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標導航是在目標教育理念下,引導大學生向成長目標發展。文章立足于大學生目標教育中存在的價值目標不純、學業目標不實、能力目標不明、職業目標不準、安全目標不定等問題,提出目標導航可以堅持“以生為本”,根據目標計劃內容分層開展;遵循教育規律,根據年級特點分階段開展;把握個性特點,根據目標差異性分個體開展。三個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大學生目標教育的實現路徑。
[關鍵詞]大學生 成長目標 導航路徑
[作者簡介]蔣禮文(1969- ),男,重慶人,重慶文理學院學工部副部長、學生處處長,副研究員,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皮鋒(1980- ),男,重慶人,重慶文理學院外國語學院黨總支副書記,助教,研究方向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重慶 402160)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9-0106-02
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的理論依據,來源于馬克思主義關于人的全面發展理論以及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從心理學角度講,大學生階段性的成長經歷,也為目標導航提供了理論依據。而引導大學生樹立遠大的目標,并幫助其開展目標的實施,以達到目標的實現,則有利于大學生由他律向自律轉變,從被動學習向主動學習轉變,提高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
一、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的含義
目標導航是在目標教育理念下,引導大學生向成長目標發展,以目標導航、多級指導及成長記錄、多維評價、綜合運用為特色,力圖從人才培養角度進行系統設計和綜合管理,建立起引導、規劃、指導、行動、記錄、評價、運用的大學生自主學習管理新模式,凸顯分層分類引導與服務,凸顯學生成長發展的主體性、自主性與能動性。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主要包括價值目標導航、學業目標導航、能力目標導航、職業目標導航、安全目標導航五個方面的內容。
1.價值目標導航。價值目標導航可以幫助大學生解決為什么活著以及怎樣活著等人生重大問題。因此,要正確理解大學生價值目標的內涵,加強大學生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教育,培養其堅定的共產主義理想信念。
2.學業目標導航。學業目標定位要結合每個學生的學習基礎、性格特點、特長愛好等進行,通過學業目標導航可以端正大學生的學習態度,激發大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大學生的學習效率。
3.能力目標導航。能力目標包括學習能力、實踐能力、社會交往與適應能力、心理調適能力、創新能力等。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各種能力,是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變的必然要求。通過能力目標教育,使大學生具備較強的綜合素質。
4.職業目標導航。職業目標教育貫穿著大學生活四年,涉及方方面面。明確大學生的職業目標,可以幫助其實現由“要我學”向“我要學”的實質轉變,促使大學生明確人生努力方向,由被動學習轉變為主動學習。
5.安全目標導航。大學生安全目標導航,既強調安全在大學生學習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又關注大學生的身心全面健康發展。通過在學習過程中掌握以安全為主的自我保護及解決自身問題的技能,以達到大學生樹立安全第一的意識,更好地為生活、學習打下基礎。
二、大學生目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為了更好地了解大學生對目標導航的認識,分析成長目標的現狀,查找目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分析現存問題的具體原因,筆者對重慶某大學在校學生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共發放問卷1000份,回收有效問卷988份,有效率為98.80%。通過對問卷進行調查分析,發現大學生目標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如下:
1.價值目標不純。調查中發現,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呈現出多元化的特點。對于人生價值大小的判斷標準,33%的學生選擇對社會貢獻的大小,19.6%的同學選擇社會地位的高低,14%的學生選擇金錢的多少,16%的學生選擇“說不清”,12.4%的學生選擇“其他”。還有一部分學生不清楚自己的價值取向,著實讓人擔憂。調查中發現,社會上的不良現象對大學生的價值目標影響較大。
2.學業目標不實。對“學生的學業目標”調查表明,有近33%的學生畢業后選擇繼續深造,其中選擇“考研”和“出國留學”的學生分別為18.6%和15.5%,選擇“順利通過TEM-4”的學生占26.5%。調查發現,盡管大多數學生有明確和較高的學業目標,但是在行動上卻反映出空有目標而缺乏具體的實施措施,學習的主動性不強。
3.能力目標不明。在針對“你認為當代大學生應該具備哪些能力”的問題調查顯示:44%的人選擇完全不知道,12.5%的人選擇基本知道,36%的人選擇知道一些,7.5%的人選擇完全知道。在本次調查中,64%的學生認為當代大學生很需要加強能力目標教育,20%的學生認為有必要加強能力目標教育,7%的學生認為不需要加強能力目標教育,9%的學生對于是否需要加強能力目標教育的態度是可有可無。
4.職業目標不準。有關“大學生職業目標”的問題調查顯示,國有企業(17.30%)、政府機關(19.30%)、事業單位(20.70%),排在最受大學生歡迎的就業部門前三位。調查發現,15.10%的學生不知道自己想干什么,38.60%的學生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28.70%的學生不清楚自己該干什么,另外有17.60%的學生對自己要干什么需等到畢業之后再說。這些都說明對大學生的就業指導服務已迫在眉睫。
5.安全目標不定。目前,大學生對安全目標的重要性認識嚴重不足,大多數學生安全意識淡薄。針對高校學生安全意識情況的調查發現:62.1%的學生安全意識淡薄,9.3%的學生安全意識非常強,28.6%的學生安全意識一般,反映出學校和學生自身對安全教育的重視程度不夠。
三、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是目標教育的實現途徑
通過以上調查分析,筆者認為,作為大學生目標教育的實現途徑,目標導航可以設計為三個方面:一是堅持“以生為本”,根據目標計劃內容分層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二是遵循教育規律,根據年級特點分階段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三是把握個性特點,根據目標差異性分個體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三個方面相互融合、相互作用、相互補充,共同構成大學生目標教育的實現路徑。
1.堅持“以生為本”,根據目標計劃內容分層開展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長期以來,習慣的做法是用一個標準來衡量所有學生。社會轉型期,傳統教育模式已不適合當前的需要,必須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進行變革。通過目標導航的分層教育模式,對大學生的成長目標計劃進行設定,并不只注重成績的高低,而在于目標計劃的實際可操作性。分層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在實施過程中須把握三個方面:一是目標分層的關鍵是因材施教。人的發展受到遺傳因素、家庭因素及社會因素等影響而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性,這種情況下,如果對不同學生提出同樣的教育要求,予以同樣的教育措施,即便付出了相同的努力,其結果也只能是事倍功半,甚至勞而無功。二是目標分層的方法是遵循循序漸進原則。循序漸進需按照大學生認知發展的不同階段進行,讓大學生系統全面地掌握基礎文化知識、基本方法、基本技能,從而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和嚴密的思維能力。德育也必須遵循循序漸進原則,依據學生認知發展的順序,實施有層次的教育目標。三是目標分層的基礎是社會發展需要。社會發展需要各方面、各層次的人才。也就是說,社會發展需要決策者,需要管理者,也需要各行各業的勞動者。按照“最近發展區”理論,我們不必按同一標準對學生進行判斷,不必要求學生做出同樣的努力去實現相同的目標。
對大學生開展目標導航,就是讓大學生清楚有了目標就有了希望,就有強大的精神動力作為支撐去努力學習、努力奮斗,最終實現自身成長目標。同時,要注意目標導航方法的得當,這是大學生目標教育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
2.遵循教育規律,根據年級特點分階段開展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大學階段,不同年級呈現出不同的特點。同時,在不同年級,高校對學生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要把握年級特點,掌握不同階段大學生的心理動態、成長要求,分階段開展目標導航。值得注意的是,安全目標導航事關大學生的生命安全,是大學生目標教育實現的前提和基礎,每個階段都應該成為目標導航的重點。
其一,大一年級的目標導航重點:價值目標。針對大一年級學生,通過入學教育集中開展價值目標導航,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重點引導學生明確自己的成長目標定位。
其二,大二年級的目標導航重點:學業目標。大二年級學生對專業學習有了全面了解和充分認識,學習目標明確,學習的主動性增強,要引導學生盡自己的最大努力學好專業知識。通過學業目標導航,使學生強化學習意識,掌握學習技能,增強學習效果。
其三,大三年級的目標導航重點:能力目標。經過大學一、二年級的積累,學生的專業知識日益豐富,綜合能力不斷增強。這時,對學生的能力提升應該提上議事日程,通過能力目標導航,引導學生理論聯系實際,既注重理論學習,又注重實踐鍛煉,切實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其四,大四年級的目標導航重點:職業目標。主要圍繞職業教育來開展,進行國情教育、就業形勢與政策教育、職業道德教育、就業技能教育、受挫心理教育。通過職業目標導航,引導學生全面了解就業形勢,客觀認識和評價自己,合理調整就業期望,科學定位就業目標。
值得說明的是,分階段的目標導航是一個相對完整的閉合體系,能夠自始至終地貫穿于大學生的教育過程。根據學生在不同年級的特點,成長目標導航各有側重,要由淺及深、循序漸進、相互銜接、常抓不懈。
3.把握個性特點,根據目標差異性分個體開展大學生成長目標導航。個性特點不同,大學生的目標計劃內容就會存在差異性。大學生目標導航尊重這種差異性,量體裁衣,對不同學生采取不同方法,切實提高目標導航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經過調研分析,筆者設計了分個體開展大學生目標導航的途徑。這種具有較強操作性的教育模式以大學生個體目標的實現為目的,為確保這一點,高校必須具備相對嚴謹的組織結構和完善的制度體系,以通過促進學生、家長和指導教師的相互配合,更好地規范學生的行為。只有學生、家長和指導教師的責任與權利以及各項活動都有相應的組織結構及制度予以明確和規定,才能產生強大的約束性,從而提高學生在目標實現過程中的個人執行力。
[參考文獻]
[1]李德全.從目標管理到目標教育[J].重慶師專學報,2000,19(4).
[2]李德全.從傳統教育模式到目標教育模型——ISO9000與高校學生教育管理的有機契合[J].教育探索,2005(1).
[3]石琳,方海.淺析新形勢下大學生目標教育模式的構建[J].科技信息,2009(28).
[4]宮永純.淺析目標教育在大學生教育管理中的應用[J].遼寧高職學報,2009(10).
[5]馬新廠.如何做好大學生培養中的目標教育[J].科技信息,201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