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數學復習課通常都要“理一理”、“練一練”、“說一說”、“議一議”。“理”就要理清楚知識網絡,讓學生明晰知識脈絡,建構知識體系;“練”就是要練實效性,突出基礎性、針對性、綜合性;“說”就是要說透徹。引導學生在理一理、練一練、說一說等學習活動的過程中表達思維過程,提高思維水平;“議”就是要議到位,一方面通過評價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促進學生主動學習,另一方面通過多樣評價引導學生反思學習過程,進一步提升學習能力。讓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基本活動經驗。
【關鍵詞】小學數學;學習熱情;復習課
那么,如何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復習課的質量、解決復習課中存在的問題呢?下面結合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期末復習中的“復習用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對此談幾點想法:
一、要準確定位復習課的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活動實施的方向和預期達成的結果。是一切教學活動的出發點和最終歸宿,復習課也不例外。“復習用乘、除法計算解決簡單實際問題”這節課的目標是:要通過復習使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乘、除法含義的理解;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收集(選擇)、整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提高學生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體會數學思想方法在解決簡單實際問題中應用;養成認真觀察、獨立思考等良好學習習慣。教學的重點是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進一步加深對乘、除法含義的理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要恰當選擇復習課的教學方式,提高數學復習課的效率
什么是復習?復習即重復學習學過的東西,使其鞏固。根據學生的年齡特征創設游戲活動、豐富學習材料情景等把復習課變為生動活潑的課堂,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習的知識生動形象化。如在游戲中檢驗口訣的熟練程度。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活動:1.把全班學生分成男生一組、女生一組對口令說7、8、9的乘法口決;2.在本上分別寫出得數分別是12、18、24、36的乘法口決;3.寫出只能算一道乘法和一道除法的乘法口決。在情境中檢驗學生用數學的能力。為此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環節練習:情景圖1:一支鋼筆7元錢(鋼筆圖),小明買了5支這樣的鋼筆一共多少錢?用你喜歡的方法解答,并說說你的想法,讓學生復習乘法(或加法)意義;情景圖2:獨立完成人教版二年級數學下冊116頁第1題(共3道)后,說說你是怎么想的,復習除法意義——平均分;讓學生經歷從具體情境中收集、整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這三道題都有一個收集信息、整理和加工信息(分析數量關系、列式解答)的過程。獨立完成后,說出列式的依據或對列出的算式進行適當的解釋,從而體會數量關系,進一步加深對除法含義的理解。這一練習具有豐富情景圖,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學生上課激情高昂,氣氛活躍,教學效果好。
三、要把握復習課教學的能力提升時機
通過以上練習后,學生“討論”的恰當時機來了。在這一過程中結合板書,讓學生適當對算式進行解釋或說出列式依據。這樣做,有利于促進學生的數學思考。上面教學環節練習中的情景圖1列出算式后,通過比較、解釋,學生很容易加深理解“求幾個幾相同加數的和用加法算可以,也可以用乘法計算”;第2題的第(1)問“平均每盒裝幾個?”第(2)問是“需要幾個盒子?”更能體現除法的本質——“平均分”。第(3)問“平均每盒裝幾個?還剩幾個?這是有余數的除法,鞏固余數必須比除數小算理。即由以上幾題可知,乘法本質是加法——求幾個相同加數的和”,除法本質上是——平均分。數學模型的建立就是在抽取這些本質的過程中形成的。
四、復習課要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低年級復習課解決問題的教學要注意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復習,也需要重視滲透解決問題的步驟訓練,首先讀題目是收集(包括選擇)信息的過程,實際上是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其次細致觀察圖形及數量、認真讀圖和閱讀題中文字也是認真審題的過程。整理和加工信息的過程實際是分析數量關系的過程,這一數量關系分析本質上是應用加、減、乘、除法的含義。為此我選取本冊教材第56頁第6題和117頁第8題讓學生來練習,在引導學生分析解題思路基礎上來解答。學生也是要在經歷解決這些問題的過程中體會解決問題的步驟的,這是提高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落腳點和關鍵。
五、要重視復習課中的評價
對數學學習的評價要關注學生學習的結果,更要關注他們學習的過程;要關注學生數學學習的水平,更要關心他們在數學活動中所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給予及時的表揚和肯定。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信心,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積極性,提高學生數學學習效率。為此,我會在復習課中以“夸夸我自己”、“表揚表揚同學”和“我要小獎狀”等評價方式激勵學生,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實現讓學生獲得適應社會生活和進一步發展所必須的數學的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基本數學思想、基本活動經驗;讓人人獲得良好的數學教育,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