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管理載體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載體之一。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設高效有序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是鞏固高校意識形態文化傳播陣地、引領大學生思想潮流的內在要求,是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重要途徑,是開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客觀需要。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要提高運用管理載體的主體自覺性,強化管理載體的主導定力,活化管理載體的傳播張力,優化管理載體全過程育人動力,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環境資源活力,科學評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潛力,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管理育人意識。
[關鍵詞]多元文化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管理載體
[作者簡介]廖金香(1982- ),女,湖南長沙人,吉首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校思想政治教育、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在中國的運用與發展。(湖南 吉首 416000)龍金鳳(1985- ),女,湖南鳳凰人,銅仁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與意識形態文化建設。(貴州 銅仁 554300)
[基金項目]本文系貴州省2015年度哲學社會科學規劃青年項目“高校意識形態文化引領大學文化建設研究”(項目編號:15GZQN15)、2013年度貴州省教育規劃課題“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研究——以高校文化為視角”(課題編號:2013C061)和2011年度吉首大學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特色建設項目“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建設研究”(項目編號:201102)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39-03
“以管理為思想政治教育載體”,有利于“提高人們思想道德素質,規范人們行為,調動人們生產、工作、學習積極性的目的”①,促進思想引領、價值滲透、管理育人,激發管理載體的功能輻射作用,有利于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目標和管理目標的雙重效益。文化環境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活動的文化場域、載體依托,多元文化作為一種文化發展潮流,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大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思維習慣、審美情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須“堅持教育與管理相結合”②,抓住教育契機,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構建。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及多元文化背景的理論闡釋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指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容或信息寓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管理活動中,通過一定的管理手段以達到規范、控制師生員工的思想和行為、提升師生思想政治素質的管理活動形式和物質實體。管理載體按現代載體的標準可劃分為文化管理載體、活動管理載體、組織管理載體、傳媒管理載體幾類。管理的強制性、廣泛性、組織性、協調性和教育性決定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強制性、滲透性、組織性、協調性和教育性。
多元文化廣義上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多樣共存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的總和。本文引鑒狹義上的多元文化,即代表并反映人們不同的心理狀態、思維方式、價值取向等精神成果的總和。人類的發展史是多元文化發展的歷史,多元文化格局是長期積淀的歷史文化發展樣貌,多元文化承認多樣異質的文化存在樣態及文化之間的差異性、融合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倡先進文化主導思想文化領域,因此多元文化必然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客觀環境和文化背景。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勢在必行
從文化視角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其實是傳播主流文化的過程,因此要充分認識大學精神文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高校管理文化基礎的地位,堅持教育、管理、文化相結合,以文化管理、活動管理、傳媒管理等方式凝聚主流文化的共識和認同。同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具有其他載體不可替代的功能,是當前多元文化生態磁場下高校發揮社會主義意識形態文化磁化力量、進一步鞏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要載體。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建設勢在必行。
(一)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效力的重要途徑
管理載體包含著極為豐富的德育因素,是增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客體發生交互聯系作用的關鍵因素和重要方式。多元文化背景充斥著多樣文化釋放的差異價值觀,在形態多樣的文化生態磁場下,主流意識形態價值潮流認同與其他文化樣態沖突相伴相生,多元文化會削弱消解主流文化的傳播磁力,弱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目標和過程等德育要素原有的吸引力、影響力和生命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以管理目標、管理制度、管理行為、管理思想和管理資源有機結合的方式發揮陶冶功能、引導功能、教育功能,巧妙融合顯性的規范管理與隱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滲透張力。總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以能柔能剛、軟硬相融得體的獨特模式,通過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有效性、過程有效性、內容有效性等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實效。
(二)加強高校管理的內在要求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貫穿于高校管理的整個過程,是高校管理的內容之一,發揮著潤滑劑、協調器的戰略作用。滲透思想政治教育的高校管理剛柔融通,兼具“硬”的規范約束和“軟”的說服教育,使管理對象的思想問題和高校管理問題得到迅速解決,既強化高校管理的力度和作用,又拓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途徑;既達到導向協調、凝聚人心的作用,又激發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既優化高校管理的過程和環境,又激發高校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雙重功效。因此,建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更是加強高校管理的內在要求。
(三)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必然舉措
管理載體剛柔并濟、化剛為柔的獨特教育管理功能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創新的空間。然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運用存在自覺意識較低、管理載體隊伍綜合素質較低、管理載體運行的規章制度不完善、管理環境缺乏科學民主等問題。思想政治教育各種類型載體處于相互依存、相互影響的系統,要創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就要加強管理載體建設,更要堅持系統性、發展性、實踐性原則,抓住時代脈搏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征,從載體設計、載體內容、載體運用、載體評估等方面創新突破,建立多層次、全方位的和諧同步發展的載體系統,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的育人張力。
(四)開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客觀需要
管理載體蘊藏豐富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它以物質性或精神性形態、顯性或隱性形態、制度或非制度形態存在,具有內容的豐富性、覆蓋范圍的廣泛性、作用方式的易接受性、作用過程的滲透性、作用時間的持續性等特征,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動力、能源和運行環境,蘊含獨特的育人功能。管理是整合、配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重要形式和途徑,多元文化背景下管理載體建設有利于挖掘、整合和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設計、規劃、配置、管理和評估,是開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資源的必然選擇和客觀需求。
三、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建設路徑
多元文化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建設提供可借鑒的多彩資源、豐富內容,同時帶來了管理載體內涵式發展的機遇和挑戰。多元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建設需要協同帶動其他載體類型的德育功能,發揮管理育人效應,更要適應多元文化形勢的發展和變化。
(一)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運用管理載體的自覺性
思想政治教育主體運用管理載體的“自覺性”對應“不自覺”和“自發”,是主體充分認識管理與教育目的的內在統一性,主動關注促進高校的內涵建設和實力提升,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發展特征,有意識、有目的、創造性地使管理活動承載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實現教中有管、管中有教的有機統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自覺利用管理活動中的德育資源、德育價值,有利于形成全員育人氛圍,激發高校德育管理活動的活力和效力。因此,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樹立形成“管理育人”的“大德育”“立德樹人”理念,充分運用高知識素養和高管理素養優勢,拓寬管理載體的覆蓋性、承載性、操作性和藝術性,以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多元文化環境新背景。
(二)強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主導定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引導、指導、領導、統領的性質、地位和作用構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主導性。管理載體能以硬性、柔性管理手段將本身及其他載體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力形成穩定持久的主導力量,即主導定力。要發揮其主導定力:一是要修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力。要提升教育者的綜合素質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質、育人意識、載體應用能力,建立政治強、素質高、業務強、作風正、品質高、結構合理穩定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隊伍。二是要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主導力。制度是重要的教育資源和價值引導方式,要堅持和健全“一崗兩責”制度,發展“貼近生活、貼近師生、貼近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制度。三是要加強教育對象的自我引導。“缺乏主體性的教育對象也不可能有在相應的限度中領會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能力”,不可能產生“自我教育的意向和沖動”③,所以要充分認識和激發教育對象的主體性,激發他們參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正能量效應,從而形成引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導定力。總之,運用科技時代手段和以人為本、立德樹人理念凝聚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的主導力、制度的主導力、教育對象的自我引導力三者的集體合力,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逐層主導模式,防御引領多元文化環境導致的文化價值沖突和社會思潮。
(三)激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內容活力
管理載體“并不改變管理固有的性質和功能,而是說要用既有的管理渠道,在管理活動中滲透思想政治教育內容”④。多元文化因子碰撞交融醞釀激發了管理載體的新鮮德育活力,多元文化環境提供創新管理載體內容的新視角、新資源、新環境,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話語有效性。要堅持主導性與接受性、理論性與生活性、民族性與國際性、思想性與趣味性、傳統性與時代性的有機統一,要把解決思想問題和解決實際問題緊密結合,充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主導力、說服力、滲透力和生命力。
(四)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全過程育人動力
影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過程的因素包括教育者、教育對象及管理載體的內容、結構、目標等內部因素和物質環境、文化環境、制度環境等外部因素。多元文化環境下其體現復雜性、廣泛性和持久性,因此要整合、協調、優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過程的各環節、各要素,實現效益最大化;創新管理理念、管理模式和管理方法,建立繽紛多彩的管理載體格局;構建全方位、多層次、強有力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的調控體系;整合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形成管理、服務、制度、環境全過程育人的管理過程,形成源源不斷、滲透全程的育人動力。
(五)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環境資源活力
文化環境是一種軟教育滲透力量,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有潛移默化的傳承、塑造作用。要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環境資源,一是營造良好的管理文化環境。管理文化的認同促進管理的認同,良好的管理文化環境有利于管理載體的應用。科學、規范、和諧的管理環境本身就是潛在的思想政治教育力量,因此要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科學化、規范化、民主化,創造和諧高雅的校園文化環境。二是挖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文化環境資源。在承認多元文化、文化環境育人的基礎上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主流文化,引導多元文化發展,整合多元文化環境下豐富的思想政治教育資源,培育民族精神、大學精神。
(六)科學評估拓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潛力
多元文化作為活躍的德育要素和文化環境的多變節點,影響著管理載體評估的精確性,建立多角度、多方位、多層次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評估意義重大。一是評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內部運行。多元化文化環境下,要堅持黨性與科學性相統一原則、定性與定量相統一原則、目標與效益相統一原則、評估與指導相統一原則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評估內容,建立科學的評估體系、評估制度,運用多樣的評估方法,科學準確地評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內部運行是否規范和諧、是否育人為本、是否調動各要素形成管理育人的合力等。二是評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統籌發展其他載體的能力。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文化載體、活動載體、大眾傳媒載體等的管理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應有之義。管理載體評估要看其是否統籌兼顧載體群的和諧發展,是否激發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載體群的和諧效益和潛力,是否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的規范化、現代化、特色化。
多元文化環境成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生態背景,多元文化傳播影響管理載體構建的可變要素,因此我們要站好主流文化立場,樹立“立德樹人”的大德育觀念,充分發揮“文化育人”“管理育人”雙重合力,抓住主流文化的教育磁場,有序有效地加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管理載體構建。
[注釋]
①④陳萬柏,張耀燦.思想政治教育學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245,246.
②中共中央關于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1999-11-09.
③沈壯海.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研究[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08: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