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現在的習作評改由老師包辦代替,老師根據自己的理解(成人的角度)來評改,沒有站在學生的“位置”來思考,不易被學生“接受”。常常是教師“高耗”學生“低能”。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興趣、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提出了“小學生習作互助評改提高讀寫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并開展了教學實踐研究。學生受益匪淺,老師事半功倍。
【關鍵詞】互助評改;閱讀習作;能力提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修改習作,一般有自改和互改兩種方式。習作互改中要注意評價學生合作學習的態度和協作精神。養成自己修改習作的習慣,修改時能借助語感和語法修辭常識,做到文從字順。能與他人交流習作心得,互相評改習作,以分享感受,溝通見解。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著重培養學生自己改的能力,教師只給引導指點,該怎樣改讓學生自己考慮決定,學生不就處于主動地位了嗎?養成了自己改的能力,這是終身受用的。”為了激發學生閱讀和表達的興趣、欲望,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習作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我提出了“小學生習作互助評改提高讀寫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并開展了教學實踐研究。學生受益匪淺,老師事半功倍。
一、轉變觀念、改變現狀,建構學生習作“互助評改”理念
作文是學生語文能力的綜合體現,最能體現語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當今作文評改的現狀不容樂觀。不少教師為提高學生的寫作水平可謂費盡心血,但是面面俱到的“精批細改”常常造成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破壞和壓抑。有的老師評改的作文,到處“見紅”,可謂毫無破綻了,然而學生的態度如何呢?有的喪失了自信,認為自己的作文一無是處,與老師的要求相差甚遠。有的因此產生了逆反心理,我這里寫得不是很好嗎,老師干嗎要那樣改?還有的只匆匆掃一眼成績、批語,就“束之高閣”了。至于老師嘔心瀝血改動的地方,根本不會引起他們的思考,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可見,常規的作文批改暴露出的教師“高耗”學生“低能”,不能不令廣大語文教師導深思。
在習作評改中,語文教師必須轉變觀念,充分相信學生,讓學生成為作文的主人,自己動手互批互改作文。經過反復思考,我提出了“小學生習作互助評改提高讀寫能力的研究”這一課題。小學生習作互助評改包括評和改。評是評價,采用定性和評語相結合;改是修改,采用評改人在習作上直接修改與習作者根據評改建議進行自主修改相結合。在評改中,激發自身習作的積極性和學生閱讀的興趣,同時可以學習習作技巧,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豐富語文知識,促進閱讀能力的提高。
在小組互助評改中,一方面小作者為了不讓其他同學看輕自己,自然會多讀課外書,認真構思,認真寫作,力爭使自己的作文有獨到之處,以贏得同學的稱贊。另一方面改者對別的同學的勞動成果,也絕不會大而化之,草草應付,他會雞蛋里挑骨頭,評頭論足,甚至會為最后的評語煞費苦心。教師放手讓學生互評互改,會促使學生去讀書、去認真作文,學生閱讀水平得到了訓練,作文能力在循序漸進中也得到了提高,每次作文都具有時效性。
二、培養興趣、激發欲望,探索學生習作“互助評改”模式
在習作教學中,為了調動了學生習作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習作水平,我總結了習作互助評改的“四個法寶”即“一審二勾三改四評”模式。“一審”就是看習作內容是否符合主題要求;習作材料是否能表現中心。“二勾”,勾畫好的開頭,勾畫好的結尾,勾畫用得好的詞、句,勾畫好的過渡,勾畫用得恰當的修辭手法,勾畫用得恰當的表達方法。“三改”,改錯別字,改不通順的句子,改用得不恰當的詞語,改寫得不具體的句子,改用得不恰當的標點符號,改不能表現中心的材料。“四評”評習作中值得你學習的地方,評小作者需要改正的地方,給小作者提出恰當的建議,最后給習作評定等級。(90分以上“A”、80分以上“B”、70分以上“C”、60分以上“D”。)
按照這個模式進行訓練,學生往往展開熱烈討論,各抒己見,形成一種熱烈而活躍、勇于求知的學習氣氛。當大家觀點不一致時,或在接觸到的信息與原來掌握的信息不相符時,就會出現思想的沖突,激起每一個學生主動地探索他人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等,而在爭論中,學生對他人的寫作思路等有更深刻的理解,這就有助于學生的認知發展、邏輯思維能力的提高,激起學生尋求更恰當、更成熟的寫作方法。大家各自談了自己的看法,互相啟發、評議,從而提高了審題立意的水平。
三、示范引領、實踐操作,訓練學生習作“互助評改”方法
要培養學生自批互改作文的能力,教師還必須為學生引出一條可循的路子。這就要求教師在前半學期進行作文指導,批改與評講時特別精心、得法。首先,盡快使學生從教師給自己作文的批改中感受到教師嚴謹的工作作風。要知道培養學生自改能力的方法有很多,在老師的指導下自改過度到讓學生獨立自改。一是樹立榜樣,激發興趣。教師要講清“玉不琢,不成器”、“文成于改”的道理,讓學生懂得自改意義。習作經過認真修改,毛病減少了。學生在修改習作的過程,也就是提高作文能力的過程。通過講述古代著名文字家修改文章的故事,教師來激發學生自改興趣。賈島反復思考是“僧推月下門”,還是“僧敲月下門”,用“推”字好,還是用“敲”字好;王安石推敲“春風又綠江南岸”的“綠”字等故事。二是加分鼓勵,誘發興趣。學生在評改時,規定自改附加分10分,結合學生自改態度,自改效果,自改能力加以評定鼓勵。學生對初稿作出分數評價,修改后提高分數褒獎,讓學生品嘗進步的樂趣,誘發學生自改興趣。三是示范修改,引導興趣。學生自改,不是撒手不管。教師要充分發揮主導作用,可用中上水平的學生作文為范本,通過示范修改,傳授學生修改方法和要領,讓學生在示范中發現問題,領悟該怎么寫,不該怎么寫,要怎么改。同時,通過教師入手、入眼、入理評改,克服學生自改作文的自覺性。
總之,在習作互助評改中,一定要相信學生,讓學生多參與、多實踐,讓學生在評改過程中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充分發揮其積極性和主動性,激發他們讀書的熱情和表達的激情,在習作評改中展示自己積累到的語言和表達的技能,同時學習別人習作中的優點,提升自己的習作水平,取長補短、互相提高,豐富語文知識,訓練思維能力,真正促進學生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的提高。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
[2]《小學語文教學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