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的整體情況不容樂觀,本文分析了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存在的問題,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途徑。
關鍵詞: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路徑
一、實踐育人的含義
實踐育人是指高校通過實踐教學這一環節,鞏固理論知識和加深對理論知識的認識,培養大學生理論聯系實際,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是指思想政治理論教育工作者按照國家對大學生培養目標的要求,通過實踐教學環節深化思想政治教育,使大學生在實踐中更好地理解并掌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內容,感悟思想政治教育的理念與價值,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學會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分析現實社會問題,加深對黨的路線方針的理解,樹立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共同理想。[1]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可分為課堂實踐教學、校內實踐教學和校外實踐教學。課堂實踐教學主要是指思想政治理論課堂上根據教學內容安排的非理論教學形式的教學活動。具體形式主要包括:案例教學,把新近發生的新聞事件或經典案例引入課堂,引導學生運用所學知識進行思考討論;觀看影視資料,通過直觀了解歷史事件或科技前沿等,讓學生清楚地了解事件的來龍去脈,隨后學生進行討論;安排學生授課實踐,教師規定相應內容,讓學生備課、講課、評課,鍛煉學生的表達能力。校內實踐教學主要組織校園文化活動,具體形式主要包括:演講、辯論賽、主題征文、讀書活動等。校外實踐教學主要是在學校外開展的非傳統理論教學形式的教學活動,具體形式主要包括:見習、實習、勤工儉學;參觀考察,參觀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基地等;志愿者行動,參加公益性勞動等。
二、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學校重視程度不夠。首先, 自古以來,萬般皆下賤,唯有讀書高。這個讀書是讀圣賢之書,技藝是排除在外的。相反,從事技藝是低等職業,從思想上有輕視技藝的傾向。其次是資金投入。學校愿意花錢建氣派的圖書館,購置大量圖書,購買各種數據庫,也不愿花太多錢到實踐教學中。在實踐教學中,設備容易折舊,而且每進行一次實踐活動,就要投入不少資金。然而,從教育過程來看,學生既是教育客體,也是教育主體,只有重視學生的個體經驗,著重于喚醒學生學習的內在動機,才能真正落實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教育教學效果。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必須重視實踐環節。
(二)基地建設不穩定。實踐教育基地是實施活動的重要場所和平臺。長期穩定、健康發展的基地建設,可以提高基地的育人效果。但長期以來,實踐教育基地重建立輕建設。學校都按要求在校內外掛牌基地,但是一旦項目完成,開始會使用一兩次,但之后就很多少使用,一方面是學校不夠重視只是完成任務的心態,另一方面是資金欠缺,基地沒有得到及時的維護。
(三)校園文化建設很薄弱。校園是實踐教學的重要場所。校園物質環境在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有著重大的作用,但不少學校在這方面認識不到位。載體環境建設方面也存在很多的問題,很多高校閱報欄很少,文化長廊不及時更新內容。有些學校建了思政課網站,甚至開通了微信或微博公賬號,但是內容貧乏,只是個公告欄的角色,沒有能吸引學生的最新國內國外信息,也沒有能吸引學生的深度好文,學生去了一兩次后就擱置一邊了。
校園文化活動是大學生最喜歡、最熱衷于參與的活動,但在校園文化活動方面也存在著一些問題。一方面,學校很多的校園文化活動都是重創立重形式,疏于管理輕實效。另一方面,學生社團作用的發揮不到位。校園內社團五花八門,加入的學生也不少,但是效果不佳。社團活動參與面較狹窄,活動形式單一,不能切入廣闊的社會層面,只在校園內部空轉,達不到應有的目的。
(四)社會實踐效果不理想。學校、教師及學生在進行社會實踐活動時比較注重的是學生專業技能的應用及提高,沒有把社會實踐活動與提高學生思想政治素質很好地結合起來,從而弱化了社會實踐活動的效果。 學校及老師對社會實踐活動做的方案,大多的是從專業技能的提高方面來進行設計的,如何在社會實踐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并且讓老師很順利地操作掌控,這在方案設計中非常欠缺。學校為了節省經費,也怕出現安全問題,每次參加實踐的學生很少,參與面不夠廣泛。大部分參加實踐的學生最終都集中到三好學生、社團負責人、學生干部、學生黨員等群體,重點輕面,忽視了廣大普通學生的需求,忽視了大部分學生成長成才的需要。
三、提高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效果的具體途徑
(一)成立高效的領導機制。領導高度重視是實踐育人取得成效的關鍵。學校應成立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指導委員會,由主管思想政治理論教育的校領導牽頭,直接領導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工作。只有高位推動,下面的院系領導才會足夠重視,只有院系領導重視教師才會重視,如此一環扣一環,實踐育人才能取得應有的成效。
(二)建立有效的實踐育人系統。要根據思想政治理論課的性質及實踐育人的特點設定一套完善的實踐育人運行系統。要加強實踐育人過程的管理、監控與考核。要明確實踐教學目標體系,制定實踐教學大綱和實施方案等。思想政治理論教學部(馬克思主義學院)、學生處和其他部門齊抓共管,明確分工,統籌協調,加強合作,從而建立一個高效的實踐育人系統。
(三)設立實踐育人保障機制。首先是師資保障 。高校實踐育人的關鍵在教師。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主要體現在兩方面: 一是實踐教學師資力量。思想政治理論課的實踐教學主要由任課教師承擔,但任課教師數量有限,精力和時間有限。因此,學校應整合校內外資源,比如輔導員、班主任和社會熱心的知名人士也可以擔任實踐教學指導老師。二是教師的綜合素質。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師要有過硬的思想政治素質和扎實的專業素質,更要具備較高的實踐、操作素質。其次是經費保障。學校要安排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專項經費。這些經費可用于教師培訓費用、社會實踐活動經費等,這樣才能為系統、規范地開展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提供經費保障。
(四)構建實踐育人綜合評價體系。建立規范、合理、客觀、公正的實踐教學考評體系,才能切實推進實踐育人機制的健康運行。對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主要從學生評價、同行評價、學校評價和社會評價三個方面進行。 第一,學生對教師實踐教學效果的評價。所謂學生評價,就是學生對實踐指導教師的教學態度、教學準備、教學方法等進行量化評價。第二,同行評價。邀請相關專家對實踐教學效果進行評價。第三,自我評價。開展了實踐教學后學校和老師作要自我評價。檢查每次實踐教學是否按大綱要求和實施方案開展,還存在哪些問題和不足,主要是哪些環節出了問題等。第四,社會評價。對大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表現和社會用人單位及畢業生本人反饋的信息進行綜合評價。
參考文獻:
[1] 朱霽《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育人長效機制探析》[J].咸寧學院學報,201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