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通過發放“轉型教師意愿統計表”和進一步的問卷調查,分析了愿意轉向“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情況,針對其缺失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需求,結合解決現有培訓問題的需要,提出了如下建議:由“師范—中職學校”協同實施教師技能培訓,由企業技師實施“實操”技術強化訓練,圍繞教改和技術開發強化學術培訓,針對培訓對象實施貼切的對口培訓。
[關鍵詞]轉型教師 “雙師型”教師 三維度 教師培訓
[作者簡介]曾本友(1966- ),女,四川宜賓人,廣東嶺南師范學院教育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中職教育。(廣東 湛江 524048)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十二五”規劃學科共建項目“中職教師‘三維一體’培訓研究——基于粵西‘雙師’培訓需求與實踐”(項目編號:GD13XJY21)和2013年度粵西教師教育研究中心項目“粵西中職雙師結構教師現狀調查與培養研究”(項目編號:YXY1306)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4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9-0067-03
目前中職院校中“雙師型”教師數量短缺,但受編制的限制短時間內很難招聘大量教師。因此,將普通專業教師中愿意轉型者進行培訓,不僅可以優化中職院校師資結構,還能快速增加“雙師型”教師數量。湛江市教育局提供的2013~2014學年度統計數據表明:在湛江市3339名中職學校專任教師中,專業課、實習課指導教師共1817人,占專任教師的54.42%。其中“雙師型”教師共771人,僅占專業課教師的42.43%,距離《湛江市中等職業教育發展規劃(2011—2020年)》中提到的“到2015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60%”的目標相差較遠。因此,需要采取一些有效的特別措施,讓擔任專業課的非“雙師型”教師,通過培訓在短期內轉化為“雙師型”教師,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
一、調查方法
通過發放“轉型教師意愿統計表”得知,湛江市1917名專業課、實習課指導教師中有362人愿意轉型為中職“雙師型”教師,占專任專業教師的19.92%。為了對有轉型要求的362位教師進行深入了解,按照1/4的抽樣比例,發放問卷90份進行進一步調研其培訓需求,實際有效回收問卷87份,有效回收率96.7%。
二、需求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愿意轉向“雙師型”教師的基本情況
調查表明:愿意參與轉型培訓的教師年齡多為30~49歲,占68.97%;362人中只有11.50%的人需要進行學歷補償教育。這部分教師之所以需要轉型,主要是由于其現有素質單一化,不能滿足其從事的教學崗位雙專業的需求。在問及“您從事教學的課程類別”時,選擇“文化基礎課”的有38人,占43.68%;選擇“專業理論課”的有37人,占42.53%;選擇“專業實踐課”的有21人,占24.14%;選擇“生活德育課”的有8人,占9.20%;選擇“‘理—實’一體化課程”的有12人,占13.79%。由此可見,這些教師中,一方面主要擔任著文化課教學;另一方面因“雙師型”教師短缺,還擔任了專業理論課、專業實踐課、“理—實”一體化課程。由于后面三種課程的兼課比例之和大于文化課的比例,而上這三種課程既需要高超的教學技藝,更需要過硬的實操技術,促使其選擇轉向“雙師型”教師。
(二)轉型教師針對缺失知識和技能的培訓需求
1.針對轉型教師自我缺失的培訓需求。在問及“您需要補償的專業技術培訓類別”時,選擇人數較多的選項有:心理咨詢師證25人,占30.12%;教師資格證19人,占22.89%;職業規劃師證17人,占20.48%;醫師證11人,占13.25%;選擇技師證的10人,占12.05%;選擇其他的31人,占37.35%。可見,真正需要教師資格證補償培訓的比例不到1/3,更多的教師參與轉型培訓是想獲得技師、醫師、咨詢師、規劃師、藥師等其他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對轉型教師知識、技能缺失的調查表明,選擇科研能力缺乏的人數最多。在問及“從‘學術—技術—師范’三維技能結構衡量,您現在最為缺乏的知識技能”時,選擇人數較多的選項有:“學科研究能力”44人,占50.57%;“教學研究能力”18人,占20.69%;“教育管理與德育方法”16人,占18.39%;“心理學基礎”13人,占14.94%。而選擇“生產技術”和“執教能力”分別僅有9人和7人。由此可見,這些轉型教師自我感覺最缺乏的是“學科研究能力”,而認為“執教能力”和“生產技術”并不那么缺乏。通過深入訪談筆者發現,這些教師認為自己的教學能力是能夠勝任的,但是缺乏專業化水平的教學技藝,尤其是缺乏專業化的教育理論和研究能力。
2.轉型教師對“學術—技術—師范” 三維一體的提升需求。“‘三維一體’培訓,旨在讓單師型或雙技能發展不平衡的教師,成長為學校和自我相對滿意的‘雙師型’教師。”①為此需要對轉型教師素質結構的核心要素進行調查,以明確其需要補償培訓的重點,筆者以“雙師型”教師三維素質結構理論為基礎,從“學術—師范—技術”三個維度上設計了問題展開調查,分析如下:
第一,轉型教師對學術維度提升的需求。在問及“您最需要接受的教育理論培訓”時,選擇“專業教學課程理論”43人,占49.43%;選擇“中職任務驅動、項目教學法”40人,占45.98%;選擇“中職學生心理與德育方法”27人,占31.03%;選擇“普通教育學”和“普通心理學”的分別僅有4人和5人。可見,轉型教師最需要的是專業教學課程論和專門針對職業教育的教學方法,而對于普通教育理論興趣不大。在問及“您需要提高的研究能力”時,選擇“教改研究”52人,占59.77%;選擇“技術開發研究”27人,占31.03%;選擇“德育研究”16人,占18.39%;選擇“技改研究”12人,占13.79%。由于轉型教師長期從事專業課和文化課的教學工作,因此有著比較強烈的“教改研究”需求。而對“技改研究”很陌生,所以需求并不明顯。在他們看來,作為“雙師型”教師主要是“技術開發研究”,所以選擇這一項的人也比較多。
第二,轉型教師對師范技能維度的需求。關于師范技能需求的調查,主要是在愿意轉型教師的統計表中列出的,在1/4的抽樣問卷調查中涉及較少,因此本部分根據下發的全面統計數據進行分析。在愿意參與轉型培訓的362人中,選擇補償“教師資格證書”的166人,占50.92%,這表明轉型教師中有一半是從其他行業轉到教師崗位,還沒有獲得教師資格證書的人員。這一數據,與抽樣調查中僅有22.89%的人選擇需要補償教師資格證培訓相差很遠,似乎存在矛盾。訪談表明,這些需要教師資格證的人認為:由于先前是教育局確認教師資格證,所以在他們看來只要能背書就行,不需要專門接受培訓;即使現在改為國家統考后,他們認為找專門的應考機構更有效率。在“補償教學技能”的選項中,選擇“教材教法”125人,占34.53%;“班級管理”140人,占38.67%;“教學藝術”135人,占37.29%。可見,提高“課堂教學技藝”“駕馭教材的能力”“班級管理能力”是轉型者需要的教師專業技能培訓內容。因為職業教育生源差,學生對文化課的接受能力相對較差,所以需要有較高的教學藝術和適合其學習的教材,才能實施有針對性的教學。由于學生缺乏學習動機,因此班級管理難也是職業教育普遍存在的問題,所以他們重視對班級管理能力的提高培訓。
第三,轉型教師對技術維度的需求。在問及“您最需要接受的技術培訓”時,選擇“初級技術”3人;“中級技術”33人,占37.93%;“高級技術”28人,占32.18%;“新技術”41人,占47.13%。這組數據表明,轉型教師需要提升的技術水平集中在中、高級技術上,新技術的獲得也是他們最需要的。
(三)轉型教師針對現有培訓問題的變革需求
為了避免現有培訓中的問題,設計出更貼近轉型學員需要的培訓方案,筆者進行了以下調查:在問及“您認為當前培訓最缺乏什么”時,選擇“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理論”42人,占48.84%;選擇“有中職德育和教學經驗的培訓師”26人,占30.23%;選擇“系統的培訓教材”28人,占32.55%;選擇“企業技術培訓師”11人,占12.64%;選擇“其他”8人,占9.20%。這與筆者設想的很多人會選擇“企業技術培訓師短缺”出入很大。在深入訪談中得知,之所以選擇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理論”人數最多,是因為中職生基礎差,缺乏學習動機,同時教師缺乏解決實際問題的教育理論。隨之而來的就是缺乏解決實際教學問題的培訓教材,更缺乏“有中職教學經驗的培訓師”。訪談表明他們是站在自己教學困難的角度出發做出的真實回答,更具有現實需求的迫切性。
三、調查結論與培訓對策建議
(一)調查結論
由于湛江市中職“雙師型”教師占專業教師比例明顯偏低,必須采取一些有效的特別措施,讓普通教師尤其是擔任專業課的非“雙師型”教師,通過培訓轉化為“雙師型”教師,以便在不增加教師編制的情況下,優化中職師資結構。近年來中職學校生源萎縮,為了維護社會穩定,消化教師隊伍中過剩的專業人員,讓中職教育改革穩步深入推進,引導普通教師轉向“雙師型”教師,將是未來很長一段時間都需要走的有效路徑。同時,從市、縣地方財政編制緊缺和轉型教師的意愿看,也有其現實可行性。
1.轉型教師構成及其需求結構。愿意轉型的教師,多為文化課教師和部分從企業調入的實習指導教師。他們既擔任文化課教學,又擔任專業課或實習指導課的教學任務,具備相應的專業教學基礎。其目的是通過轉型培訓進一步夯實專業理論,習得過硬的實操技術或教師專業化技能。轉型教師中僅有不到1/3的人需要補償教師資格證教育,參與轉型培訓的大多數教師是想獲得專業技術資格證書,同時提升專業化的教學水平和教研能力。
2.轉型教師最需要的培訓內容及培訓師。一是技術培訓方面,最需要接受中、高級技術培訓和技術革新研究培訓。二是教學管理方面,最需要針對專業理論課程的教學方法、教改方法培訓以及針對中職生特點的教材教法、班級管理、教學藝術培訓。三是培訓師資方面,最需要有工廠實操技術和中職課堂教學經驗的“雙師型”培訓師。
(二)培訓對策建議
1.由“師范—中職學校”協同實施教師技能培訓。由于轉型教師多為普通中學和其他轉行人員,他們中多數人缺乏中職教學經驗,還有一部分人缺乏教育、心理學基礎理論知識。因此,在轉向“雙師型”教師的師范維度培訓上,必須由高師院校聯合中職學校實施。在針對中職學生的現場教學技能訓練中,還必須由中職學校的特、高級教師實施。讓他們以現身施教的方式,為轉型教師做出示范引領。只有讓高師培訓基地與中職學校有機結合,才能對學員實施現場實戰教學技能訓練,讓學員與上技能示范課的中職教師互動,研討中職課堂教學實用的教學模式、策略和操作方法。再讓高師研究職業教育的專家,結合現場培訓從理論上點評,這樣才能提高中職教師的理論水平,以此凸顯中職課堂教學技能訓練的“理—實”一體化特征。
2.由企業技師實施“實操”技術強化訓練。一般意義上的進企業鍛煉或頂崗實習,很難讓轉型教師獲得中高級技師技能和資格證書,只能由高級技師利用企業環境實施強化訓練。通過調查可知,企業和實訓基地培訓是最主要的兩條路徑,因為這兩種形式既有專門的技術專家指導,又有專用實訓場地,能較快地提高轉型教師崗位實際操作技能。為了讓學員對技師的現場培訓有一個整體印象,對其細節有更好的掌握,實訓之前可以采用視頻和虛擬實訓軟件方式,讓學員在計算機上進行實操訓練。形成熟練的虛擬實操技能后,再跟著師傅到車間上崗操作。由于學員借助虛擬實訓熟悉了操作流程,不僅增強了自信心和效能感,而且能夠大量地減少失誤帶來的零配件損壞。因此,對企業技術的“實操”強化訓練,不僅體現在技師們現場動手的實際操作,也體現在培訓教師授課中的示范操作,學員們上機的虛擬操作,更體現在“頂崗”實操上。最終,通過這樣的強化訓練,“建構起專業技能、職業崗位操作技能和師范技能融為一體的‘三維一體’中職師范技能結構”。②
3.圍繞教改和技術開發強化學術培訓。在“學術—師范—技術”三維培訓需求中,轉型教師的需求主要集中在“學科研究能力”上,尤其集中在“教改研究”和“技術開發研究”上,培訓重點放在論文撰寫和項目申報技術上。從中職教學改革、技術革新類項目入手,開展專題式集中培訓、項目研發實踐培訓,不僅能讓他們明確選題的技巧和申報項目的流程,關鍵是能訓練他們怎樣有步驟地開展教育和技術研究。因為培訓專家科研水平高,而專題培訓針對性強、主題集中,易于形成系列研究成果。而結合教學或企業技術改革開展專題研究,并以項目申報形式開展培訓,既便于讓學員明確完整的項目申報和具體的研究過程,又能以學員成功立項、結項和申報失敗的項目作為正反案例,實施對比教學,讓課題研究思維過程“看得見”,富有實踐培訓的可操作性。
4.針對培訓對象實施貼切的對口培訓。抽樣調查表明,有轉型需求的教師多是中高齡教師,對他們的培訓需要尊重其現有基礎和習慣,適當增加一些技能,明確需要補償培訓的缺失結構和層次,實施以既有基礎為支撐,新技能為生長點的針對性補償培訓。介于這些人單方面學歷達標率高,但多數缺乏師范訓練背景,而且僅有不到1/3的人有企業經歷,因此在培訓路徑的選擇上,就要實施“差異補缺式經驗積累”培訓。即讓缺乏企業和師范經歷的人分別去工廠和師范院校參加培訓,以此獲得生產實踐經驗或提高教學技藝。同時,由于轉型教師的年齡和學歷、教學經驗、企業經歷等多種差異,最好根據其已有基礎和培訓需求,實施以省為單位的總體規劃,組織由不同機構實施有針對性的分類培訓。但是,各類培訓在總體上需要盡力滿足轉型教師求“新”和求“用”的要求,這正是轉型培訓需要遵循的基本原則。
[注釋]
①曾茂林,涂三廣.“雙師型”教師三維一體培訓原理與實踐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5(32):20.
②曾茂林.網絡平臺下“三維一體”中職師范技能訓練[J].職教論壇,2012(1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