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代遠程教育是高校實現社會化教育的基礎,對深化教育改革具有重要意義。我國部分開展現代遠程教育的高校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各高校應在此基礎上積極建立硬件網絡基礎設施體系,構建遠程教育網絡化的教學體系,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師遠程網絡教育能力,培養網絡型復合人才。
[關鍵詞]高校 現代遠程教育 教學改革
[作者簡介]孫宇輝(1971- ),女,吉林吉林人,吉林化工學院信息中心,實驗師,主要從事高校多媒體技術、設備和電化教學管理與研究工作;景春友(1968- ),男,滿族,吉林吉林人,吉林化工學院外國語學院,副教授,碩士,主要從事中國漢語言文學、高校教育研究工作。(吉林 吉林 132022)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108-03
隨著信息技術和通信技術的發展,多媒體和信息高速公路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學習與受教育的內容及方式都發生了改變。尤其是“互聯網+”的新業態模式,使社會資源配置更加優化和集成。未來的教育將向著教育資源共享、開放的趨勢發展,以實現教育價值的最大化。現代遠程教育通過現代信息技術,打破了高校教學與學習的時間和空間限制,擴展了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范圍,是構建信息社會人們終身學習體系的主要方式。當前,我國積極發展遠程教育,但僅限于試點院校,下一步如何拓展,是當前高校面臨的重要課題。
一、現代遠程教育的概念內涵
現代遠程教育是建立在電子通信技術、網絡技術基礎上,以學習者為主體,以面授教學、函授教學和廣播電視教學為輔助,利用多媒體技術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學生和教育機構之間的系統教學及通信聯系的網絡媒體教育,也是教師和學生利用教育領域建立的平臺,通過計算機網絡獲取知識的一種全新的教育和學習模式。
遠程教育又稱“遠距離教育”或“網絡教育”,來源于英文Distance Education。其發展經歷了三個階段:第一階段是基于郵政通信和印刷技術的函授教育;第二階段是利用廣播電視(衛星和微波)、錄音錄像、電話電傳和計算機等現代大眾、個人和電信傳播媒體開展的遠程教育;第三階段是基于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技術的現代遠程教育。
二、現代遠程教育的優勢與意義
1.突破學習時間和教學空間的局限?,F代遠程教育就是把傳統教育特別是一些最優質的教育資源信息化,使教學活動的方式有了廣泛的延伸和擴展。學生接受知識不再受時間和地點的限制,不受傳統課堂講授局限,而是可異步進行,真正改變了傳統的單一授課模式。我國地域遼闊,教育資源分布不均衡,現代遠程教育有助于國家整體教育水平的提高,有助于創造平等的受教育機會,為教育社會化和社會化教育創造條件。因此,高校利用網絡教學平臺,建設網絡開放課程,積極推進課堂教學改革是時代所需,是教育發展的必然。
2.教學互動性強,提高了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開展網絡化教學,建設網絡開放課程,改變了傳統的教學模式,為學生提供了良好的教學環境。網絡化教學可以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受教育者自行安排學習時間和內容,體現了“以學生為本”的教育思想。人機交互的形式不僅提高了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還可以形成圖文并茂、視聽合一的多媒體功能,并實現即時反饋。如互動式的遠程教育課件,在學生做完習題后,能夠立即判別答案,給予分數,提醒錯誤所在,有效激發著學生的學習興趣,實現了學生在學習中的主導作用。開展網絡化教學,建設網絡開放課程,通過教學互動,也可以起到教學相長的作用,有利于促進教師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教學活動之中。
3.教學資源共享,提高教育效率和效益?,F代遠程教育使學校的教育資源通過網絡跨越空間距離,得以在世界各地廣泛輻射,是超出校園的開放式教育。教育機構及學??梢酝ㄟ^網絡將各自的優勢學科和教育資源傳播到四面八方,全世界的遠程學生都可以通過互聯網獲取學習的必要資料,在資源型學習(Resource-based Learning)環境下實現學習的自主性和個性化。據國外高校相關統計,遠程教育方式可使學生多學習30%的課程,提高學習效率80%,使學校節省40%~50%的費用,極大地提升了辦學效益,也有效補充了教育資源匱乏地區的教學。
三、高校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現狀
1998年,國務院批準了教育部《關于發展我國現代遠程教育的意見》,1999年教育部遴選和確定了清華大學、北京郵電大學、浙江大學和湖南大學等作為現代遠程教育首批試點院校,隨后不斷擴大試點院校范圍,2000年增加到31所,到2012年,我國已有68所院校建立了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目前,試點高校開設現代遠程教育專業涉及工學、理學、醫學、文學、農學、經濟學、教育學、法學、管理學、哲學等10個學科門類153個專業,其中高職課程的學員達90余萬人,本科課程學員達130余萬人,研究生課程學員達1萬余人。國家對試點院校賦予了很大的自主權,比如中央廣播電視大學實現了課堂直播,形成了單一模式的遠程教育,普通高校開展面授教育和遠程教育,創建了雙重模式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等。
可以說,我國遠程教育已進入規范化的快速發展階段,并逐步建立了現代遠程教育的建設機制和發展體系。不過目前看來,我國遠程教育大多仍集中在高校和廣播電視大學,其他教育領域涉獵不多。
四、拓展現代遠程教育的方法和途徑
全面開展現代遠程教育是現代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除試點院校外,我國其他高校也應積極做好準備,嘗試開展遠程網絡教育實踐,在借鑒試點院校成功經驗的基礎上,構建自身的現代遠程教育體系。
1.建立高校硬件網絡基礎設施體系。現代遠程教育是在衛星電視網絡、電信網絡和計算機網絡環境下開展起來的,因此,基礎設施建設,特別是網絡建設成為支持服務體系的重要部分。建立校園網絡系統,要充分利用中國教育科研網(CERNET),實現高速連接,開發相應的網絡軟件,與教育科研網的信息資源鏈接和集成,實現遠程教育資源的有效共享。高校自身網絡設施要能夠支持大規模點到點的視頻通信,支持大規模視頻會議和高清晰度的電視、廣播設備,支持遠程儀器控制和虛擬實驗室,能夠實現適時的內容回放、點播和海量信息存儲與檢索等。高校既要增加網絡教學設備資金的投入,也可通過申報國家或省專項資金項目,配置遠程教育硬件設施,保證網絡教學順利實施。以筆者所在的吉林化工學院為例,學校的校園網通過CERNET與國際互聯網連通帶寬出口10MB,經過多年來的建設,覆蓋了全校所有教學、科研、辦公樓和宿舍區,連通全校各教學、科研和管理單位,網絡覆蓋率及上網普及率都已達到100%,整個網絡完成光纖敷設本科校區和雙吉校區的貫通,校園聯網機器萬余臺。在國家下一代互聯網(CNGI)計劃中,吉林化工學院是CERNET2的主節點之一。目前,吉林化工學院所有樓宇均開通了IPv6網絡,用戶可以利用IPv6網絡進行各種教學、科研、學習等活動。學校也基本完成了校園網基礎建設,為開展遠程網絡教育提供了三網技術(電視網、電信網和計算機網絡)系統,搭建了遠程教育平臺。
2.加強教學設計,構建高校遠程教育網絡化的教學體系?,F代遠程教育的教學方式主要是學校利用網絡教育平臺提供的教學資源進行非實時(異步)教學;利用衛星技術、網絡技術和視頻會議系統開展雙向或單向的實時授課教學。非試點院校應在教學設計上突出網絡學習的自主性,重視基于網絡的學習情境創設和教與學策略設計,建立認知策略和資源管理策略等網絡學習模式。注重開發和使用畢博(BlackBoard)網絡教學平臺,將相關教學材料上傳至校內網絡平臺,實現教師網上輔導答疑、網上討論交流、開設網絡課程。為此,吉林化工學院全面開通了校園網絡VPN服務、校園無線網絡 、統一身份認證NetID服務等,為學校開展遠程教育網絡提供全方位的支持。
3.改革教學方法,建設網絡教學資源,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需求。2011年,教育部啟動了國家精品開放課程建設項目,建設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5000門,國家級精品視頻公開課1000門,實現了精品課程教學資源上網開放。各高校應抓住網絡課程建設的契機,按照統一的技術規范及標準,規劃和推進網絡課程建設。通過“愛課程”“網易公開課”等相關網站開展的“中國大學視頻公開課”和“中國大學資源共享課”活動,推動優質課程資源的廣泛傳播和共享。高校要引導教師進行慕課及翻轉課堂教學研究,積極引導教師進行課堂教學改革,引入和制作包含文檔、視頻、音頻、動畫等多種文件格式的網絡課程,適應現代遠程教育的需求。只有發揮網絡教學的優勢,充分利用海量網上教學資源,才能夠提高教學質量,真正達到教學相長的目的。
4.加強師資建設,提高教師遠程網絡教育能力。開展遠程教育不僅要建立現代遠程教學模式,更要加強教師互聯網知識培訓,讓教師了解新的信息技術,了解網絡教育,并積極參與網絡教育。一是高校要開展相關議題的思維碰撞,組織教師學習培訓,轉變教師教育觀念,或聘請相關專家學者舉辦講座,培養教師網絡教學意識。歐美發達國家大學組織信息技術領域工程師與學校教師進行交流、溝通,以利于教師很快掌握信息技術的做法值得借鑒。二是高校要鼓勵任課教師參與遠程教育教學,參加精品視頻開放課以及教育技術成果的申報,通過互聯網業務知識培訓、精品視頻公開課、教育技術成果獎等多種渠道,鼓勵任課教師提高制作課件的水平。三是鼓勵學生有效利用學校網絡教學平臺,建立學生與教師網上互動。四是學校設立專項經費對課程建設予以資助,通過教學資源整合、資源共享、課程組或課程群的建設,激發教師在“互聯網+”平臺上教學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教師遠程教育能力。目前,吉林化工學院在網絡課程教學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很多中青年教師在慕課、翻轉課堂、微課、精品課程等教學研究方面產生了喜人的成果,特別是微課在課堂教學中發揮了很大的作用,培養了大量網絡復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丁新,聶瑞華,盧和琰.遠程學習方法與技術[M].廣州:華南理工大學出版社,2006.
[2]劉遠航,劉文開,丁啟芬,等.現代遠程教育系統原理與構建[M].北京:人民郵電出版社,2002.
[3]丁新,任為民.現代遠程教育試點的分析與思考[J].中國遠程教育,2000(6).
[4]陳庚.談網絡課程建設的進展和不足[J].中國遠程教育,2004(3).
[5]王秋云.現代遠程教育教學方式設計與課件制作[J].電化教育研究,2000(4).
[6]劉慶祥.遠程教育的歷史、現狀與未來[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1).
[7]李海濱.基于現代遠程教育的網絡課件開發與研究[J].廣西民族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2(2).
[8]時敬華.21世紀我國高等學校現代遠程教育研究[J].廣西社會科學,2001(2).
[9]劉建銀,張欣.網絡課程開發與使用中的著作權問題[J].電化教育研究,2002(7).
[10]教育部,財政部.關于“十二五”期間實施高等學校本科教學質量與教學改革工程的意見(教高[2011]6號)[Z].2011-07-01.
[11]教育部辦公廳.關于印發《精品資源共享課建設工作實施辦法》的通知(教高廳[2012]2號)[Z].2012-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