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民辦培訓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表現為:民辦培訓教育發展的制度障礙仍未完全破除,行業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監管缺位,政府購買服務存在問題。為此,建議優化制度環境,維護市場秩序,加強市場監管,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以促進民辦培訓教育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民辦培訓教育 制度 市場 政府
[中圖分類號]G77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1-0031-01
培訓教育為不同層次、類型、年齡的人提供了豐富多樣的培訓項目,在推動人的終身學習和建設學習型社會方面具有獨特的優勢。同時,它也是消費升級的重點領域之一,在滿足并創造消費需求方面具有極大的提升空間。當前,我國民辦培訓教育在快速發展的過程中出現了一些問題,亟待解決。
一、我國民辦培訓教育存在的問題
1.民辦培訓教育發展的制度障礙仍未完全破除。一是行業管理條塊分割問題突出。目前開展教育培訓業務可以向教育行政部門或勞動行政部門申請,在取得“社會力量辦學許可證”后向民政部門登記,成為民辦非企業法人;也可以直接向工商部門申請,以公司的形式登記為企業法人。此外,還有的在編辦學機構登記為事業單位法人。無論登記為何種形式的法人,在實踐中,教育培訓機構都是采取市場化、公司化方式運作的營利性機構。二是對民辦培訓機構設置的要求不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一些地方規定民辦培訓教育機構不能跨區設立分支機構,這與培訓教育機構便民化、連鎖經營辦學的實際需求不符。跨區設點的民辦培訓機構須注冊為單獨的法人單位,并按法律的要求建立一套完善的法人治理機構和制度,這樣做不僅增加了培訓機構的辦學成本,也使培訓機構不能享受企業所得稅合并納稅的稅收優惠政策。
2.行業秩序有待進一步規范。(1)違規辦學問題屢屢出現。近年來,被要求整改的培訓機構數量增多。以北京市海淀區為例,在452所民辦培訓學校中有102所在2015年的年檢中因存在問題而被責令限期整改。其問題集中表現為:擅自違規設立或變更校址,超范圍辦學,將辦學許可證租借他人使用,學校決策層變動未審批及租用場地過期不續簽,在廣告、招生、收費(儲備金)、退費、勞動糾紛等方面的投訴較多等。(2)存在惡意競爭。民辦培訓行業缺乏競業避止的觀念,“另起爐灶”“挖墻腳”的現象屢見不鮮;有些機構以低收費或免費培訓一段時間為名招攬生源,造成競相減價以及機構間的沖突;有些機構虛假宣傳與名校之間的關系,胡亂承諾入學或教學效果,造成學生家長思想混亂甚至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秩序;有些機構制造虛假信息,詆毀其他教育機構的聲譽。(3)侵權盜版難禁。由于注冊管理單位不同,對名稱的審核不在同一系統,也沒有統一備案,所以容易出現冒用名稱、商標等侵權現象,未登記注冊的“黑戶”侵權也不少見。同時,由于成本低、處罰輕,所以對培訓課程的盜版侵權屢禁不止,培訓產品的同質化令教學品質大打折扣。
3.監管缺位。對于處置教育培訓領域的非法辦學行為,目前沒有明確的執法主體,相關部門也缺乏聯合執法機制,無法有效執法。在基層實踐中,教育培訓機構出了問題往往由當地教育行政部門負責,但由于登記部門不同,教育行政部門難以對在其他部門登記注冊的培訓機構進行有效監管,處置非法辦學行為的難度很大。
4.政府購買服務存在問題。民辦培訓機構目前承擔了一些政府委托的教育職能,以“購買服務”的方式走進了中小學,但在實踐中還存在問題,表現為:培訓機構方面,提供的培訓內容與學生的普遍需求有一定差距,最終獲得的培訓費用與市場價格相差懸殊;公辦校方面,教師、學生、家長不了解、不重視、不配合民辦培訓機構進入中小學,甚至有敵對心理;政府方面,作為“購買服務”的主導者和購買者,政府處于相對優勢地位,容易出現不規范行為。例如,某地購買一家培訓機構的課程后,以教委未撥款為理由,拖欠應付賬款一年之久,并且拒簽合同。
二、促進民辦培訓教育健康發展的建議
1.優化制度環境。制定并強化“民辦培訓機構備案制”,規定無論在哪個行政部門登記為何種性質的教育培訓機構,都應在教育行政部門備案,未備案的盡快補登備案,以便教育行政部門掌握行業的整體情況和動向。系統清理不利于民辦培訓教育發展的政策,允許具有一定規模的民辦培訓機構進行集團企業工商登記注冊及集團連鎖企業集中辦理登記注冊,跨區縣設置分支機構。
2.維護市場秩序。改善培訓教育市場的信用環境。設定統一的民辦培訓教育行業信息統計指標,建立民辦培訓行業公共信息平臺或充分利用全國統一的信用信息共享交換平臺以發布信息統計指標,對教育培訓機構資質、課程、師資等方面的信息實行在線共享,對違法失信行為、盜版侵權行為等信息進行在線披露。發布審計報告規范版本,要求一些統計指標必須在報告中完整呈現,便于責任部門監管機構營運的真實情況。結合投訴情況發布預警信息,避免因培訓機構跑路、倒閉而給消費者帶來損失。要求培訓單位必須明碼實價,嚴懲價格欺詐、質價不符等失信行為,保障機構間的良性競爭。
3.加強市場監管。明確審批機構是民辦培訓機構的監督和執法責任主體,利用數據信息、隨機抽查、信用評價等手段加強監督檢查,加大對違法違規行為、非法辦學行為的查處力度,加大盜版侵權的打擊力度,保護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4.完善政府購買服務的機制。搭建供需雙方交流的平臺,民辦培訓機構要充分展現特色、特長,公辦中小學要充分表達需求,合作雙方因地制宜,因校而異,找到合作點。要積極改進合作方式和內容,一方面以師資交流為重點,由民辦培訓機構提供教師培訓、傳授教育教學方法;另一方面以課程合作為重點,將一些校本課程外包給民辦培訓機構。同時,還應明確合作雙方的權利、義務和責任,保障雙方的合法權益,避免出現違法違規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