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作為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努力向雙師型方向發展,即在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具備豐富的實踐經驗和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針對目前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缺乏的現狀,應采取鼓勵會計教師主動尋求專業發展、“走出去、引進來”、加強校企合作、鼓勵教師校外兼職等路徑實現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會計專業教師 雙師型 雙師素質 雙師能力
[作者簡介]劉家瑛(1979- ),女,遼寧沈陽人,陜西學前師范學院政治經濟系,講師,碩士,研究方向為財務會計、財務管理。(陜西 西安 710061)陳一平(1961- ),女,山東平邑人,山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為教育心理學。(山東 淄博 255049)
[基金項目]本文系陜西學前師范學院2015年度教學改革研究項目“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15JG010Y)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56-02
面對大學畢業生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國已經開始進行教育改革,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現代職業教育培養的是高素質、高技能的人才,建設一支能適應現代職業教育的以就業為導向、強化實踐性和技能性教學要求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是培養社會需要的專業人才的關鍵因素。會計是一門實踐性、應用性很強的學科。作為會計專業的教師應該努力向雙師型方向發展,這也是高校會計專業師資隊伍建設的主要方向。
一、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基本素質要求
目前對雙師型教師的含義的理解主要分為兩種:一是“雙職稱型”,又稱為“雙證書型”,即任教教師在獲得教師系列職稱或任職資格外還取得了如會計師、工程師等另一技術職稱或任職資格;二是“雙素質型”,即任教教師既要具備理論教學的素質,又要具備實踐教學的素質。由于對“雙師型”內涵的把握不同,在實際執行過程中,有關教育主管部門、高等院校制定或提出了不盡相同的標準,但重點都強調作為雙師型教師應該在擁有扎實的專業理論知識的同時具有較強的實務操作能力。
作為會計專業的雙師型教師,應具備如下基本素質:知識水平方面,具備從事會計學科教學所特有的專業知識和業務技能,這是會計教師教書育人必備的專業素質,也是會計教師從事專業教學的基本保證;業務能力方面,既要具備會計專業的實務操作能力、綜合應用分析能力,又要掌握一定的教育學、心理學的相關知識,能夠勝任課堂教學工作;綜合素質方面,不僅要具備法律、金融、經濟等相關學科的知識,能夠綜合運用多學科知識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更要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
二、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現狀
我國對高職院校雙師型教師的結構比例有明確要求,《高職高專院校人才培養工作水平評估方案》中規定專業基礎課和專業課中雙師素質教師比例達到50%為合格,達到70%為優秀。雖然對本科階段教育中的雙師型教師沒有做出明確規定,但對于以培養應用型人才為目標的高校而言,雙師素質教師是教師隊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目前,高校會計專業的任課教師學歷基本分布在本科和碩士兩個層次,具有博士及以上學歷的很少,雙師型教師比例也不高,即使有部分教師是雙師型教師,也僅是手持雙證,并沒有會計從業經歷。在高校會計專業實踐教學團隊的建設上,許多學校的實踐教學任務都是由理論課教師兼任的,沒有專門的實踐教學團隊。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缺乏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是在現有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中,多數教師沒有會計工作經歷,而從企業一線引進人才充實雙師型教師隊伍仍存在一定的難度,這是導致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缺乏的主要原因。雙師型教師的來源受到約束,這就加大了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任務。二是教師專業發展制度欠缺。雖然會計人員的繼續教育政策由來已久,但會計專業教師的繼續教育卻沒有納入教學管理的計劃并形成制度,缺少專業教師參與實踐鍛煉的保障及激勵政策,在客觀上也造成會計專業教師脫離社會實踐的現狀。三是高校在謀求高層次發展時,人才引進更注重學歷、學位和科研能力,對是否具有較高的業務素質和豐富的實踐經驗并不重視。四是傳統教學模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不足,教師缺乏內在發展動力。當教學內容有巨大變化時教師才會主動更新專業知識,但走馬觀花式的實踐鍛煉只能解決教師的職業經歷問題,不能真正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綜合職業素質。
三、會計專業培養雙師型教師的必要性
1.實現理論與實踐的充分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訴求。目前任教的大多數會計專業教師沒有會計從業經歷,多是剛走出大學校門就直接進入高校工作,理論知識豐富而實踐經驗不足,在教學過程中多注重理論教學,由于缺少實踐經驗,在實踐教學環節中多數教師只能根據書本上的理論知識來指導學生進行實務操作,往往會出現與企業單位的實際不一致的情況,教學指導缺乏真實性、權威性。如果會計專業教師能夠具備雙師能力,既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又有實務操作經驗,就能在教學過程中將理論教學與實踐應用充分對接,實現應用型人才培養目標。
2.實現教與學的相互促進。在會計專業教學過程中,雙師型教師的實踐經驗就是最寶貴的教學資源和財富,兼備理論知識與實踐經驗,并能夠將二者相互融合,這對會計專業教學和學生學習都會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教師教得好不好關鍵在于能否傳授給學生應有的專業理論知識和實踐應用方法;學生學得好不好關鍵在于畢業時能否利用自身所學找到合適的工作崗位,學以致用。教師如果能夠通過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授課途徑,清晰講解實務操作中的重點、難點,以及如何應對會計實務中出現的問題等,那么教學就更具針對性、實用性,授課效果就會更好,同時學生就能掌握會計的實務操作技能,學會分析和解決復雜的實務問題,從而提高就業能力。
四、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培養路徑
1.鼓勵會計教師主動尋求專業發展。在會計雙師型教師發展過程中,主觀能動性十分重要。會計教師認識到實踐技能提高對教學質量提高的重要性,認識到自身專業發展的必要性后就能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確立發展目標,合理規劃自己的工作和學習,提升專業水平和素養。例如,主動學習高等教育學、心理學等內容,充實教師專業知識,提升教育教學水平和服務品質;通過參加國家會計專業類考試,如CPA、ACCA和會計職稱考試等,獲取執業資格證書或取得專業任職資格;積極承擔學生實習實踐指導任務,踴躍參加學校安排的專業培訓或入企鍛煉等,真正實現雙師型教師的職業基本目標。同時,學校應建立科學合理的激勵機制和考核制度,如在教師晉級、職稱評定等方面給予傾斜,以保證教師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并為教師量身定制發展規劃,鼓勵教師主動尋求專業發展,提高雙師素質。
2.采取“走出去、引進來”的策略。“走出去”就是安排現有的會計教師到校外進行實操培訓,這是現有會計教師謀求雙師發展的一個主要途徑。培訓可以采取長短期相結合的模式。短期培訓包括組織會計專業教師參加會計繼續教育,及時更新專業知識,掌握最新的專業動態,或參加短期技能培訓,如會計手工賬的制作、會計軟件的應用等,有針對性地提升某一項目的實操能力。長期培訓可采取安排教師到企業、會計師事務所掛職鍛煉的形式,接觸真實的會計業務,向會計行業相關從業人員學習請教,做到看、學、做的有機統一,使教師迅速積累職業經驗,提升實務處理能力。
企事業單位優秀的會計人才是雙師型教師的重要來源。“引進來”就是聘請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會計軟件公司、金融機構的專業素質高、實踐經驗豐富的會計人員來校兼職,承擔專業課程的實踐教學任務,或開展形式多樣的互動活動,如講座、業務指導等。這樣不但可以充實專業教師隊伍,豐富教學形式,還可以將課本上沒有涉及的操作技能與經驗、新法規、新政策的應用等及時地傳授給學生,提高學生的會計職業能力。這些一線會計工作人員和專家的加入還可以成為青年教師的實踐教學導師,對提高教師隊伍整體的實踐教學水平、建設一支優秀的雙師型師資隊伍都是必不可少的。
3.加強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高校培養社會需要的會計人才的必由之路,也為會計專業教師雙師發展提供了條件。但是,目前企業對接收會計專業教師和學生實習的積極性很低,即便接收也很難讓其真正參與到企業的經營管理中去,并且每個單位能夠接收的實習人數有限,導致校企合作常流于形式。若想推進校企合作,還需政府的政策支持。德國作為職業教育的先驅,其經驗值得我們借鑒。在德國,企業每增加一個職業教育的學習位置,政府將給予一定的資金補助。為了加強校企合作,我國也可以從國家政策層面給予扶持,如通過政府財政補助或稅收優惠等方式鼓勵企業為高校教師和學生提供實習機會。
作為學校,需要與企事業單位、會計師事務所、財務公司及金融、保險、證券等領域的相關單位開展廣泛的校企合作,安排會計教師掛職鍛煉。特別是在與會計師事務所和財務公司的合作中,可以通過以下途徑來實現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發展的目標:一是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財務公司簽訂合作協議,定期指派專業教師到相關崗位實習,且實習時間可以相對較長,教師可以采取脫產實習的形式,也可以采取項目跟進的形式,這樣事務所可以得到人力支持,教師也可以得到實踐鍛煉和學習的機會。二是學校與會計師事務所或財務公司簽訂協議,掛靠事務所或財務公司承接部分代理記賬業務,由教師和學生共同完成代理記賬工作,這種形式避免了自己成立公司所產生的資金來源、客戶、工商注冊、稅務手續等問題,又可以依托事務所的優勢資源,在遇到復雜業務時獲得專業咨詢與指導,實現教師培訓與學生實習的雙重目標。
4.鼓勵教師校外兼職。教師只有熟練地掌握會計實務操作技能,才能更好地服務于教學工作。學校應鼓勵教師在不影響教學與科研工作的前提下,參與企業的經營管理,提高教師處理實際業務的能力。目前,很多學校反對教師兼職“賺外快”,原因是教師在校外兼職可能會影響學校的教學工作,但以滿足教學需要為目的而進行的兼職鍛煉是應該得到支持的。具有從業經歷的教師在教學中會告訴學生自己的親身經歷,這是最有說服力的教學方法。這樣教師不僅能夠現身說法,把自己在會計工作中總結的經驗教訓傳授給學生,還能把工作中遇到的真實的典型會計案例帶到課堂上講解和分析,引導學生學習和借鑒,為實現課堂教學與實際工作接軌創造了可能性,同時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培養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當然,學校應該從制度層面防止教師為提高收入而兼職,影響正常的教學工作。
教師永遠是學校發展的核心競爭力,高素質技能型會計人才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會計教師專業發展的程度。會計專業雙師型教師的發展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會計教師自身應不斷提升綜合素養,學校應制定切實可行的制度,并堅持長效機制,積極穩妥地實施雙師型教師培養計劃,打造一支高素質的會計專業教師隊伍。
[參考文獻]
[1]劉姝蕙.“走出去”:高職會計“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的有效戰略[J].職業教育研究,2012(7).
[2]許蔚君.高校會計教師知識結構之優化[J].商業會計,2011(9).
[3]王麗.會計專業教師入企鍛煉的意義及作用[J].天津市經理學院學報,201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