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職院校作為重要的思想文化陣地,其人文課堂在培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方面發揮著重要的橋梁作用。在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能夠使該課程在發揮知識和技能傳授功能的同時,更深層次地影響高職學生的世界觀,提高課程實效。本文結合職業人文基礎教學設計的特點,闡釋了在職業人文基礎課程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并探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人文基礎教學設計的有效途徑。
關鍵詞: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職業人文基礎》是長沙民政職業技術學院一門國家精品資源共享課,是面向全體大一同學開設的一門公共必修課。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的《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進教材、進課堂、進學生頭腦”。而如何在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中體現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形成健康、正確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其在學習型社會框架下的終身學習和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是人文教師需要認真思考并付諸實踐的問題。
一、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中滲透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必要性
2014年6月23日,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在全國職業教育工作會議指出,“要樹立正確人才觀,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著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弘揚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營造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良好環境,努力培養數以億計的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術技能人才。”
“以培養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者為己任的高校,必須以深厚的人文精神為底蘊,必須將之深深地熔鑄在高校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為莘莘學子提供精神的支撐,確立全面發展的價值取向。”實際上,包括職業人文基礎在內的所有人文素質類或基礎類課程的課堂教學,均是以培養高素質勞動者和技能人才,為推動經濟發展和保持比較充分就業而服務的。在職業人文基礎教學設計中,高職學生應該掌握的不僅是職業人文基礎知識,還要學會“做人”,學會做一個“職業人”,真正實現高職人文教育的培養目標。因此,在職業人文基礎教學設計中融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顯得尤為重要。
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的原則
(一)滲透式原則。進入信息化時代,高職人文課堂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和挑戰。滲透式教育提的是隱性教育,它選擇了受教育者的“無意識”心理作為教育過程的開端,使之轉化為一種“有意識”的結果。以滲透式教學理念為原則的職業人文課堂育人新模式是在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新形勢下適時提出的。職業人文基礎課堂應該堅持以滲透為原則,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有機的融入教學設計中。在教學設計上,著眼于高職學生的成長特點和心理年齡特征,潛移默化地實施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著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文教材、人文課堂、學生頭腦中,讓浸潤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內容入耳、入腦、入心。
(二)情理交融原則。人文教師要通過溝通縮短教學設計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認識距離,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尊重、理解、關心,才能啟發他們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和積極的改革創新精神。
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的途徑
(一)立足課程標準,尋找知識與德育的最佳結合點。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師認真分析人文學科對于高職學生持續發展的價值,領會課程內容中所蘊含的德育內涵,做到以人文知識為依托,以傳授基本知識為載體,樹立明確的德育觀念。
(二)創設知識情境,體驗知識與德育的最佳重組。職業人文基礎老師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是教學設計的信息重組者。人文老師要開展以激發學習興趣,提高認知能力和傳授技能為目的的教學設計,通過讓學生融入、實踐、合作交流的方式,使其增加主動參與教學活動的意識,培養學生進取的人文情懷和積極的人生態度。
(三)改革教學手段,實現寓德于教。職業人文基礎設置了八個教學單元,使學生在職業人格、職業情操、科學思維能力、文化生活品位等方面得到培養,在口語表達、溝通交際、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訓練,從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在課程設計中,應按照人文課程的教學規律,挖掘和合理運用教學內容中的德育因素,寓德于課,使學生在職業人文基礎課堂中獲得思想道德的升華和心靈的洗禮。職業人文基礎采用開放性教學模式,結合不同教學單元內容和針對各專業不同的人才培養目標,體現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綜合素質和知識為基礎,以培養學生職業素養和職業通用能力為本位實行開放教學的教學理念,建立了一整套包括任務驅動法、項目導向法等行為導向的開放性教學模式。例如,在溝通交際和職場禮儀教學環節,采用角色扮演法,讓學生扮演各種職業角色進行溝通交際和禮儀演練,鍛煉溝通交際能力。
在職業人文基礎課程教學設計中,教師應充分利用人文學科教學的育人優勢,遵循文本所蘊含的人文內涵,充分挖掘其中教學內容中的品德教育的因素,運用各種傳統的、現代化的教學技術,在教學設計中當好一個設計者、組織者、鼓勵者、參與者,對學生的心靈進行引導,使學生在職業人格、職業情操、職業操守、科學思維能力、文化生活品位等方面得到培養,在口語表達、溝通交際、創新能力等方面得到充分訓練。讓學生在品味的過程中,對文本中的歷史、文化、藝術、生命和情感等進行深刻的體驗,達到喚醒靈魂、充實心靈、提升精神、升華思想的境界,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幫助學生形成符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人生觀、價值觀,從而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N].人民日報,2013(12):24(1).
[2] 袁貴仁.把培育和踐行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4(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