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近年來,隨著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小學教育也備受學生家長的關注。小學是培養學生學習思維與習慣的關鍵時期,小學數學尤其如此。本文就如何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進行有差別的小學數學教育,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質量和效益,讓每個學生都能獲得最佳學習效果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質量;因材施教
學校作為培育人才的教學場所,面向的是全體學生,而學校的而教學責任是盡可能的幫助所有學生達到本身能達到的最高的學習水準。數學是一門講究邏輯思維的課程,每個學生之間理解與學習的差異會較大,如何盡可能的幫助不同的學生盡可能的達到最佳學習效果,是教師的重要任務,只有在根據不同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才能在小學數學的教學中達到最佳教學成效。
1.因材施教的理論基礎
早在六十年代,有關教育學家就學生學習差異展開過“學習的好壞并不是因為智力或者遺傳”的假設,后來,布魯姆經過試驗得出的結論表明:雖然學習速度慢的學生需要更多的時間與精力達到學習速度快學生一樣的學習效果,但最終的學習結果水平相差不大。從布魯姆理論可知,在進行小學數學的教學中,可得出幾點理論參考,首先,學生之間的能力差異確實存在,但沒有想象中的那么大,主要是學習速度上的差異,而非智商或遺傳;其次,學生在學習某一學科的關鍵在于知識儲備的數量與質量,對感到學習困難的學生要加強背景知識的補充;最后,教學時,根據不同學生學習速度不同應采用適合個體差異的學習時間和情感關懷,提高學習效果。
2.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因材施教的有效方法
傳統教學模式主張照顧全面,不強調差異性,但往往是這種統一的教學法方讓不同的學生的學習成效具有了較大差異。“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主張教師強調個體,至少在不同層面上做到進行個性化教育,提高小學數學的教學成果,達到差生減少,優等生增加的教學效果。
2.1了解學生基本情況,設置分層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是教學的出發點,對實施“因材施教”起著導向作用。老師在日常教學中應努力了解學生的思維模式,通過溝通,確定其知識背景,在學習能力、學習成績、學習態度的基礎上制定教學目標。在課堂上,對數學基礎較好,思維能力較好的學生要創造條件讓他們發揮自己的才智,對數學基礎和思維能力一般的學生要在任務布置上加強技巧的練習,對數學基礎和思維模式較差的學生要注重基礎知識的積累。同時,還要加強不同層次學生之間的交流學習,例如:將不同層次的學生交叉編入互助小組,在作業、課外輔導、評價等都能依據分組情況布置。
2.2依據學習情況,豐富課堂教學層次
課堂教學是進行教學活動的主要內容,依據不同學生在學習數學實際情況,進行有層次的課堂教學是因材施教的關鍵所在,也是教師較難操作的部分。在小學數學的課堂上,為了能讓全體學生都能參與到課堂活動中,提升學習氛圍,可以將教學內容進行低起點、緩坡度、立體化、多層次的彈性設置。例如:在進行一道數學題的解答時,思維難度較大問題讓優等生回答,適中問題的回答機會給一般學生,基礎簡單的問題主要考察學習困難的學生。同時,在學生解答遇見困難時,教師應耐心的進行引導解答,對學生存在的問題和困難要進行深入解讀,關注他們的學習態度,及時鼓勵,激發學習熱情,達到分層教學,因材施教的教學效果。
2.3活躍學習氛圍,鼓勵學生積極主動性
愛因斯坦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小學數學教育針對的是十四歲以下的學生,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極大的影響學習效果,教師作為教學的實施者,在課堂上,要營造輕松活躍的學習氛圍,課下,要多與學生進行學習與生活的交流,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對較為擅長數學的學生,要在課下進行進一步的啟發與引導,可以幫助設置一些較難的題目;對數學基礎較差的學生,課堂上要多提問、多關注,課下要多交流、多鼓勵,通過不同的交流方式,讓不同的學生都能提高對的數學的學習興趣,自主的領悟、適合自己的學習數學的思維方式。
2.4分化課后作業練習層次,適應學習進度
教師布置的作業是檢驗學生掌握數學程度和課堂教學效果的重要方式,為達到不同學生都能鞏固知識的練習目的,老師在布置課后作業時應依據不同的層次的學習情況,設計不同題量與難度的課后數學練習,在題型上應設置為由易到難的階梯分布。學習速度較慢的學生要側重基礎練習,一般水平學生要在基礎練習上適當增加略難的題目,掌握良好的學生要練習綜合、靈活的題,在批改作業上,對掌握較慢的學生要盡可能當面改,對成績較好的學生的作業可以采用抽查、互改的方式。
3.結束語
小學數學對學生培養思維方式,尋找學習方法有著重要意義,傳統教學模式下,學習速度有差異的學生的學習效果差距明顯。在小學數學教學中引用“因材施教”的概念,通過課前、課中、課后的分層教學引導,讓小學生在學習數學過程中找到適合的學習方法,減少與其他學生的差距,在教學效果上,達到減小差異,提高總體學習效果,達到最佳教學成果的目的。
【參考文獻】
[1]臧緒江.小學數學如何體現因材施教原則[J].西北成人教育學報,2012(05):126-128
[2]蔣衛梅.小學數學教育要尊重個性,因材施教[J].延邊教育學院學報,2012(06):111-112
[3]梁正海.尊重個性,開展小學數學因材施教[J].新課程導學,2015(34):2-3
[4]鄭俊波.小學數學教學因材施教理念的貫徹[J].新課程學習(上),2012(12):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