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應用型高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的高校,它在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大眾化發展進程中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地方應用型高校是應用型高校的一種深化與延伸,它滿足的是地方經濟發展對人才的需求,同時也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動力與活力。應用型高校在專業設置及合作與創業方面,更應該與當地的社會和企業緊密結合,把握并適應應用型高校的發展趨勢。
[關鍵詞]應用型高校 高校教育 校企合作
[作者簡介]常暢(1980- ),男,河南上蔡人,許昌學院美術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工藝美術創作。(河南 許昌 461000)
[中圖分類號]G64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7-0028-03
一、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界定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高等教育界出現了一種新的教育思潮。這種教育思潮由以理論研究為主的理論教學模式向普遍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轉變,國內外教育專家、機構及諸多高校也紛紛重視實踐教學、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的教學模式,注重實踐教學環境、強化應用型人才培養途徑,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培養具有較高社會職業素養和就業競爭力的應用型人才。在這種教育思潮下,應用型高校對于滿足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對高層次應用型人才的需要及推進我國高等教育的大眾化進程具有積極的促進作用。應用型高校是區別于研究型大學、教學型大學的一類新型大學,是對大學種類及范圍的豐富與完善,而地方應用型高校更是應用型高校的一種延伸與深化,其更具有服務地方經濟與地方社會訴求的特征,人才培養更具有指向性、目的性,更具有社會競爭力。地方應用型高校與其他高校的區別主要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在人才培養層次上。高職高專類高校與職業技術類高校培養的多為專科類人才,應用型高校培養的則是本科類人才。同時,與其他普通本科院校相比,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還具備一定的應用型研究能力,這種研究能力的差異是應用型高校與其他高校在培養層次上的最大差別。
第二,在研究方向上。應用型高校在研究方向上多偏向于應用,對非應用性的研究涉及極少,而普通研究型高校在研究方向上沒有應用性與非應用性的區分。研究方向上的差別決定了應用型高校與研究型高校及其他高校定位的不同,而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研究對象更具有指向性,定位以地方經濟、社會為主。
第三,在服務對象上。地方應用型高校與普通應用型高校的區別主要體現在服務對象上。地方應用型高校服務于地方經濟,其人才培養針對當地的企業與社會,在培養過程中會涉及當地的各個方面,最終為當地的經濟與社會發展服務。
總之,應用型高校是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核心目標的高校,其培養的人才既掌握應用性的技術又可以對應用性技術進行研究。應用型高校的教學是以應用為前提的,研究也是以應用為前提的研究,是為了更好地應用而進行應用性的研究。地方應用型高校則在培養人才的基礎上服務地方經濟與社會的發展,是對應用型高校的細化與延伸,但這種細化與延伸并沒有束縛住地方應用型高校的活力。從應用的角度來說,地方應用型高校培養的人才,與地方經濟和社會的聯系更為緊密,在培養過程中直接參與到地方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培養的人才更能適應地方經濟與社會的需求。地方應用型高校以地方經濟與社會為實踐對象,讓培養的人才了解當地的經濟、文化與社會,即便將來去別的地方,也能根據自己所學知識進行相應的應用性研究與實踐。
二、地方應用型高校的教育現狀
20世紀末,我國實施高等教育擴招政策,新增了200多所本科院校,約占全國本科院校的30%,招生人數成倍增長,在校學生迅速增加。在這種背景下,我國高等教育由傳統的精英教育逐步向大眾教育轉變。在這種大眾教育普及的趨勢下產生了多種教育潮流,如研究型教育、應用型教育、教育型教育等。目前,我國對應用型高校的研究已經很多,但對應用型高校范圍的界定及應用型高校發展方向的研究卻很龐雜,缺乏系統的分析與研究。究其原因,大致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定位不明
應用型本科人才要能夠理論聯系實際、理論轉化實踐,最終實現學用結合、學做結合、學創結合;而實用型本科人才要在第一線利用科學技術和操作技能直接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在高校人才培養定位上不能將“應用”與“實用”混淆,二者有著較大的差別。人才培養定位不同,其培養計劃、培養任務及教學內容也會不同。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定位決定了其所培養的人才不僅要具有企業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可實際操作的應用技術,還要在保證企業生產、服務和管理的同時進行相關的應用研究工作,更好地為應用實踐服務,使應用實踐與應用研究相結合。而以實用型人才培養為目標的定位主要是培養能在一線工作的工作人員,能用所學科學技術與操作技能直接從事生產、服務和管理,強調的是利用所學知識進行實踐,缺乏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卻恰恰忽略了應用型人才培養中的應用研究部分,而按照普通的實用型人才培養方式進行培養。具體來說,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一是人才培養方案不準確。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來說,其培養方式多處于探索階段,很多地方應用型高校在制訂人才培養方案的過程中,多延續傳統的職業院校教育模式,缺乏對應用型高校的理解,以至于在課程設置、教學要求和教學環節的設置方面出現偏差。二是教學計劃的實施沒有按照培養方案執行。一些高校雖然有較好的人才培養方案,但由于教學基礎條件不足或師資專業技能缺乏培訓等原因,在具體執行過程中無法貫徹落實。三是應用型課程建設不足。一些高校認為應用即會一定技能,能完成某些企業任務,卻缺乏對課程的應用性研究,缺乏對專業應用型的探索,致使應用技術與應用研究的脫節,無法實現“學做結合、學用結合、學創結合”的效果。四是管理部門思維滯后。應用型高校在教學環節相對自由,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的突發情況較多。一些應用型高校的教學管理部門在管理過程中還沿襲傳統的課堂管理模式,使得應用型高校的發展受到限制,失去了應用型高校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的真正意義。
(二)特色不特
應用型高校是未來高校發展的主要趨勢,各地方更應該加大對應用型教育的投入,提高應用型教育在高等教育中的比重,創辦出具有地方特色的應用型高校,開設具有地方特色的、服務于地方的特色專業,為地方的經濟、文化及社會服務。但是,目前很多地方的應用型高校并沒有特色,這就需要他們挖掘并形成自身的特色,從而在人才培養上滿足當地企業與社會的需求。還有一部分地方應用型高校已經有自身的特色,但這種特色還不夠突出,也就是我們所說的“特色不特”,這就需要他們繼續深化自身的特色,使之更加符合社會的需求,以增加應用型高校的活力及社會競爭力。比如,美國的哈佛大學以培養實際管理經驗為主,注重對學生創業意識、創業精神和創業技能的塑造和培養;香港理工大學校長潘宗光在學校創立之初就指出“理工大學的辦學理念就是做一所有自己特色的應用型大學,跟其他大學完全不一樣,走我們自己的路”。開辦特色專業是使地方應用型高校擁有特色的一個重要途徑,在開辦特色專業的過程中要對地方經濟、文化及社會發展情況進行詳細的調查與研究,論證開設的特色專業是否能滿足企業與社會的需求,開設的特色專業在社會上是否具有競爭力。開辦特色專業后也要注意對特色專業教師的培訓,使其能夠勝任這些特色專業課程的授課。同時,應更加重視對特色專業課程的建設,鼓勵特色專業教師進行相應的應用性研究,使課程建設更加飽滿、豐富,適應并滿足社會對特色應用型人才的需求。此外,在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特色研究成果轉化方面,應強調應用研究在實際環境中的轉化,鼓勵并獎勵高校教師在特色應用研究方面的成果轉化,為高校培養更加優秀的應用型人才提供動力。
三、地方應用型高校的發展趨勢
(一)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專業與教學
1.專業課程要具有應用性。對于地方應用型高校,其專業及課程的設置需要具有明確的指向性,這種指向性要直接針對當地某些特色行業,從而使培養的人才更易于滿足社會的需求,在教學與學習的過程中更具有明確的目標。當然,專業課程的設置也應該兼顧人才潛力的發展,這要求專業課程的設置具有一定的彈性,在內容設置上不能過于片面。對于專業設置來說,應該是從行業的角度展開;對于課程設置來說,應該從崗位的角度展開。這樣一來,同一個專業、不同的課程就對應于相同的企業、不同的崗位,這對于高校組織教師授課可能有較大的難度,但培養的人才卻能獲得更系統的教育。
2.教學內容要具有應用性。“教育對人的培養,目的在于使人成為一定社會所需要的人,即使人實現社會化。”地方應用型高校在教學中應貫穿教學內容的應用性,完成每門課程就能勝任企業或社會中的某個職位,教學內容必須非常明確。在教授課程的過程中,要將相應的知識與實踐相結合,真正實現“學做結合、學用結合、學創結合”。
3.實踐內容要具有研究性。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實踐教學內容,在滿足某些特色行業實踐的同時,也應在注重實踐內容的基礎上,進一步探索實踐內容的新方法與新技術,做到應用性研究服務于應用,實踐內容探索新的實踐應用,讓實踐與教學、實踐應用與應用研究形成良性互動,從而更好地為地方經濟及社會服務。
(二)合作與創業
1.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在建立校企合作模式方面,地方應用型高校一方面要按照傳統模式與企業進行合作,在合作方式上盡量多樣化、細致化,充分發揮傳統校企合作模式的成熟優勢,在教學與實踐中貫穿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另一方面要探索新的合作模式,盡量使新型校企合作模式與地方應用型高校的人才培養計劃相匹配。在探索校企新型合作模式的過程中,需要邊探索邊實踐,盡量把新型校企合作模式的優劣挖掘出來,在教學與實踐過程中揚長避短,使得校企合作真正實現互利共贏。
2.培育創業創新項目。創業創新教育對于應用型高校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它不僅反映了應用型高校教學成果的好壞,也關乎一個應用型高校的社會聲譽。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創業創新教育則是在此基礎上的一次深化,其創業創新培育項目往往具有地域性特征,帶有地方高校的烙印。如果地方應用型高校的創業創新項目能夠培育成功,其社會影響比普通的應用型高校要大得多,這是由創業創新項目所具有的地域性特征所決定的,也是普通項目所沒有的。
地方應用型高校不同于普通的高校,它是高校大眾化教育的一個典型,是高校多樣化教育的一次深化,也是高校應用型教育的一個延伸。地方應用型高校作為高校大眾化教育發展的一個特殊產物,在未來的幾十年里必然會成為主要的發展潮流。
[參考文獻]
[1]牛金成.應用性是應用型本科院校的本質屬性[J].華北科技學院學報,2009(7).
[2]房學軍.應用型本科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研究與實踐——以大連工業大學為例[J].遼寧教育研究,2008(12).
[3]鮑冠藝.淺析技術應用型本科院校創業教育模式[J].改革與開放,2009(5).
[4]劉仁義.香港應用型大學的辦學理念與應用型人才培養[J].隴東學院學報,2008(11).
[5]楊兆山,姚俊.教育學原理[M].沈陽:遼寧師范大學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