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正在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這需要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大力開展創新創業教育。文章分析了當前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如受傳統思維觀念的束縛、沒有真正融入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機制保障以及外部支持體系等,進而從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鏈條、積極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等方面論述了加強協同創新、推動創新創業教育發展的途徑。
[關鍵詞]協同創新 創新創業教育
[作者簡介]葛劍平(1962- ),男,甘肅民樂人,全國政協常委,民盟中央副主席,北京市政協副主席,民盟北京市委主委,北京師范大學副校長。(北京 100875)
[中圖分類號]G64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05-02
當今世界已經進入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的新時期,在充滿機遇與挑戰的大背景下,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把爭奪與搶占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的制高點作為國家發展戰略的核心。科技創新已成為國家或地區之間綜合國力的重要體現,誰擁有強大的創新能力,誰就能把握先機,贏得主動,贏得世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審時度勢,科學謀劃,做出了一系列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大部署,使我們國家駛入大國崛起的“快車道”。十八大報告指出,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必須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上。十八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都對創新驅動發展提出了明確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研究部署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調創新是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李克強總理提出,創新是保持中國經濟中高速增長的基本條件,也是向中高端水平邁進的根本之策。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既要依靠技術支撐,更要依靠人才支撐。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和建設創新型國家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將成為高校一項緊迫而現實的艱巨任務。
一、當前我國創新創業教育存在的問題
近年來,我國高校的創新創業教育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創業人才,但仍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重視:
1.高校尚未打破傳統思維的束縛,沒有將創新創業教育提升到國家戰略的高度來看待。由于創新創業教育是在大學生就業形勢嚴峻的社會背景下提出的,很多高校管理者和教師對創新創業教育理念的真正內涵認識不清,存在認識誤區,將創新創業教育等同于就業指導和創業培訓,沒有從國家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意義。
2.創新創業教育還沒有真正融入學校整體的人才培養體系,缺乏相應的師資力量、課程設置、創業實踐等創業教育資源。據調查,62%的有創業意向的學生會選擇啟動資金少、風險小、易開業、易操作的項目進行初次創業,如餐飲、咨詢、零售業等,其中模仿型和復制型占絕大部分。大學生創業項目的總體層次偏低,創新“含金量”不高,反映出高校創新創業教育的目標定位不清晰、創新創業教育與專業教育融合度較低等狀況。
3.創新創業教育缺乏機制保障。由于高校與政府、產業、科研院所等其他創新主體間存在體制壁壘,高校內部也存在創新能力提升的機制障礙,產學研協同創新缺乏持續保障,各方面資源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和有效的組合,未形成長效機制。學院建設和學科建設獨立性較強,各種資源分散于各個學院和學科,影響到協同創新中資源的共享、整合和有效性的發揮。同時,在產學研合作中,“學”“研”“產”條塊分割、各自為政的現象嚴重,加之產學研過程中的產權制度不明晰,利益激勵機制也存在人為因素和行政干預,影響產學研協同創新,無法形成培養創新創業人才的完整鏈條。
4.創新創業的外部支持體系缺乏。為推動大眾創業和萬眾創新,政府頻繁出臺保障和激勵措施。國家統計局北京調查總隊、北京市統計局近期開展的“北京大學生創新創業意愿及實踐情況調查”顯示,創業實踐者在創業前和創業期間獲得過相關指導或政策扶持的比重高達95.5%,82.4%的被訪者同時得到創業指導、創業培訓、工商登記指導、稅收優惠、融資幫助、場地扶持六類幫助。從創業者的評價來看,“創業指導”評價最高,為5.6分,最低評價為“工商登記指導”“稅收優惠”,均為4.6分(評價范圍為0~10分,0分代表沒有獲得此類幫助,分數越高代表得到的幫助越大),扶持措施的成效還有待于觀察。72.9%的被訪者認為,融資難是制約大學生自主創業的瓶頸問題。同時,社會對大學生創業的支持還比較薄弱,缺乏“包容失敗、鼓勵冒險”的精神,因此,需要社會各方面共同培植“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土壤。
二、加強協同創新,推動創新創業的新發展
創新創業人才的培養是一項復雜而系統的工程,需要通過協同創新聚集政府、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等社會各方面的力量,打破體制壁壘,實現跨界合作、資源共享、多元融合,讓協同創新真正成為創新創業教育的“動力引擎”。
1.打破固有的思維定式,加強創新創業教育頂層設計。高校要克服就業導向的成才思維慣性,在教師和教育管理者中宣傳創新創業教育的重要理念,將創新創業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養的全過程,培養“敢創業、能創業、創成業”的創新創業人才。高校要在創新創業教育方案的制訂以及制度安排上加強頂層設計,將創新創業課程融入專業課程教育體系,將創業實踐納入專業實踐拓展體系,真正將協同創新的理念引入創新創業教育,促進學科之間的相互融合、相互滲透、相互促進、共同發展。同時,高校還要改革管理體制,開展總體規劃和統籌協調,成立由學校領導和一線教師組成的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小組,對創新創業教育活動的規劃、組織、領導、活動方案審批、資金使用等方面進行嚴格把關,強化監督和落實,從制度層面大力支持廣大教師開展教學、科研、管理和服務等各項工作,為學生的創新創業活動提供多方面的幫助,鼓勵師生勇于創新、勇于實踐。
2.構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創業人才培養鏈條。在內部,高校要突破因學科或部門劃分而形成的體制限制,建立跨學科或部門的協同研究和創新平臺;在外部,高校要主動與政府、企業合作,積極參與地方產業升級、企業關鍵技術攻關等方面的工作,真正發揮“智庫”作用,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高校要積極引導學生參與創新實踐,提升他們對學科前沿的領悟和認識水平,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為2020年建成創新型國家提供高水平的人才儲備。
政府部門要積極深化體制改革,打破利益格局,充分釋放“人才、資本、信息、技術”等創新要素的活力,充分實現產學研的深度合作。首先,加快制定國家層面的產學研協同創新戰略發展規劃,完善推進產學研協同創新的法律法規,細化科技成果轉化的政策辦法,解決協同創新中實際存在的知識產權歸屬、合作中出現的各種利益沖突和糾紛等問題。其次,推進高校、科研、企業體制改革,采取聯合、共建、融合等方式,完善產學研結合的長效機制。以技術創新為主導,以自主知識產權和打造核心技術為重點,引領高校教師和科研工作者參與國家和社會重大需求的項目研究,開展具有創新思想、學術價值和實踐價值的科學探索。最后,充分發揮協調功能,完善大學生創業服務體系。可以建立高校大學生創業聯盟,幫助大學生解決創業過程中面臨的項目選擇、銀行信貸、登記注冊等問題,并提供個性化服務,提升大學生自主創業的成效。
3.積極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是一個包含創新創業教育實踐平臺、體制機制、文化理念在內,校內與校外相結合的綜合系統。構建良好的創新創業生態系統,有利于優化創新創業教育的內容,培養適應社會需要和市場需求、敢于開拓創新的高質量人才。在這一生態系統的構建過程中,要重視校內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創新需要得到大家的尊重,在創新創業的過程中,學生會面臨許多困難。如何勇敢、理性地對待失敗,是教師要引導學生認識的重要問題。學生要認識到,只有崇尚“敢為人先”“包容失敗”的創新精神,具有頑強毅力和執著信念的人,才能在充滿艱辛的創新道路上不斷前行。同時,還要重視校外創新創業文化建設,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宣傳創新創業教育的良好氛圍,廣泛宣傳創業知識,講授創業政策,樹立創業典型,弘揚創新創業精神,與學校共同傳播積極向上的創新創業文化。希望通過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使大學生加深對創業精神內涵的理解,增強創業的信心和勇氣,激發創業的熱情和干勁,提升創業的素質和能力,真正成為“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時代的引領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