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每一位學生的發展,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的基本精神,是一直以來課程改革的宗旨和靈魂,也是貫穿于整個課程實施過程的核心理念。這一理念以尊重每一位學生的差異性、自主性和獨立性人格為前提,謀求所有適齡兒童平等享受高質量的教育,使每一位學生都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語文課教學,學生是語文學習的主體,語文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引下,以已有的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的意義生成過程,是主體自我構建的過程。
【關鍵詞】語文學習;自主;啟發;培養
新的課程改革理念,要求我們的教學必須做到三方面,首先,面向每一位學生。社會的發展需要各種層次的人才,教育作為社會公益事業,要為每一位社會成員服務,這是時代的召喚,也是社會發展的必然。其次,要著眼于學生的發展,既學生的身心朝著好的方向積極的運動。再次,要關注學生的全面和諧發展。以語文課為例,探索如何實現每一位學生的發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關注學生的個性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愛好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進去精神”。基于此,我們應重視對學習者不同特征的分析,掌握他們的學習特點和規律,充分挖掘他們的內在潛能,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同時重視學生的個性差異,針對學生的不同特點進行多樣化、個性化的設計。
一、激勵學生自主學習
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的取向是學習的主體由他主轉向自主。他主的學習是一種被動的、依賴性的學習;自主學習是一種主動的、獨立性的學習,同時也是一種激勵主動性的好方法。自主學習是相對于接受學習提出的,由接受學習到自主學習,由強調學習結果到強調學習過程,這是現代學生學習方式轉變的基本特征。把讀書的權利還給學生,使學生的學習過程由被動的接受知識轉變為主動的探求知識的過程,這是新課程改革所倡導的一種新型的學習方式,如何促進這一學習方式的轉變呢?人本主義代表人物之一的羅杰斯在闡述“非指導性教學”時指出:學生的內在需要和興趣是自主學習的基礎。為證明這一點,他舉了一個例子:一是在地理課上聽老師講地形;二是戰場上的戰士為取得戰斗的勝利研究和熟悉地形,結果是戰士對地形的了解遠遠勝過課堂里的學生。羅杰斯認為,第一種情況中,學生缺乏內在的需要,學習是“要我學”,是強制性的,只有外驅力,缺乏內在動力,因此學習效果差;第二種情況中,戰士為了取得戰斗的勝利,有強烈的內在需要,學習是“我要學”,是一種較為持久的內驅力,因此,學習效果好。同樣是學習,前者的學習條件優于后者,而結果卻相反,原因就是學習者的內在需要和興趣不同。羅杰斯積極倡導老師要創造條件,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動機,努力讓學生達到“我要學”的狀態。因為興趣可以引發需要和動機,是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其任務就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積極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之中,使整個課堂充滿活力,從而變被動的接受的“要我學”為主動探求知識的“我要學”。
二、教學設計注重啟發學生積極思維
運用啟發式教學,激發學生的積極思維。其中教師不是為了提問而提問,教師提出的大多數問題能夠啟發學生的發散思維,不但具有智力挑戰性,而且具有思想性。新課程改革的重點改革內容之一,就是如何促進學生學習方式的轉變,這一轉變將從根本上取決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和教學理念。第斯多惠曾經說過:“科學的知識不應該是傳授給學生的,而應當引導學生去發現它們,獨立掌握它們。”培養學生的新型學習方式要求教師以激發學生的動機和潛能為根本,因此,教師要改變傳統課堂與教學過程。啟發學生積極思維,激發學生的求知欲和想象力,發展學生的求異思維和標新立異,指導學生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但是啟發學生積極思維要以教師提出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為基礎,有學者把教師的提問分為尋求答案和尋求理由兩種類型:尋求答案的提問是以得到現成的答案為目的,答案往往是唯一的;尋求理由的提問答案往往不是唯一的,要求學生發散性思考。啟發式教學的重要手段是課堂提問,現在對于課堂提問,有的教師存在誤解,認為問題多多益善?!皬膸熒哉Z的交往情況看,現在的課有‘滿堂問’的傾向,教師似乎認為提問就是啟發式教育,多提問就是發揮學生的主體性,課堂氣氛就活躍?!边@恰如其分的反映了部分教師對“課堂提問”的誤解,值得我們去反思。
三、培養學生創新能力
鼓勵學生大膽質疑,激勵學生發散思維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關鍵。古人云:“學源于思,思源于疑”,陶行知先生也有句名言:“發明千千萬,起點是一問”。喜歡提問問題的學生在將來才最有希望成為有創新精神的人才。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實際上是有個不斷提出問題,又不斷通過各種途徑使問題得以解決的過程。在現在的課堂教學中,大多數是教師向學生提問,學生很少有提問問題的機會。著名物理學家李政道對此有精辟的闡述:“我國歷來研究做‘學問’,可是現在的教學只是做‘學答’。課堂只講現成的答案,練習題也只是重復已有的答案,從不要求學生‘問’問題。教師應該幫助學生學會提問,包括練習題、思考題,提出課本乃至人類尚未解決的問題,這就是‘創新’?!笨上У氖窃诂F在的課堂教學中,由于缺少培養學生問題意識的老師,也就缺少敢于向教材質疑的學生,而課堂上學生的大膽質疑對他們的培養是非常關鍵的。“一般學者認為,學生積極提問,既可以鍛煉其思維能力,而且在發問的基礎上讓學生探討有關問題的答案,也可以培養其自主學習、主動探索的精神,對兒童創造力的培養十分有效?!?/p>
我們小學語文的教學設計只有圍繞以上幾個方面進行研究,才能更好的實現語文教學三維目標的有機整合,提高語文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語文課程標準》,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
[2]《新課程優秀教學設計》,(小學語文卷),湖南出版社,2012
[3]周海英.《基礎教育必須正視的問題:學生主體性的缺失》,《教育參考》,2008年第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