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學生良好人格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文章結合當前我國大學生人格素養在政治、道德和心理三方面缺失的表現,論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健康人格素養培養中存在的不足。在此基礎上分析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塑造大學生良好人格素養的重要性,主要體現在經濟建設與改革、社會文明風氣的形成、個人職業規劃以及社會的穩定與發展,并針對大學生健康人格素養培養模式提出了具體的策略和思路。
[關鍵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 大學生人格素養 培養模式
[作者簡介]謝錫鑾(1978- ),男,海南定安人,瓊州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為馬克思主義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海南 三亞 572022)
[基金項目]本文系2013年度海南省高校科研資助項目“高校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社會環境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HJSK2013-46)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44-03
大學生是未來社會發展的棟梁,人格素養是他們必備的內在品質和涵養。這不僅影響大學生踏入社會、步入職場后表現出來的內在人格、職業道德,還影響了市場對人才優良品質需求的發展趨勢,塑造大學生良好的人格素養是決定他們個人氣質、道德規范以及職業素養的關鍵所在。培養大學生優良的人格素養是一個系統工程,需要經歷漫長的過程,其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塑造大學生良好人格素養的重要途徑之一。
一、當前大學生人格素養缺失的表現
我國大學生主流的人格素養是健康、積極向上的,但近年來,表現出來的問題也層出不窮,主要表現為以下幾個方面:
1.在政治人格素養方面,表現為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的迷失。對于“90后”大學生來講,其成長的過程正處于社會的快速轉型時期,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擾和迷惑,內心深處的社會主義信仰也會因此而變得動搖。同時,當前社會價值觀取向的畸形化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學生政治信念的混亂。
2.在道德人格素養方面,表現為個人道德行為的缺失和失范。某些大學生由于家庭、教育的原因,表現出比較強的個人行為主義,不顧及他人的利益,甚至犧牲他人的權利和利益以實現自我的功利。此外,在利益為主的行為導向下,他們的道德素養規范已經完全缺乏和失范,給社會和群體帶來負面影響。
3.在心理人格素養方面,表現為心理抗壓素質和能力的低下。隨著經濟結構轉型以及社會壓力的不斷增大,當代大學生面臨著越來越多的困難和越來越大的壓力。有些大學生以往長期處于毫無壓力的生活環境,當面對就業及情感等壓力時,往往會通過極端的行為來宣泄,這對于社會、高校以及周圍大學生來講,都存在一定的威脅。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學生健康人格素養培養中的缺陷
1.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缺乏創新性和時效性。隨著社會對大學生人格素養問題越來越關注,高校在這方面還缺乏足夠的重視。目前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仍然沿用傳統的教育理念,未能與時俱進性,缺乏創新性,在大學生人格素養培養方面存在一定的欠缺。采用傳統的教育理念強調和培養了大學生共性下的大局意識,使其社會主義意識和社會價值定位等得到體現,卻忽視了“90后”大學生自身個性的發展和個體差異性,限制了其自身發展的多樣性。這不僅不利于他們對未來社會適應力的提升,還會使其成為社會安定的隱患。
2.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情感問題的教育。一是不能客觀地認識到不同層次、不同年級的大學生在情感問題方面的差異性;二是缺乏對問題學生的指引,不能及時幫助學生解決情感問題;三是在日常教育中沒有對大學生的情感問題進行了解,難以避免不良行為的發生。在缺乏情感層面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的主體性得不到體現,也不能指引大學生樹立健康人格,更不能幫助大學生優質人格素養的培養,沒有達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
3.高校缺乏有利于思想政治教育的校園文化和環境。良好的校園環境和文化能夠在無形中幫助大學生樹立和諧的人格。然而,目前諸多高校并不重視校園文化建設,在日常生活中缺乏能夠讓學生耳濡目染的思想政治教育,僅靠教師的個體教育難以加快大學生優質人格素養的培養步伐。
此外,校園周邊的環境同樣對大學生的健康人格素養有一定的影響。高校周圍的網吧、酒吧等娛樂場所很容易造成大學生意志的消沉和思想的墮落,在某種程度上還加速了大學生不良人格的養成。
4.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缺乏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前大學生所承受的壓力越來越大,來自社會、家庭以及個人的壓力很容易使他們的心理產生一定的問題。然而,目前高校對基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缺乏足夠的重視,沒有切實將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當成塑造其優質人格的必要途徑。此外,由于缺乏宣傳,許多大學生礙于尊嚴,不愿進行心理健康方面的咨詢,使其心理問題不能得到及時解決,很容易導致心理扭曲以及人格素養的缺陷,導致不良行為的發生,增加校園暴力事件的發生概率。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于塑造大學生良好人格素養的重要性
1.大學生良好的價值人格素養有利于經濟建設與社會發展。高校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結合當前社會主流發展形勢,以社會大局為出發點,結合社會所需的優良道德素養,培養大學生的價值人格素養,使其成為建設社會的有用人才。這不僅達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同時還體現了大學生的個人價值,在優良價值人格素養的引導下,能夠有效加快我國經濟建設和轉型的步伐。
2.大學生良好的社會人格素養有利于社會文明風氣的形成。高校從社會選擇學生進行集中教育,再將學生返還給社會。在這“借與還”的過程中,大學生接受了一定的社會關系教育,進一步學會了個人與社會的相處方式。這就要求高校通過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學生的社會人格,如人際關系的處理、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等。這不僅讓大學生養成一顆平和之心,同時還促進了優良社會風氣的形成。
3.大學生良好的職業人格素養有利于職業的規劃和發展。隨著經濟結構的轉型和社會對人才需求的轉變,企業越來越重視大學生職業素養的建設和培養,看重大學生的愛崗敬業精神以及道德準則等。對此,高校針對大學生就業開展的職業教育本身也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種表現形式,培養大學生職業道德和職業人格素養都對大學生將來的職業發展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4.大學生良好的家庭人格素養有利于社會的穩定和發展。社會這個大家庭是由許許多多個小家庭組成的,要想維持社會的穩定和安寧,首先每一個小家庭需要做到和諧美滿、和睦相處。大學生作為家庭的一分子,之后還會組建屬于自己的家庭。通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培養大學生家庭人格素養,從小的方面講,是維持一個或多個家庭幸福和諧的關鍵;從大的方面講,還能夠成為維護社會安寧穩定的重要力量。
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培養大學生優質人格素養的途徑和策略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應該做到以下幾點:
1.注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強化與社會實踐教育的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首先要加強政治理論的學習力度,讓學生從中領悟到政治教育的真正目的和作用,并運用所掌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論去解決所面臨的現實難題。讓大學生學會在復雜的外界環境中,通過自己的思考、分析做出正確的決定,以適應復雜多變的社會。除此之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該結合實際,通過親身的經歷和體驗,教會學生以積極向上的健康心態去對待社會和人生。
2.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要有時效性、創新性,重視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融入。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課程講究一定的時效性,教育的內容、形式和手段等要做到與時俱進和持續創新。結合黨的十八大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從國家、社會及個人三個層面來完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培養當代大學生正確的價值觀。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學生形成優質人格素養的重要前提,在復雜多變又充滿誘惑和干擾的社會環境中,通過思想政治教育讓學生樹立良好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并在其指引下,讓大學生有一個積極的人生選擇,形成優良的人格素養。同時也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建設提供助推力,兩者相輔相成。價值觀體系的融入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一條指導線,引導了大學生優質人格素養的培養。
3.體現思想政治教育下理想信念的作用,加大心理健康教育的力度。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學生在成長過程中內心理想和信念萌芽的重要因素,通過思想政治教育的感染,很容易對大學生的理想信念產生一定的刺激和引導,在此基礎上,幫助大學生養成優良的人格素養。大學生健康人格的培養與其心理健康有著緊密的關聯,健康心理的形成又受到價值觀和社會觀的影響。健康的心理可以讓大學生清楚地看到自我,正確指導自我行為,避免優良人格的喪失。
因此,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體現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更貼切地了解學生,拉近與學生的距離,有利于完善健康優良的人格素養。結合大學生四年中心理變化的規律和其在理想信念培養中的作用,通過與理想信念有關的心理健康教育,幫助大學生克服心理障礙快速培養健康優良的人格素養。
4.完善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優良人格培養教育的隱性功能。在大學生的人格素養培養中,應該將教育的主體延伸到校園環境中去,全方位、全過程不斷熏陶和感染學生,讓其在無形中形成良好的人格素養。為此,高校應不斷改善思想政治教育環境,充分發揮校園文化隱形的教育功能,清除一切不利干擾。高校在優化和改善校園硬性文化的同時,還需要加快精神文明、道德規范以及品學兼優等軟性文化的宣傳,共同促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對大學生優良人格素養的培養。
綜上所述,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應該做到與時俱進,經過不斷創新充分體現培養大學生優良人格素養的目的。通過理論結合實踐、核心價值觀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融入以及校園文化建設,不斷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推進大學生健康人格素養的培養進程。
[參考文獻]
[1]王洪平.淺議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與人格培養問題[J].赤峰學院學報,2013(22).
[2]路璐,魏理.大學生和諧人格及其培養途徑探析[J].淮北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4(1).
[3]李梅.大學生和諧人格培養與高校思想政治教育[J].市場周刊:理論研究,2014(1).
[4]馬鳳芹.論大學生人格素養的構建[J].教育探索,2007(3).
[5]馬學敏.當代大學生和諧人格構建的價值思考及策略研究[D/OL].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2[2016-4-13].http://www.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QueryID=1CurRec=1recid=filename
=1013122865.nhdbname=CMFD201301dbcode=CMFDpr=urli
d=yx=v=MjM5ODZ5ZlkrZHNGeURnVmIvUFZGMjZIYks2SE5
uS3FwRWJQSVI4ZVgxTHV4WVM3RGgxVDNxVHJXTTFGckNV
Uk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