢業生就業時熱門專業門庭若市、冷門專業無人問津,大學的人才培養職能完全失效。
4.學生管理不流暢。大類招生雖然在時間周期上延后了學生進行專業選擇的時間點,減少了學生在高考填報志愿時的盲目性,而在學生共同學習1~2年后根據各自的職業取向和對專業的認識重新做出選擇,隨后轉入相應的專業進行專業學習。但是,與原始教育模式相比,學生不得不經歷從傳統班級到專業班級的人員重組,涉及班級干部調整、寢室更換、班風學風建設、日常教學管理等諸多環節,上述事務處理不當勢必影響學生正常的學習效率和教師的教學秩序。
5.志愿填報不均衡。大多數學者都認同學生在通識教育期間可以充分了解專業的內涵和特點,挖掘自身的興趣和愛好,把握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規律,在全面了解和認識自己的基礎上做出正確的選擇。但是,這種寄希望于學生理性選擇專業的設想有時也只是一廂情愿。在填報專業志愿時,地方綜合性院校的學生從眾心理尤為明顯,很難做到個人特質與專業進修、職業取向相匹配,同樣會產生冷熱門專業學生分布不均的現象。
二、解決措施
1.注重專業分流前期宣傳,強調專業認知與職業規劃緊密結合。可以通過入學教育、班會等各種渠道向學生宣講大類招生教育模式的深遠意義以及專業分流工作方案的關鍵節點,采用QQ群的方式及時解答學生心中的疑惑,并公布學生每個學期的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表現,為保障專業分流工作實施過程中的公平性、公開性奠定基礎。其中,每個學期的學業成績可以表示為“本學期的學業成績={∑(課程的成績×課程的學分)}/∑本學期的總學分”,綜合素質表現包括獎勵和處罰兩部分,參加各級科技競賽、撰寫科技論文、申請國家專利、通過全國英語四六級等級考試、參與省級及以上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等均可以獲得相應的獎勵分值。同時,違反校規校紀、考試作弊違紀等要扣除一定的分值。不論綜合素質表現在專業分流時所占比例如何,其導向作用尤為重要,即注重學生學業成績和綜合素質的全面提升。
專業認知導論是大類招生模式下課程體系中的核心課程之一,其教學內容、教學方法以及授課時間節點都直接影響專業分流的結果。該課程應重點介紹各專業的內涵、涉及領域、發展概況與前景及其在國民經濟發展中的地位,有助于學生形成穩固的專業思想,制定職業規劃;介紹各專業的前沿學術研究現狀和熱點問題,激發學生主動發掘并嘗試解決感興趣的專業問題,有助于學生學會興趣驅動式的專業選擇法,理性選擇專業;介紹各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與畢業要求、課程設置及相互關系,有助于學生掌握專業的知識架構和脈絡,制定學習規劃;介紹本科學習階段的關鍵問題及其與未來學習和發展的關系,有助于學生提高自主學習能力,樹立人生價值取向和奮斗目標。專業分流后,邀請校內教授、企業專家、高年級學生通過專題講座的形式為學生講授專業知識學習方法、專業選修課選課方法、企業運行與管理、職業取向、考研與應聘工作方面的經驗,將職業規劃與專業認知導論相結合,并融會貫通于人才培養方案中,為學生全方位地打造從入學到畢業整個成長過程的愛心工程。
2.堅持以學生為本,促進冷熱門專業均衡發展。堅持以學生為本,綜合比較志愿優先、成績優先和專業級差三種方式的優缺點,以志愿優先為主的分流原則,并融入學生綜合素質能力考核,全方位、多渠道地促進冷熱門專業的均衡發展。通過采取專業教研室師生面對面解答、教學管理人員制度解讀等渠道,增設專業分流預測與公示環節,讓學生在填報專業志愿時高效、準確地進行自我評估,擺正位置,端正態度,正確處理專業分流過程中的各項事宜,引導學生學會“選擇”,從而有效地解決學生專業志愿填報的盲從性、沖突性問題,進而提高學生的志愿滿意度。下表中給出了佳木斯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機械類2012級8個專業和2013級9個專業學生志愿滿意程度(以下簡稱“滿意度”)的基本情況,其中的滿意度定義為“(∑(yi×ni)/ri)”,yi表示該專業第i個志愿錄取的學生數,ni表示滿意度系數(分別為1.0、0.9、0.8、0.7、0.6、0.5、0.4、0.3、0.2),ri表示該專業學生限額。從下表中可以明顯地看出,通過專業預測與公示環節,與專業預測的結果相比較,2013級機械類專業分流后學生滿意度100%的專業數量由3個增至5個,其他專業學生的滿意度也有所增強,進一步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盡可能提高學生的滿意度。
總體上,以學生對專業的關注度為視角,根據平均成績的排名順序由高到低將學生對專業的關注度視為由“熱”到“冷”。從成績排名來看,2013級新增專業z2平均成績排名居首,滿意度為100%(見表1),充分表明新專業得到了學生的高度認可。其他8個專業的排名為z1>z7>z9>z4>z6>z3>z8>z5(2012級)、z1>z7>z9>z3>z4>z6>z8>z5(2013級),專業z1最“熱”,專業z5最“冷”。從成績分布來看,以成績優先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其結果為成績優異者主動進駐到最“熱”專業,成績低劣者被動劃撥到最“冷”專業。對于“冷”專業而言,學生的學習態度差、學習能力弱、考試成績低等弊端已經凸顯。究其主要原因,一是專業分流方案的科學性、有效性是否與學生、社會對該專業的滿意度相匹配,二是教學質量保障體系運行是否有效,三是教師教育理念和教學方法是否同步于當前高等教育教學改革步伐。針對專業分流方案,以志愿優先原則進行專業分流,其結果優于成績優先原則,具體表現在:一是學生成績分布趨于平衡。在2012級機械類專業分流后,專業z5的最高成績趨近于其他所有專業學生的最低成績;而在2013級機械類專業分流后,專業z5的最低成績高于專業z4和專業z8。雖然專業z5的平均成績仍位居最后,但其平均成績已與專業z6和專業z8相差無幾。二是學生滿意度大幅度提升。學生滿意度達100%的專業數量由2012級的1個增至2013級的5個,增幅44%。
3.加強學生心理疏導,構建“輔導員、班主任、導師”三級學生管理模式。專業分流后,學生班級進行重組,涉及學生心理疏導、班級干部調整、班風學風建設等諸多環節,這給教育工作者帶來了新的挑戰。第一,學生心理疏導是首要工作。對于絕大多數涉世不深的低年級學生而言,從大類進入專業學習,其所修專業就是其自身生存和發展的名牌,選錯了專業就沒有美好的將來,無論專業分流前期工作開展得多么扎實,也抹不去學生對“冷”門專業的抵觸心態。一旦學生被動劃撥到“冷”門專業,那些言行偏激的學生就應當得到及時的心理疏導。輔導員要加強監控管理,改進工作方法,增設交流渠道,快速有效地給予學生幫助與關懷。第二,班級干部調整是大類招生教育模式帶來的必然產物。班級干部(尤其是班長)是班主任、輔導員和學生之間的溝通橋梁,是信息傳遞的關鍵通道,其言行舉止直接影響到班級的班風、學風建設等。班級重組后,原始班級的班委會成員可能會集聚在“熱”門專業。這就需要輔導員抓兩頭、班主任管全局,即輔導員的工作重心定位于整個專業中綜合素質較強和偏弱的兩個群體,班主任全面負責專業中各自班級所有學生的學業規劃、思想動態、學習方法指導等,各司其職,各盡其責。在此基礎上夯實導師制,由高學歷或高職稱的骨干教師承擔學生從入學到畢業整個期間的專業教育和職業規劃,因材施教,履行導師職責,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創業意識,發揮專業教師在專業輔導方面的優勢。通過輔導員、班主任、導師的齊抓共管、密切配合,逐漸形成師生互動的新型教學關系,構建以學生為中心、以成果為導向的學生管理新模式,助推“冷”門專業學生學習積極性的穩步提升,為培養就業口徑窄、專業性強的本科人才的教育平臺注入興奮劑。
一些專業滿意度偏低,處于停招的邊緣地帶。若繼續招生,勢必有一定比例的學生不稱心,與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背道而馳;若停止招生,對那些熱衷攻讀本專業的學生不公,教學資源與師資力量也在一定程度上有所損失。因此,地方院校要重點關注大類招生教育模式帶來的“冷”門專業問題,并有效加以解決。一是教學管理部門與二級學院開展專業論證會,通過分析“冷”門專業的畢業生就業力、辦學條件等相關數據,明確其在校內、校際同類專業中的綜合排名,制定科學合理的專業建設評價體系與淘汰機制,適時、適度推進二級學院專業建設的平衡發展。二是建立學習激勵機制,在專業分流后的一個學期開啟綠色通道,為“冷”門專業學生成績優異者提供一次調串專業的機會,旨在激勵學習態度消沉的學生重新樹立信心,逐步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三是推進導師制,將教學重心由課堂教學轉至第二課堂,由專業教師指導學生參與專業科技競賽、科研項目研究等各種實踐活動,盡可能采用問題導向式、項目驅動式等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從事本專業學習的興趣,根據學生的個性特征量身定做并付諸行動,讓“冷”門專業“熱”起來。
總之,無論弊端如何嚴重,問題根源如何復雜,解決方法是否得當,其核心是以學生為本,兼顧專業和諧發展,其“冷”門專業的去留問題也不能僅憑單一的因素而斷然決策。但是,可以明確的是,教育工作者首先且必須轉變教育理念。大類招生教育模式的推行是專業優勝劣汰的加速器,有利于我國高等教育深化改革的穩步推進,作為高等教育工作者,更應該積極面對并努力成為此次改革浪潮的推動者。
[參考文獻]
[1]唐蘇瓊.高校實施大類招生的利弊分析[J].中國高教研究,2009(1).
[2]羅曉甜.大類招生:高校招生的新趨勢[J].經濟研究導刊,2011(20).
[3]周釵美,張懿,陳向日,等.大類招生體制下的學生管理模式[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7(增刊).
[4]顏兵兵,姜永成,殷寶麟.大類招生模式下專業分流方案設計與實例分析[J].高教論壇,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