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幼兒師范學校獨立升格或并入高校,我國幼兒教師的高校培養體系已重新構建,并入高校的幼教師資培養機構成為當前我國幼兒教師培養的重要力量。縱觀近年來并入本科高校的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的發展,其在學術文化氛圍、專業與學科建設、管理制度等方面尚存在一些突出問題。只有深刻揭示和積極面對現實的發展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此類高校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
[關鍵詞]本科高校 幼教師資培養機構 學前教育專業
[作者簡介]鄧澤軍(1966- ),男,四川南江人,成都大學師范學院教師發展與教師教育研究中心主任,教授,碩士生導師,研究方向為教師教育和教育政策;范勇(1974- ),男,四川井研人,成都大學師范學院,講師,研究方向為幼兒教育課程與教學。(四川 成都 610106)
[課題項目]本文系四川省2013―2016年度高等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和教學改革項目“以高素質應用型為導向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模式構建及改革實踐研究”的階段性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63-04
近年來,隨著《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的頒布實施,我國學前教育的宏偉藍圖已清晰可見,學前教育受到了黨和政府及社會各界前所未有的關注與重視。應當看到,隨著我國逐步加大學前教育的普及化步伐,迫切需要新增大批幼兒教師,這就要求高校加快學前教育師資培養進程,不斷培養出專業能力扎實、品德修養良好、專業知識深厚、身心健康和創新能力強的高素質幼兒教師。
目前,我國基本構建了幼教師資的高校培養體系,這對新時期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發展必將發揮重大作用。我國高校學前教育專業除部分由老牌師范大學設立之外,大多是由幼兒師范學校逐步發展而來的。一部分幼兒師范學校通過獨立升格或與師范學校合并成為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如四川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鄭州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重慶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哈爾濱幼兒師范高等專科學校等;同時,也有一部分幼兒師范學校通過合并升格成為幼兒師范本科學校,如成都大學幼兒師范學院、首都師范大學學前教育學院、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等。本文擬從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的視角,對這類高校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的建設問題進行分析探討,以促進其幼教師資培養狀況的改善。筆者認為,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院校有助于幼教師資培養機構辦學實力的提升,然而在實現辦學層次提升之后,這類培養機構的自身建設往往未能跟上本科高校的發展步伐,其辦學水平和人才培養質量與我國幼教事業發展要求有明顯差距。總體來講,這類合并而成的本科高校幼教師資培養機構存在以下問題。
一、思想輿論導向不力,學術文化氛圍不濃
以往我國設立的幼兒師范學校為國家培養了大批學前教育人才,對我國學前教育事業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轉型發展,教育事業面臨著強烈的改革要求,包括幼兒教師在內的基礎教育師資都需要由高校來進行培養。然而,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院校之后,盡管融入了高校的辦學理念,并按此推進日常教育教學等各項工作,但在實踐過程中,與本校的其他專業學院相比,客觀上仍存在思想輿論和學術氛圍等方面的明顯差距。合并后成為高校的專業學院,理應在學習風氣、學術氛圍及教師專業發展等方面不同于中等師范學校,否則難以激發教師鉆研業務、投身學術研究的熱情,從而一直落后于其他專業學院。只有具備專業知識過硬、學識底蘊深厚、教學水平高超的師資隊伍,才能在學院發展中處于領先地位,也才會在學生培養方面產生較好的效果。目前,不少幼兒師范學校合并到本科高校已有十來年,盡管在學科專業建設方面取得了不少成績,精品課程和教改項目從無到有,立項的科研課題和發表的科研論文也逐漸增多,但依然普遍缺乏使教師鉆研業務和追求專業發展的良好氛圍。多數教師的專業素養和學術水平欠佳,且普遍持應付的心態,缺乏高校教師應有的專業發展追求,難以適應高校的辦學要求。究其原因,主要是教師的專業素養與本科院校的要求不相匹配。高校教師很強調對學科前沿知識的敏銳認知和精深見解,引領學生建構對學科專業的認知體系,并對學生的人格發展及職業生涯產生深遠影響;而并入本科院校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機構的師資多為原幼兒師范院校教師,他們經過長期的中師階段磨煉,形成了個人的教學風格,但同時也形成了教材崇拜、體系崇拜和名家崇拜的教學思路,這不利于學前教育師資的培養。
對此,筆者認為,這類幼教師資培養機構應正視自身發展中所存在的輿論導向不力、學術氛圍不濃等現實問題。所有行政人員和普通教師都應切實負起責任,把個人發展與學校發展結合起來,相互推動,共謀發展,共同營造和諧進取的思想輿論環境與和睦相處的良好氛圍。同時,要針對教師在學科知識研究與創新意識方面進行培養,在對教師的教學考核方面應關注教師對學科前沿知識的把握,以及對學生思維能力與專業理念的引導。此外,要借鑒老牌師范大學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的建設經驗,堅持正確的輿論導向,營造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促進該類學校的教師積極奮進和持續發展,努力確保學前教育師資培養的質量和水平。
二、本科辦學經驗欠缺,專業建設尚需加強
在我國師資培養層次提高的背景下,幼兒教師也基本實行了高校培養,從幼兒師范學校合并進入本科院校來看,作為本科院校二級學院的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由于辦學時間較短,本科專業人才培養的經驗缺乏,在人才培養的專業建設方面確實有待加強。
第一,辦學經驗不足,導致人才培養目標模糊,實現難度較大。眾多從幼兒師范學校并入高校的學前教育人才培養機構,在擬定人才培養目標時,往往都進行了認真調研,針對以往傳統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存在的專業理論知識及文化素養較高但實踐動手能力較弱的特點,并結合幼兒園的人才使用情況以及自身在過去實施三年制中專、三二分段五年制大專的培養經驗,進而提出了消除傳統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人才培養弊端的人才培養目標。比如,“培養具有文化基礎厚實,專業基礎堅實,專業技能扎實,富有社會責任感和事業心的應用型幼兒園高級師資”①“培養具有良好的道德修養,熱愛教育事業,掌握扎實的人文社會科學和教育心理科學等方面的基礎知識,具有全面的學前教育專業知識與技能,能在各種兒童教育機構、學前教育科研與學前教育行政部門、中等職業學校,以及其他兒童文化、教育等部門從事兒童的教養、教學科研、管理等工作的高級專門人才”②。可以看出,盡管表述不同,但都期望培養出的學生既具有厚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傳統高師學前教育專業本科生的特點),同時又具備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幼兒師范學校學生的特點)。筆者認為,這樣確定人才培養目標確實比較符合社會需求,但受諸多因素的制約,在實施過程中存在一定的問題。一是人才培養方案受學分、學時的限制,在課程設置上要兼顧文化素養類課程、專業理論知識類課程及技能類課程,這在實際操作中困難重重。二是受中師培養模式影響,已形成的重技能輕理論觀念,成為人才培養目標在實施執行中的最大阻力。三是生源特點影響其藝術技能與實踐動手能力的獲得。目前學前教育專業的學生比較普遍地存在專業認同度低、缺少藝術基礎、身心可塑性小等實際狀況,這必然影響培養目標的制定與實施。因此,必須針對生源特點重新審視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同時結合師資狀況、社會對幼教人才的現實需求,努力完善并切實實現人才培養目標。
第二,課程設置門類繁多,學生普遍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為了達到人才培養目標要求,確保學生既具有厚實的專業理論知識和較高的文化素養,又具備過硬的實踐動手能力,這類并入本科高校的學前教育師資培養機構在課程設置上往往面面俱到,導致課程設置門類繁多,學生的學習任務偏重。以某高校學前教育學院為例,該學院學前教育本科專業課程包括公共基礎課、學科課程、專業課程、集中實踐課程、素質教育課程等5個類別40余門課程,除公共基礎課以外,其他課程涵蓋了傳統的幼兒教師教育的“三學”(“教育學”“心理學”“衛生學”)等理論課程,以及“學前教育科研方法”“幼兒園活動設計與指導”等方法類課程和“聲樂”“視唱練耳”“鋼琴”“舞蹈”“美術”“幼兒操”等技能類課程;同時,在集中實踐課程設置上也根據幼兒園的實際情況開設了多達7門的課程。如此繁多的課程設置,使得學生每周參與課堂學習平均在20個學時以上,尤其是在第一、二學年公共基礎課開設的學期,學生每周課堂學習甚至超過30個學時。由于師資培養單位的最初期望是“門門通、樣樣精”,這種人才培養目標定位往往使得學生心有余而力不足,結果是學生看似什么都學過,實質是要理論沒理論,要技能沒技能。對此,應深刻反思這種課程設置現狀,打破“教育學、心理學、學科教學法”的舊有課程體系,構建模塊化、多選擇、重實踐的“公共基礎課程+專業平臺課程+專業方向課程”的課程體系。在豐富學生專業背景的同時,努力為學生的專業成長、未來職業生涯發展提供豐富多元的學習資源,培育學生的優勢能力,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第三,創新能力培養不強,實踐培養體系有待完善。以藝術活動創新能力培養為例,筆者了解到,對于傳統幼師培養的學生而言,如果“說(講故事)、唱(歌)、彈(琴)、跳(舞)、畫(畫)”藝術技能突出,就能受到幼兒園的歡迎。“說、唱、彈、跳、畫”是實現幼兒園教育目標的重要手段,在教育教學中這些藝術活動能調動幼兒的興趣,激發幼兒學習活動的熱情,因而受到幼兒教師培養機構的重視。從近些年來看,并入本科高校的學前教育專業在觀念上受這種傳統培養模式影響較大,雖然開設課程不少,但對學生的專業創新能力培養不夠。另外,所招收的學生基本為普通高考考生,這類學生藝術基礎太弱,影響藝術技能學習創新的積極性。雖然在本科期間開設了較大比例的藝術類課程,強調藝術技能訓練,但對實踐培養的研究和創新不夠,加之學生的年齡較中師階段十四五歲的初中畢業生要大,身體方面的可塑性較弱,藝術技能訓練對他們而言收效甚微,最終導致部分學生厭學、逃學。可見,這類本科高校的幼教師資培養在實踐和創新方面確實有待改進與加強。筆者認為,必須進一步提升教育資源的選擇性利用,積極拓展學生視野,增強學生創新和實踐的能力。為此,可通過搭建跨學院、跨專業的大學生創新能力培養平臺,以“兒童文學作品創作”“兒童操(舞蹈)創編”“幼兒園環境創設”“幼兒動漫創作”等課程為載體,不斷完善實踐育人體系,有效促進學前教育專業大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
三、科研實力較弱,學科建設力度不強
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之后,盡管已是本科高校的人才培養單位,但在二級學院當中往往處于科研實力較弱的地位。普遍來看,這類幼教師資培養機構的師資隊伍整體水平明顯偏低,尤其是缺乏優秀的學科帶頭人,面臨著學科建設和科研水平方面的現實困境。
第一,缺乏在全國具有影響力的研究人員和研究成果。這類幼教師資培養機構并入本科高校后,在科研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特別是在科研項目立項上取得了較大進展。但是,研究團隊中的高學歷、高職稱人員比較缺乏,尤其缺乏具有博士學位和教授職稱的研究人員。調查發現,這類院系的教授幾乎都是并入高校后才引進的人才,他們出版的著作一般是以教材或編著為主,學術專著缺乏,在權威核心期刊上發表的論文比較少。另外,申報立項的縱向課題雖有重大進展,但高級別課題比較缺乏,主持的國家級課題極少,這種學科隊伍及科研現狀使這類學院的進一步發展面臨嚴峻挑戰。
第二,這類幼教師資培養機構有多年辦學的歷史和豐富的人力資源,具有一定的發展優勢,本該形成強大的學術影響力,處于業內領軍地位,但目前的學術號召力較弱。我們看到,同樣是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的浙江師范大學杭州幼兒師范學院,幾年時間就實現了由舊三級師范教育(中專、大專、本科)向新三級師范教育(本科、碩士、博士)的跨越,其專業學科建設水平、科研綜合實力、高級職稱和博士學位獲得人數都位于全國同類院校前列,并在全國學前教育院系校中創出了多個第一。可見,資源的整合使得浙江幼兒師范學校獲得了提升,也使浙江師范大學有所獲益,他們在這方面的經驗值得我們深思和借鑒。筆者認為,全國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后,只要積極努力,充分借鑒其他類似高校機構的發展經驗,是能夠在本科高校的科研環境中不斷提升科研實力的。對此,需要結合自身實際,營造良好氛圍,積極完善政策制度,合理構建教師團隊,激發教師的科研熱情,進而大力提高學科建設水平。
四、管理制度亟待規范,招生方式還需改進
幼兒師范學校一旦并入本科高校,就應當按照高校的要求來進行制度管理,如教師管理制度、教學管理制度、科研管理制度等,需要盡快規范和完善。但是,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后,對教師隊伍的管理往往采用“拿來主義”,在學年考核、評優評先、職稱評定等方面直接套用高校標準,從教學、科研、學生培養等多方面進行考量。原先幼兒師范學校教師的學歷層次多以本科學歷為主,他們往往教學能力強而科研能力弱,在高校的各種考核評定中處于不利的地位。為了達到考核標準,教師們不得不調整自己,把精力放到自己并不熟悉的科研工作上。由于長期以來對科研的方法、范式等不夠了解,雖然花了大量時間和精力,但科研成果卻很少,這就導致教師工作成就感喪失,缺乏工作熱情。筆者認為,對于這類機構的教師,可分層分類考核。一是建立教師專業發展管理辦法,多途徑提升教師教學科研能力,處理好教師專業進修期間的工資待遇等問題,使他們能夠安心于積極地提升自己;二是建立教師發展協同互助制度,鼓勵和推動有幼教背景的教師與新進的高職稱、高學歷教師結對抱團發展;三是建立教師分類考核制度,以教學型、教學科研型、科研型等不同類型對教師進行分類考核管理,讓每一種類型的教師都能根據自己的長處選擇發展的最優渠道。
另外,幼兒師范學校并入本科高校后,作為新設立的二級學院與高校原有老牌學院相比,無論在知名度、認可度等方面,其對考生及家長的吸引力都相對較低,這直接導致填報學前教育專業志愿的考生較少。筆者發現,近幾年錄取到該專業的相當多的學生都是專業調配而來的。以西部某學前教育學院為例,在并入本科高校的最初兩年中,第一志愿報考學前教育專業的考生比例不到5%,后來雖有所提高,但比例仍未超過20%。為改變這種狀況,需要在招生宣傳及入學教育等階段進行科學有效的專業引領。一方面,在招生宣傳中應充分考慮并入本科高校的學院實際狀況,加大對學前教育專業的宣傳力度,提高該專業的知名度與認可度,增強專業的社會影響和職業吸引力。另一方面,在新生入學教育中,應當重點介紹學院的現狀和未來而不是大談學院的前身。很多幼師并入高校后為了讓新生更快地接受學院和認可學前教育專業,往往在入學教育時,對其以往的中師歷史著重講述,以凸顯學院的歷史底蘊,這樣一來可能會讓學生覺得自己到了一個中專院校(幼兒師范學校的歷史再輝煌,那畢竟只是中專層次),增強其失落感。因此,在招生和新生入學教育階段,應重點介紹和關注學前教育專業學院的目前優勢,如教師隊伍、科學研究成果、專業實踐活動、對地方學前教育事業發展的影響等,同時還應以學前教育專業的美好前景來激勵學生,使其對自身未來的專業發展充滿希望。
[注釋]
①楊麗華.對學前教育本科人才培養目標的思考[J].昆明學院學報,2010(5):123.
②范勇,李敏.中國新西蘭學前教育本科課程設置比較研究——以成都大學學前教育學院和新西蘭懷卡托理工學院教育學院為例[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3(11):124.
[參考文獻]
[1]王迎蘭.當前學前教育專業培養目標設置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對策[J].學前教育研究,2011(11).
[2]孟國榮,易定恩,袁革,等.關于幼兒師資培養現狀的調查和分析[J].涪陵師專學報,2002(2).
[3]丁曉東.構建幼教師資隊伍建設體系 加強幼兒教師培養培訓[J].曲靖師范學院學報,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