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等職業教育下的學生德育工作是學校與企業共同育人的重要內容之一,是當前社會經濟發展對人才培養多層次需要的必然要求。校企合作模式下,高職院校要在學生德育工作中注入企業的理念與價值,滲透職業精神,通過在校內外技能實訓中融入學生的使命與責任感教育,在頂崗實習中強化學生的模范與帶頭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使得學生德育工作與企業需求相互交融、互動,形成校企合一的育人場,為培養高技能高素質人才而不斷努力。
[關鍵詞]校企合作 高職院校 創新 德育
[作者簡介]孫蘭欣(1983- ),女,廣西南寧人,廣西建設職業技術學院公共基礎部(社科部),講師,研究方向為思維哲學、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廣西 南寧 530003)
[中圖分類號]G7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21-0075-03
培養面向生產、建設、管理和服務一線的高技能應用型人才是現今高等職業教育目標。校企合作、工學結合、訂單培養、產學結合成為當代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核心理念,對于高職學生德育工作提出了新的實踐創新內容。通過在校內外技能實訓中融入學生的使命與責任感教育,在頂崗實習中強化學生模范與帶頭作用,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學生人文與素養的提高,這三條途徑探索職業院校學生德育工作培養新對策,有效應對社會飛速發展浪潮,培養一代又一代全方位高素質優秀技能型人才。
一、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德育工作的背景分析
學校和企業作為一種育人的環境而存在著,德育工作所凸顯的社會價值至關重要。校企合作共同推進德育工作就是要求學校與企業共同重視和培養學生德育工作,實現其技能與素質的共同提高。通過學校與企業的相互作用和滲透創造一種新的高職學生的德育情境,把企業實踐需求的價值取向作為學校學生德育課程教育與實踐活動的關注點,在提高學生技能的過程中重視對學生企業文化意識與職業素養的培育,在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與創造力培養過程中強調企業的團隊合作意識和企業奮斗目標,在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中體驗企業信譽的建立與質量的保障的生存之道。同時,在開展對企業文化分析中幫助學生認識到由于激烈利益利潤競爭而出現企業職業行為的各種負面效應,必須堅持大學文化教育和道德素質培養的引導作用,傳承大學優良傳統,把學生的創造力和進取精神作為培養的中心,有效樹立高職學生的人文道德理念和社會責任心。
由此可見,在工學結合、校企合作模式影響下,高職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首先要改變傳統的以學校為主的培養模式,將高職學生的培養場所擴大到企業的車間、實驗室、實訓基地等,通過三個途徑模式進行:一是在校內外技能實訓中融入學生的使命與責任感教育;二是在企業頂崗實習中強化學生模范與帶頭作用;三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學生人文與素養的提高。這將使得高職院校學生走出“象牙塔”,主動參與各項社會實踐活動,直面企業,充分了解、適應企業及其文化,在企業精神和企業文化氛圍的熏陶下高效地服務企業,由衷地愛護企業。企業也可以通過畢業生為媒介傳遞學校德育所賦予的正能量,對企業的文化理念和制度的完善進行補充,最終在校企合作共同進行的德育工作中實現學生技能與素質的快速提高。
二、在校企合作中創新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原因分析
高職學生的輸出與用人單位的需求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其原因就在于育人環境與文化互動的不對稱性。而開展學生德育工作就是以學生素質的提升為核心,要求學生的教育不僅僅是專業理論知識學習,更重要的是學習人性的意義及發揮其在未來工作崗位中的職業素養優勢。可見,在校企合作中創新德育培養方案,將學生的培養教育與企業道德文化進行交融與互動,從而形成一個校企合一的育人場。
1.在校企合作中開展德育工作有利于促進高職畢業生的就業。創造效益是現今企業的最大目標,大部分企業都希望學生進入企業后很快進入角色,出色完成各項工作。然而,現今的高職院校學生中存在自我定位高、不愿吃苦卻希望高薪回報、無法安心工作、流動性大等問題,根本原因就是對企業道德文化環境的不適應性。這就要求在校企合作下創新德育工作,使得學生有意識地“關心企業、了解企業、研究企業、服務企業的意識,引導學生主動吸納優秀的企業文化,縮短這一心理的‘斷乳期’,減輕不適癥狀”①。在與企業合作中,對學生開展道德教育,有利于實現學生的有效就業。
“人總是生活在已有的文化氛圍中,總是以周圍群體和歷史的遺傳為生活范式。”②德育的作用就是潤物無聲地感染、教化、提升學生的道德水平,是“通過學生無意的、非特定的心理反應而發生的,或者說是通過隱藏于內心深處的攝取機制而接受教育的”③。學生道德素質的提升,有利于學生清醒地認知自我,主動學習了解企業文化、企業素養。而企業通過自身競爭機制、企業環境塑造等方式潛移默化地引導學生養成腳踏實地、勇于拼搏、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的企業精神,培育學生具備良好的個性品格,明確求職目標,具備責任意識,順利就業,珍惜工作崗位,成為企業滿意的高素質的技術應用型人才。
2.在校企合作中推進德育工作有利于高職學生的社會化、職業化發展。“當今時代,一方面,社會要求每個成員都遵守其道德規范,以維護社會人際關系的和諧和社會秩序的穩定;另一方面,社會是由不同層次、不同職業、不同性格的人所組成的,要求每一個成員必須有一定的適應能力。”④社會化與職業化是德育工作中對高職學生提出的新要求。所謂“思想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⑤,德育如果簡單依靠學校課堂教育是無法達到效果的,而在校企合作中開展德育工作就是要通過使命與責任感、先鋒模范與帶頭作用、人文與素養的教育,實現對學生進行企業員工職業行為、職業精神、職業習慣的培育,即職業素質的道德教育。校企合作開展德育育人正是通過企業的高品位道德教育文化氛圍,促使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社會化、職業化道德行為,是符合企業需要和未來發展的一種軟實力。
對于即將邁入社會的高職學生而言,思維方法和認識行為過于自信或樂觀,遇事不夠成熟、冷靜,同時對企業的職業道德素養要求認識不清,導致社會適應能力差,無法準確定位自身在企業中的位置。因此,要創新學生德育教育方法,通過學校與企業合作育人,把企業的技能實訓、頂崗實習、文化建設帶到學生德育工作的培養中去,使得學生在校園進行技能學習的同時能夠受到企業的社會化和職業化洗禮,提前感受到社會制度的約束力和遵守規范的嚴肅性,切實感悟企業拼搏、進取的文化特性和員工的堅忍不拔、辛勤工作的精神品質,從根本上提升社會適應能力和心理成熟度。
3.在校企合作中開展德育工作有利于凸顯高職教育的“品牌”效應。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德育育人是職業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在其影響下學生的道德教育和素養提升顯得尤為關鍵。高職院校要樹立良好的信譽,發揮德育工作的有效性,使得學生把對學校的愛作為自己應盡的一份責任與義務,并踐行于自己的企業行動中去,凸顯高職教育的“品牌”效應,使得社會對高職教育的價值認同進一步提升。通過校企合作創建新的德育模式,在實現技術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的同時兼顧學生道德教育培養質量的有效提高,直接影響企業單位的擇校用人,增強學生的就業競爭力。道德文化素養的提高,是一種無形的資產,能夠給學校帶來附加值,在創立高職院校特色品牌的同時,也使得學生的職業理念、職業倫理、職業行為等與企業需求相一致,培養符合企業和社會需求的高技能型人才。
三、校企合作共同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
創新學生德育工作,對于提升高職學生道德素養和培養適應社會與企業需求的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意義。高職院校要從以下三方面入手,探索校企共同開展德育工作的有效對策。
1.在校內外技能實訓中融入學生的使命與責任感教育。三年的高等職業技術教育中必不可少的課程就是校內外的技能實訓,貫穿于學生三年職業教育中,對于高職學生德育工作的開展則從入校那刻就應該針對相關技能實訓項目制定與學生發展階段特點相適應的使命與責任教育內容,并建立一個長期的道德教育機制,將素養培養與職業技能教育、企業倫理道德有機結合,對于培養高技能全面發展的學生是非常有意義的。
一年級學生的德育工作是從入學教育開始的,這時候他們對職業的認識比較模糊,對關于自身的使命與責任感幾乎沒有。因此,可以通過班會、主題實踐活動等方式在技能實訓前進行一次系統的學生使命與責任培訓。目標是培養學生具備符合企業職業認同感的使命與責任,包括理想、信念、愛心、責任心等內容,激發學生道德素養學習熱情和要求進步的意愿,并結合企業倫理開展實地技能訓練,幫助學生從自身的實訓中感受到道德教化的無窮魅力,明白從事技能工作的最大出發點和落腳點就是愛崗敬業,勇于承擔責任,服務企業。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自己的道德認知感,對自我素養、文化層次等認識開始加強,有明確的奮斗目標。因此,進行技能實訓時應逐步滲透對人處世的理解,并將企業倫理規范要求融入其中。在進行技術示范和指導中,專業教師應該超越單純的技能實訓,把實訓課程和學生德育教育聯系起來,給予學生對自我道德修養方面的指導。將思想道德修養教育結合企業的倫理道德注入學生的行為中,使得學生具備符合企業需求的職業素養,更快適應社會職業技術發展的要求。
畢業班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道德修養,自身的使命感和責任意識比較強烈,因此在技能實訓課程中應更突出社會義務與責任教育,并在其中融入企業職業精神的內容。高職畢業生課程安排一般除了畢業設計外全是技能實訓課程,往往忽視了對學生職業道德操守的教育以及企業對于責任意識、使命感的要求。這就要求教師在培養學生過硬的技能本領的同時加強責任感教育,提升其職業價值觀,并在實訓考核中融入對責任感和使命感的倫理道德評價。
2.在頂崗實習中強化學生的先鋒模范和帶頭作用。能夠最大限度地發揮先鋒模范帶頭作用,敢拼敢干敢想的畢業生才是企業所需的人才。尤其在當前利益至上觀念帶來一系列負面效應的情況下,企業更喜歡具有先鋒模范作用的學生。
首先,在高職學生的頂崗實習中加強其先鋒模范意識的培養。可以通過加強高職學生在畢業頂崗實習教育中對職業的崇敬、熱愛、執著和奉獻精神,教育學生不能因為各種觀念和物質的沖突就放棄自身所應該履行的義務。同時,企業可以通過開展職業道德教育使得學生在提升自身實踐技能的同時提升自我道德修養,在企業中定期開展企業文化理論知識學習,以提高職業道德修養,交流實習期間的心得體會,養成樂于助人、敢為人先、主動幫助他人的優良品格,使得自身的先鋒模范意識與職業行為有效融合,成為企業所需的人才。
其次,在頂崗實習期間搭建高職學生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平臺。通過建立網絡互惠平臺,開設“博客、德育網站、心靈之家、理論動態”等窗口,為高職學生發揮先鋒模范作用拓展陣地;也可以建立學習榜樣平臺,樹立企業中優秀學生形象,激勵其他學生努力工作,增長技能,互助互利,無私貢獻。
最后,在頂崗實習期間建立高職學生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有效運行機制。明確高職學生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指標建設,以工廠、實驗室、企業等為主要基地,建立相關工作機制,充分樹立一個職業型學生的高素質的形象,在頂崗實習中鍛煉能力,提升素養,為他人服務。并且在實習期間加強學生先鋒模范作用發揮的考核機制、評價機制、監督機制的建設,對學生德育工作開展的效果加強監督,實行自我講評、學生評議與企業領導點評相結合的方式,來進行自我考察與評選先進代表,時刻保持學生德育工作的創新性和有效性。
3.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實現學生人文素養的提高。在校園文化建設中滲透企業文化和道德內涵的教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養,形成校企合作共同育人的良好道德教育環境,實現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的有效融合,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高素質技能型學生。第一,充分利用學校的校史、校訓、校風等宣傳學校的成長歷程,教育學生刻苦學習,謹遵校訓和傳承優良校風,同時結合企業倫理環境,營造強烈的企業工作現場氛圍,將企業的職業理想、職業技能、職業規范、職業道德形成名言警句,圖片文字放置在學校技能實訓室、工廠實驗室等地方,發揮潛移默化的作用。第二,樹立典型,重視情感道德投資,培育學生具備企業文化的人文素養。關心人、尊重人,以誠相待是現代校企文化核心點,教育學生勤勤懇懇做人,老老實實做事,通過典型人物營造濃厚的人文素養學習環境,或者通過組建“學生職業素質實踐小組”提升學生對人文和道德素養的重視程度和學習興趣,自覺轉化為現實的創造力,使學生為未來工作奠定堅實的基礎并從企業倫理中體會成功的快樂。
高職學生的人才價值及其社會效應是巨大的,因此,高職院校要在校企合作的有利條件下,不斷創新德育工作新途徑,培養出更多符合企業需求的職業化的高技能高素養學生。
[注釋]
①林凌斌.以“校企文化互動”提高高職學生培養質量[D/OL].上海:華東師范大學,2007:48[2016-05-2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0CurRec=1recid=filename=2008033213.nhdbname=CMFD2008dbcode=CMFDpr=urlid=yx=v=MDgzNj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x5ZmJ1UnNGeXJuVmI3T1YxMjdGck83SGRQTnJKRWJQSVI4ZVgxTHU=.
②班中考.高校校園文化建設新探[J].江蘇高教,1997(5):31.
③班華.現代德育論:第二版[M].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4(6):177.
④楊林,馬順彬.高職校園文化與企業文化對接的思考[J].南通紡織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5(6):58.
⑤張淑蘭.大學生心理性偏差行為的矯正研究[D/OL].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0:13[2016-05-27].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4CurRec=1recid=filename=1011036239.nhdbname=CMFD2012dbcode=CMFDpr=urlid=yx=v=MTQ4OTNw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Ukx5ZmJ1UnNGeXJnVXI3SlZGMjZIN083R05QUH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