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簡簡單單教語文,本本分分教學生,扎扎實實求發展。”這是課程改革的內在要求,也應是我們永恒追求的目標。以學生真實、真正的發展為起點和依據,堅持“真教、真學、真發展”的教學原則。語文教學,就應該強調回歸教學本真,追求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本色和簡約、靈動、高效的課堂境界。
【關鍵詞】語文;課堂;本色
新課程改革以來,老師們重視了學生自主探究精神和創新精神的培養,教學觀念也在慢慢提升,用自己生動的課堂詮釋了課改的理念。但是,教學改革仍需要回到教學的基本問題上去,教師要思考如何進行有效教學,明確應該教什么、學生學到了什么、以及怎樣改進教學等問題。尤其是語文課堂,應當洗盡鉛華,理性回歸,做到真實而不虛假,追求簡約而有效,這樣才能徹底解放學生,讓學生學得更實在,從而獲得真正的發展。
一、教學目標簡明扼要
語文的學習就是強化語文的底蘊,注重語文的文化沉淀。語文教學就是教學生學習語言、運用語言。聽說讀寫四種基本能力的核心是“讀”,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才能“聽得清楚,說得明白,寫得生動”。很多時候,我們的老師一堂課上下來,把課文分析來分析去,內容無限拔高,加上課教學過程中超量資料補充,過多媒體演示,頻繁小組活動,不僅老師自己覺得累,學生也學得累。其實,擬定簡明扼要的教學目標是本色語文課堂的歸宿,也是教學流程的準繩,同時也為成功的課堂教學打下良好的基礎。
于永正老師執教《高爾基和他的兒子》,給教學設定了這樣的目標:1.朗讀課文,背誦值得背誦的句子。2.替高爾基的兒子寫一封回信。3.正確、規范地寫生字。如此簡單,然而我們看到的課堂卻是另一番景象:學生思維活躍,想象豐富,言語生動,瑯瑯書聲不絕于耳。教學中,語言訓練很扎實,學生學得生動活潑。使人驚嘆,發人深思,很樸素,很實在,很具體,沒有澎湃的激情,沒有迷人的詩意,但有效。
二、教學過程簡潔流暢
課堂教學的本身是簡潔化的一線貫穿。莎士比亞說:“簡潔是智慧的靈魂。”簡潔是一切藝術成熟的標志。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做到簡潔流暢,老師必須在教學環節設計上進行提煉。教學環節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載體,使課堂教學的主陣地。我們在教學中,應選擇簡單有序的教學過程,讓每個教學環節都達到相關目的。劉仁增老師曾說:“一個優秀的教師應該具有高屋建瓴地審視文本、游刃有余地駕馭文本的能力,善于在研讀中尋找可為之處,放棄不為之處,并能扎扎實實地聚集、放大、凸現所‘為’的地方。”這段話讓我深有感觸,與其面面俱到、蜻蜓點水,還不如抓住可為之處,“集中火力”教出深度。
《沙漠中的綠洲》是國標本語文第八冊中的一篇關于環境改造與保護的課文。我們經常說,語文課問題不能太碎、太多,要抓住核心問題展開教學。所以,本篇課文的教學我只圍繞一個重點問題“阿聯酋人民是怎樣精心侍弄花草樹木的?他們為什么那樣愛護花草樹木”?并以此為切入點,引領學生深入文本。通過學生的自主感悟與老師的有效引導,學生都能充分感受阿聯酋人民改造生存環境的壯舉、對美好生活的追求。
三、教學方法簡單有效
教學媒體是輔助教學的重要手段。由幻燈投影、錄音機到多媒體課件,再到現在很多學校已采用的電子白板教學,小學語文課堂上,靈活創新地運用多媒體課件進行教學,不僅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效率,還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把抽象的教學內容轉變為具體生動的畫面,對學生個性的張揚、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的培養具有不可代替的作用。我們承認,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的靈活創新,確實帶來了一些優質課、精品課。但我們不應忘記,手段只為目的服務,不厭其煩的教學手段展示,課堂也許是變得豐富了,但其實效令人懷疑。
教學《狼和鹿》一課時,一位老師課前花費了大量的心血與精,制作了精美的課件,大量的文字、圖片、動畫,讓課堂上學生眼花繚亂、目不暇接。一節課,學生大多時間都抬頭關注著課件內容,文本學習匆匆走了過場,文本中值得細細品讀的部分都沒有讀到位。現代教學手段不能喧賓奪主,要合理應用。教師要花更多的時間去認真鉆研教材,研讀文本,用自己生動的語言、優良的教學技藝帶著學生走進文本,學習文本語言,體驗、感悟文本的情感,使語文的人文性和工具性有機結合,真正讓學生學有所得,學有所獲。
四、教學語言簡要求精
本色的語文課堂是富有詩意、情意和創意的課堂,而這些都源于教師簡要求精的教學語言。教師的每一個問題都指向文本語言的學習,每一句點評都帶動了學生思考的積極性,會讓人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我們要根據學生的心理特點與教學內容,靈活設計,巧妙運用,將教學語言敲擊在學生的心靈上,迸出迷人的火花。教師語言藝術不僅反映了教師個人的能力和教學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也決定著一節課的教學效果。當然,要使自己的教學用語簡練,就需要教師在過渡精妙、指導精辟、提問精巧、評價精當幾方面多加修煉。
例如:在教學《金蟬脫殼》一課時,我設計了這樣的導入語:“蟬這種昆蟲,在盛夏的枝頭上經常能見到,不知道同學們對它了解多少?我們即將學的這篇課文中就有關于蟬的知識,相信大家學過以后會對它更有興趣。”學生學一篇新的課文,首先接觸的是課題,而理解文章的突破口也是弄清題意。由審題入手導入,抓注重點,促使思維迅速定向。圍繞課題,在上課伊始提出一系列的問題讓學生思考,直截了當,使學生迅速進入文本,圍繞中心問題進行探究性閱讀,同時喚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提升教學的有效性。
“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回歸教學本真,追求真實、樸實、扎實的課堂本色和簡約、靈動、高效的課堂境界,不是對課文內容平淡的解讀,不是對知識結構的照本宣科,而以學生真實、真正的發展為起點和依據,讓學生從文本,從課堂的小天地走向生活的大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