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互聯網時代的到來,具有強大傳播功能的網絡媒體正深刻影響著當代大學生的日常生活。在新媒體時代,應務必堅持和強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的正確輿論導向,使日益網絡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媒體輿論成為培養優秀大學生重要途徑,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事業提供技術支持。
[關鍵詞]新媒體 大學生 馬克思主義 輿論導向
[作者簡介]亓慧坤(1982- ),男,山東萊蕪人,山東科技大學文法系,講師,研究方向為思想政治教育;郭霞(1957- ),女,山東泰安人,山東科技大學文法系,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唐桂蓮(1955- ),女,山東萊蕪人,山東科技大學文法系,教授,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思想政治教育。(山東 泰安 271019)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山東科技大學公共基礎課程“思想道德修養與法律基礎”“中國近現代史綱要”教學改革立項項目(項目編號:GJ201307、GJ201309)和山東科技大學2013年度教育教學研究“群星計劃”立項項目“《思想道德與法律基礎》課程建設研究”(項目編號:qx2013281)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07-0053-03
在社會利益日趨多元化的今天,網絡已經成為公眾表達觀點、參政議政、輿論監督的重要渠道,新媒體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中國社會現代化的進程。當今社會,大學生作為社會力量的特殊群體,更加容易受到各種新媒體的影響。隨著電腦、手機等高科技工具及移動互聯技術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等新媒體在大學生的信息獲取渠道中占有至關重要的地位。青年大學生普遍處在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因此新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顯得更加突出。由于參與度廣泛、技術門檻低、法制意識淡薄、監管不力等原因,新媒體的廣泛應用也在公共生活領域引發了許多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問題,相當一部分大學生在錯誤輿論引導下誤入歧途。因此,如何在互聯網時代堅持和強化正確的輿論導向,使日益網絡化、信息化、科技化的媒體輿論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推動力量而非壁壘阻礙,是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
一、輿論及輿論導向的內涵
輿論是人類社會產生和發展過程中的特有現象,是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現代社會各個政黨特別是執政黨對輿論及輿論引導工作都異常重視。引導輿論發展并最終形成符合社會進步需要的主流輿論,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使命。
學術界對于“輿論”的定義見仁見智,表述各有特點。陳力丹在總結各種學術觀點的基礎上,提出了具有代表性的定義,即“輿論是公眾關于現實社會以及社會中的各種現象、問題所表達的信念、態度、意見和情緒表現的總和,具有相對的一致性、強烈程度和持續性,對社會發展及有關事態的進程產生影響,其中混雜著理智和非理智的成分” ①。
輿論作為群體意見的集中表達形式,帶有很強的自發性和盲目性,同時包含著合理與非合理、理性與非理性成分。因此,對輿論進行正確的引導,對于穩定社會秩序、鞏固執政基礎、提高公眾凝聚力、提升大學生思想政治素養等方面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和意義。輿論導向,即輿論引導的方向。正確的輿論導向是實施輿論引導的根本前提,輿論導向不正確,輿論引導不僅不能成事,甚至還會誤事,給不良言論和觀點留下傳播空間。由此可見,輿論導向的正確與否,是輿論引導工作成敗的基礎和關鍵所在。
二、新媒體時代下對大學生輿論引導的基本原則
“習近平指出,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②這不僅明確了宣傳思想工作的根本任務,也指出了新媒體時代正確引導大學生輿論的指導思想。
1.堅持主導性與多樣性的有機統一。歷史經驗表明,要想取得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勝利,就必須牢牢堅持指導思想一元化這一客觀規律。我國是社會主義國家,馬克思主義是國家意識形態,在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和輿論引導的過程中,必須確立馬克思主義的指導思想地位。特別是在大學生普遍關注的一些事關國家大局的重大原則性和理論性的問題上,必須充分發揮馬克思主義的主導作用,彰顯其在意識形態領域的話語主導權。多樣性,是任何事物發展過程中必然表現出來的差異性與豐富性特征。中國地域廣闊,人口眾多,社會輿論自古以來就呈現出紛繁蕪雜的狀況。尤其是在當代中國,隨著改革開放的不斷深入,各種社會思潮也隨之涌現,與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呈現多元并存的格局。只有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主導性的前提下,給予其他各種思潮以相對自由的發展空間,求同存異,才能真正促進人和社會的良性發展。
2.堅持科學性與黨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具有鮮明的科學性和黨性特征,它不僅是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科學理論體系,更是無產階級政黨的革命綱領。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的科學性,就是要一切從實際出發,堅持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全面客觀地認識事物、解決問題,做到以理服人。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還必須堅持黨性原則,要堅定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理想信念,不能隨波逐流,被形態各異的其他社會思潮所同化。科學性和黨性作為大學生輿論引導工作的重要原則,是相輔相成,密不可分的。如果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不堅持科學性原則,就會失去對青年大學生的說服力和吸引力。黨性是科學性的保障和前提,如果喪失黨性,高等院校的宣傳思想和輿論引導就會失去方向,誤入歧途。
3.堅持批判性和包容性的有機統一。當今中國正處于社會轉型的重要歷史時期,雖然改革開放以來取得的偉大成就為世人矚目,但社會發展的同時也必然會涌現出更多的社會問題和社會矛盾,人們在利益分化基礎上出現的思想多元化是社會發展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問題。尤其是伴隨著全球化趨勢的日益加速和國際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各種社會思潮不斷涌入中國。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批判性,用全面、客觀、科學的態度認識和解釋社會發展中出現的新問題和新情況,為解決大學生成長過程中出現的實際問題提供思想支持。包容性也是意識形態的屬性之一,區分一種意識形態是先進還是落后,關鍵看它是否具有包容性。只有在認識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隨機應變、與時俱進,保持適應性和包容性,才能贏得社會成員的普遍認同和長久支持。宣傳思想和輿論引導既要堅持批判性,又要在批判中包容其他意識形態,吸納其合理成分,實現其有效結合,共同促進馬克思主義的當代發展,這樣才能對大學生輿論引導發揮積極作用。
4.堅持繼承性和創新性的有機統一。馬克思主義理論不是憑空產生的,也不是隨心所欲創造的,而是從對人類文明優秀成果的繼承中產生,并在此基礎上不斷發展和鞏固起來的。雖然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具有繼承性,但其核心價值追求在于創新性,在于與時俱進。當前,社會發展日新月異,特別是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極大地推動了社會的全面進步,同時也促進了世界各國思想文化的相互交流、交鋒、合作與競爭。要想在激烈的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正確引導大學生的輿論,高等院校的思想宣傳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繼承過去的有益經驗,同時結合時代特征和大學生成長的實際要求,不斷進行理論創新,更新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的理念、手段和方式,提高工作實效性。
5.堅持民族性和世界性的有機統一。面對愈加復雜的國內外形勢,當前的高等院校宣傳思想和輿論引導工作必須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相結合的原則,既要立足于本民族的文化資源和歷史傳統,結合所處時代特色,不斷創新和豐富表現方式,使之更加符合當前青年大學生的認知水平和現實需要,又要借鑒世界各國在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方面的有益經驗,吸收其合理資源和話語表達方式,使高等院校思想宣傳和輿論宣傳更具開放性,提升其在激烈人才競爭格局中的影響力和說服力。
三、新媒體時代下對大學生輿論引導的途徑
1.牢固掌握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一個政權其自身的意識形態能否成為整個社會的主流意識形態,為社會成員廣泛接受,事關執政地位鞏固和社會和諧發展的大局。如果執政黨不掌握意識形態工作的領導權,其執政地位必然會受到威脅,執政時間不會太長。大學生作為社會發展中不可忽視的特殊群體,曾經在中國近現代史上深刻影響著社會歷史發展的進程。特別是當今中國,文化多元化和社會思潮多樣化的趨勢日益加劇,各種意識形態互相競爭。如果忽視或放棄對青年大學生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則意味著另外一個階級或政黨對它的滲透和掌控,當代大學生的思想陣地極有可能被西方各種非馬克思主義思潮所占領,從而嚴重影響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發展。因此,牢固掌握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領導權是問題的關鍵所在。
2.建設一支高素質的輿論宣傳工作隊伍。任何一個社會,宣傳思想和輿論引導工作都不是由統治階級的所有成員來承擔,而是由一支專業化的隊伍來進行,這支專業化的理論隊伍承擔著創作和完善宣傳理論,傳播主流意識形態觀念的重任。在當前西方意識形態滲透加劇和社會思潮多樣化的時代背景下,我國高等院校的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需要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結合國內外社會發展的最新動態,在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指導下,引導青年大學生自覺同各種錯誤思潮作斗爭,不斷增強馬克思主義對大學生的說服力和吸引力。這是新媒體時代下對大學生進行輿論引導的重要保障。
3.不斷推進指導思想的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是輿論引導的指導思想,理論只有不斷創新,才能保持蓬勃旺盛的生命力,才能科學解釋社會生活的新變化,進而增強理論自身的魅力和感染力,使當代大學生自覺學習、掌握和接受馬克思主義。但是,馬克思主義作為輿論引導的指導思想地位不是一勞永逸的,它必須經過不斷被創新、完善的過程。當前,面對全球化的迅猛發展,馬克思主義理論是否具有與時俱進的社會適應性,進而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從根本上決定著對大學生進行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的成敗。因此,我們既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基本立場和觀點,又要結合國內外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不斷完善創新馬克思主義理論體系,使之成為大學生輿論引導工作的銳利武器。
4.創新輿論引導方式,搶占網絡媒體主陣地。目前網絡媒體已成為當代大學生了解信息的首選方式,其以時政新聞、BBS、網上民意調查等方式深刻影響著大學生的日常學習和生活。在這種新形勢下,要想做好對當代大學生的思想宣傳和輿論引導工作,必須占領網絡輿論陣地,進而引導大學生自覺認同主流價值取向,必須堅持網絡媒體正確的輿論導向,使之為傳播黨和國家政策、弘揚時代精神、傳播先進文化、推動社會進步、引領青年大學生健康成長發揮正面積極作用。因此,可以創造性地通過校園BBS、微博、微信公眾號等多種形式,搭建與當代大學生進行思想交流的嶄新平臺,使更多的青年大學生感受到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和時代性,增強理論認同感,進而成長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的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注釋]
①陳力丹.輿論學[M].北京: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1999:11.
②徐京悅,華春雨.習近平:意識形態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20/c_1
17021464.htm,2013-08-20.
[參考文獻]
[1]王不也.網絡媒體如何引導輿論[J].新聞傳播,2008(12).
[2]劉毅:網絡輿情研究概論[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3]朱偉光,戴巖,李庚.簡論輿論引導新格局的構建[EB/OL].http://news.xinhuanet.com/newmedia/2009-12/02/content_12573845_2.htm,2009-1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