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心理健康教育課是高職院校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自由學習觀視域下,可通過更新課程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構建新的課程教學內容體系、營造激發學生興趣的心理氛圍、科學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等一系列改革措施,將心理健康教育打造成學生心目中想學、樂學、好學的課程,提高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關鍵詞]自由學習觀 高職院校 心理健康教育 課程改革
[作者簡介]郭冬梅(1964- ),女,江蘇泰州人,泰州職業技術學院副院長,副教授,研究方向為學生教育管理。(江蘇 泰州 225300)
[課題項目]本文系江蘇省教育廳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課題2014年研究項目“基于心理輔導模式的高職‘思想政治品德與法律基礎’課程改革與實踐”的階段性研究成果。(項目編號:2014SJD757)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985(2016)11-0070-03
隨著我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特別是2011年部分高職院校實施注冊入學制度試點以來,入學門檻進一步降低。在這一背景下,高職院校生源多樣化,質量逐年下降,學生素質參差不齊,給高職院校人才培養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高職院校的學生正處在心理成熟、人格成熟的關鍵時期,面對嚴峻的學習和就業壓力,在處理人際交往、學業與專業、情感與戀愛、擇業與未來發展等問題時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心理問題。健康的心理素質是大學生正常學習、交往、生活、發展的基本保證,是他們提升自我價值、處理好人際關系、形成健康人格的基礎條件。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是高職院校實施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途徑。在自由學習觀視域下,通過更新課程教學理念、明確課程教學目標、構建新的課程內容體系、營造激發學生興趣的心理氛圍、科學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方法等一系列課程教學改革措施,將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打造成學生心目中想學、樂學、好學的課程,可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實效和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一、自由學習觀視域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理念與教學目標
《自由學習》一書是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羅杰斯“以人為中心”思想在教育領域應用的重要成果。羅杰斯的自由學習觀主張同時關注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潛能,注重激發學生的自發性和主動性。他認為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充分挖掘學生與生俱來的學習潛能,使學生的情感和理智得到充分發展,因為情感意志是受教育者獲取知識的源泉。知情合一,受教育者的認知能力才會提高,潛能才會得以開發,培養“完整的人”的教育目標才會實現。
2011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學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基本建設標準(試行)》(教思政廳[2011]5號)中明確指出:“課程旨在使學生明確心理健康的標準及意義,增強自我心理保健意識和心理危機預防意識,掌握并應用心理健康知識,培養自我認知能力、人際溝通能力、自我調節能力,切實提高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痹从谌吮局髁x心理學的積極心理學致力于研究人的發展潛力和美德,認為每個人的內心都有自我實現的需要,這種需要能激發人內在的積極力量和優秀品質,也恰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核心要素。
基于高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基本要求以及高職院校學生的特點,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要把學生的需要、興趣和潛能有機結合起來,更好地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使學生自尊、自信、自立、自強,就必須針對現行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推進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以人本主義心理學、積極心理學為理論依據,以自由學習觀為指導,優化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改革課程教學方法,努力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的有機融合、心理學知識拓展服務學生職業發展、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職業核心能力同步提高,從而真正促進每位學生的全面發展。
二、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出現的問題
目前,高職普遍高度重視心理健康教育,但絕大部分學校專職師資不足,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管理機制尚不夠完善,兼職教師缺少相應的專業背景,學生不夠重視。因此,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常常會出現一些問題,如課程教學理念受客觀主義影響,教師擁有絕對的話語權,學生是被動的接受者,師生關系是權威和依附的關系,缺乏平等;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受消極心理學影響,比較注重心理問題預防和學生心理問題解決,對心理健康教育的發展性功能開發不夠,重知輕行,能力培養目標低階化;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應用不到位,要么教師占據主體地位,學科化現象嚴重,專業性過強,學生跟不上節奏而失去興趣,要么教師主導,學生主體實踐不到位,教師教學方法探索較多但應用不好,視頻引用較多但啟發學生深入思考不夠;也有情境模擬準備、應用性技巧講述不充分,課堂互動成了教師和少數人的互動,出現學生體驗不足、印象不深等情況。
三、自由學習觀視域下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改革與實踐嘗試
羅杰斯認為學生都有進步向上的潛能,只要教師信任學生,注重開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讓學生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全面參與課程設計,相互合作,自定目標,自主學習,自我評價,自我檢驗,就會最大限度地促進學生學習。羅杰斯促進自由學習的方法主要有“分組學習、交朋友小組、使用合約、利用社區、提供學習的資源、構建真實的問題情境、同伴教學、探究訓練、程序教學和自我評價”。在自由學習觀指導下,筆者對本單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較好成效。
(一)構建基于自由學習觀的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內容體系
高職學生普遍形象思維能力較強,對各種活動、外出參觀實習、實驗實訓等比較感興趣,參與度大,積極性高,但對于理論性較強的課堂教學缺乏興趣,學習效率較低。羅杰斯的自由學習觀主張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能力自由選擇,鼓勵學生真正接觸實際問題,覺察學習內容與自我的關系,進而產生解決問題的渴望,實現“意義學習”。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對知識、體驗、操作一體化的要求,比較符合高職學生的學習特點,也容易實踐自由學習觀。通過對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實際需求的廣泛調研,遵循該課程教學基本要求,瞄準“完整的人”的培養目標,筆者從“走近心理健康”“明晰生命真諦”“認識內心自我”“塑造健全人格”“掌控自我情緒”“學會用心交往”“挫折中前行”“戀愛中成長”等8個專題出發構建了教學內容體系,并從知識、技能、德育教育滲透點、職業核心能力培育,以及知識拓展等幾個層面進一步展開。如針對“認識內心自我”,筆者設計的教學體系要讓學生了解自我意識的含義、高職學生自我意識的特點、健康自我意識的標準、自我意識完善的途徑,使學生能夠把控自我意識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偏差,自尊自信,有效地控制自我,培養頑強的意志力和自信心,進而重塑自我、超越自我。
(二)以自由學習觀為指導改革高職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方法
1.建立平等互動的師生關系,營造激發學生興趣的心理氛圍。羅杰斯認為個體內部存在大量有助于自我理解和更改個體自我概念、態度及自我主導行為的資源。如果能營造一種明確的、使人奮進的心理氛圍,這些資源就能被開發。這種心理氛圍就是以真實、接受、移情性理解為特征的師生關系,這是實現自我教育目的的重要途徑。這一點特別適合高職院校,高職學生由于基礎教育階段學習成就感不足,不容易得到家長、教師的接受和理解,通常學習動力不足、主動性不夠,學習方法不當、習慣較差。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我們建立課程學習班級骨干隊伍、課程學習QQ群、項目學習小組,加強骨干培訓,頻繁進行群內溝通,建立約定式學習模式,根據約定的學習時間和學習內容,通過教師陪伴小組研討、師生集體備課等方式,堅持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用心和學生交朋友,善于換位思考,充分理解學生、尊重學生,及時肯定學生所取得的成績,關注學生的學習、生活點滴,師生情誼迅速增溫,良好的心理氛圍有效形成,學生學習興趣被激發,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實效明顯提高。
2.落實學生主體地位,靈活運用學生喜歡的教學組織形式和方法。羅杰斯認為教育的中心是學生,學習必須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主要任務是為學生的興趣、能力和熱情等學習潛能獲得自由提供幫助,以便學生將內在情感、需要、能力、興趣、知識經驗與教育內容聯系在一起。認為教師教的過程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一種自由的氛圍、足夠的資料和條件,使學生參與進來,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自我探討、逐步開放,通過持續的討論與思考,找到問題的答案。教師只要對學生表示理解和接受,略加引導即可,絕不扮演權威,在教與學的過程中,教師要與學生共同成長。
羅杰斯認為只有在真實問題情境中,受教育者才能更好地去認識、感知、思考、行動,他們的心智活動和行動能力才能交織在一起并不斷提高,而同伴教學是一種最好的體驗形式。人們常說教學有法,但無定法,貴在得法。教育家贊可夫說過,教學法只有觸及學生的情感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才能發揮高度有效的功能。在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中,我們靈活運用合作學習、探究、因果、課堂討論等教學模式,引導學生分組學習、自主探究、同伴教學、愉快體驗,通過主動思考、交流知識、激發聯想、訓練技能、感染人格等,使學生在形體、情緒、知識上都能參與進來,都能夠有所得,進而努力達到心理健康教育所追求的“助人自助”境界。
學生主體不能缺失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堂有效控制是教學規范性的體現,教師必須有效把控課堂的方向,通過知識回顧、及時點撥、智慧“補臺”、有效矯正、點睛小結等,確保課堂有序、高效、吸引人,實現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知識、技能和自我認知三個維度教學目標的實現。
3.瞄準“完整的人”的培養目標,多途徑促進每一位學生的全面發展。“有批判意識、合作精神、創造能力,能自我完善、內外兼修、知行合一”,羅杰斯的“完整的人”或是“自我實現的人”與我們高等教育培養“全面發展的人”目標一致。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不同于心理咨詢,它應該帶有價值導向。所以,在傳授心理健康知識和技能、啟發學生不斷自我評價的同時,要有效融入德育,在帶領學生將理論付諸實踐,將技能應用于工作生活時注意關注專業需求,與職業核心能力培養相結合,促進每一位學生全面發展。
一是心理健康教育與德育有機融合。在積極心理學看來,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應用積極的視角發現和解讀問題的積極方面,用積極的途徑培養積極的品質,用積極的思想澆灌積極的心靈,用積極的過程提供積極的情感體驗,用積極的態度塑造積極的人生。這正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內容和有效手段。心理健康教育的課程教學與德育有機融合,會更加有利于高職學生健全人格的養成。
二是心理學知識拓展服務學生職業發展。結合學生所在專業需求,適當補充學生未來就業崗位所需心理學知識,如營銷專業補充營銷心理學,護理專業補充護理心理學,管理專業補充管理心理學,廣告、設計等專業補充顧客心理學,等等,切實服務學生未來職業發展。
三是學生心理健康水平與職業核心能力同步提高。學習小組在自主組織策劃、信息收集、方案制訂、PPT制作、自主授課、自我評價等自由學習觀指導下的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教學環節的實施,很自然地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信息處理、創造革新、組織協調、人際溝通、解決問題、數字運用、外語應用、現代信息技術應用等職業核心能力的同步提高。
四是自主評價激發全面發展動力。羅杰斯認為自我評價能夠讓受教育者承擔起學習的責任,激發學生的獨立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更加主動、積極、持久、有效學習的動力。筆者在課程教學實踐中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將課程學習評價分為學習小組自主評價、學習小組互評、學習小組成員互評、教師帶著課程學習班級骨干隊伍綜合評價,評價的自主權基本交予學生。學習小組自主評價包括對學習小組前期準備、小組成員學習收獲、課堂分享的成效、存在問題和改進措施的自主評價?;ピu內容包括PPT制作、小組成員作用發揮、課堂分享等,關注值得學習之處和需要改進的地方。學習小組成員互評包括每一小組成員的自我介紹、課前學習、小組作用發揮、課堂參與度等。注重過程性評價與終結性評價相結合,每一專題學習完成后及時組織自評、互評,能有效鞏固所學知識技能,總結經驗教訓,促進下一小組做得更好。一般情況下,只要教師帶著學生做好第一個學習小組的自評和互評,后期評價的水平就會越來越高。終期綜合評價由教師帶著學生骨干綜合學習小組自評、互評成績,根據學習的實際成效排序,分出優、良、合格、差四個等級,并在課程學習QQ群里公示,確??陀^公平公正。每一位學生的成績包括自我介紹、小組作用發揮、課堂參與度、出勤情況、小論文等方面的得分,而這一得分必須基于所在學習小組成績的基礎上,個別有突出貢獻的可以根據項目加分,強調了團隊意識和主動參與意識。通過實踐我們發現,自主評價能促進學生自我反思,敢于肯定成績,面對缺點,也善于發現和肯定他人的優點,有利于培養學生客觀公正的處事立場、虛心聽取他人意見的智慧和胸懷,激發學生完善自我、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美)卡爾·羅杰斯,H.費來伯格.自由學習[M].王燁暉,譯.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6.
[2]鐘志賢.大學教學模式革新:教學設計視域[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8.
[3]孟萬金.積極心理健康教育[M].北京: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8.
[4]欒聲越.羅杰斯教育理論與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可能性[J].佳木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