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高校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出發,對高校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現狀進行分析,結合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案例,提出構建校內外實踐育人體系,提高大學生就業競爭力。
關鍵詞:精細化管理;就業創業;實踐育人
自我國高校擴招以來,大學生人數日趨增多的背景下,大學畢業生成為了繼下崗職工之后最受關注的群體。大學生無業可就、有業不就等所謂的“大學生就業難”這一現象日益突出。造成這一問題的原因有來自于國家、社會和高校各個不同層面,但作為以樹立大學生正確的就業價值觀、培養良好的就業創業能力為教育目標的大學生就業創業教育體系的不完善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原因。
一、高校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實施精細化管理的必要性
精細化管理是源于發達國家的一種管理理念,是社會分工的精細化以及服務質量的精細化對現代管理的必然要求,它是建立在常規管理的基礎上,并將常規管理引向深入的基本思想和管理模式。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實踐育人是高校人才培養的重要途徑。在高等教育發展的主題由數量增長、規模擴大轉向水平提升、質量提高之后,質量問題日益引起人們的關注。在傳統能力評價觀影響下,學生教育培養模式呈現出重知識輕能力、重智育輕德育、重共性輕個性的現象。這些現象的改變需要通過精細化管理將現有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細化,提高大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
二、高校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現狀
(一)就業創業指導隊伍建設亟待加強。目前各高校從事就業創業課程或者擔任指導老師的教師大多沒有接受過正規的訓練。大部分高校由輔導員或思政課教師,經過簡單培訓就上崗授課。由于沒有參加系統的指導培訓,也沒有實踐經驗,上課往往是按照教材內容講,沒有實踐經歷,很難深入人心。
(二)就業創業內容單一,形式簡單。每個高校都成立了負責大學生就業創業的職能部門,但是這些部門目前的主要工作集中在用人單位招聘信息的發布、就業創業政策的宣講等共性問題上。針對學生的個人職業生涯規劃或創業創新計劃,往往每年組織一次比賽就完成任務了,不能真正的滿足學生的個性化需求。
(三)就業創業的實踐訓練不足。實踐訓練是提高大學生就業創業能力最重要的途徑。學校大部分不具備與企業一樣的實踐訓練環境,往往通過寒暑假社會實踐、頂崗實習來完成。由于企業的接納能力有限,很多學生沒有辦法真正的走入企業實踐。學校沒有專業的面試人員進行詳細指導,降低了學生應聘成功率。
三、高校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的構建——以河北農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為例
(一)校內就業創業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第一,學院教職工全員育人。學院本著“專業教師教學育人、行政干部管理育人、后勤人員服務育人”的原則,提高教職工的工作熱情,以實際行動教育學生感染學生。第二,進行課程體系改革,實施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線圖。學院根據專業能力培養需求制定“本科專業實踐能力培養路線圖”將所需實驗課程、實習和實訓環節按照實驗項目和實習實訓項目一一列出,再對所有實驗、實習實訓環節進行統一梳理、統籌規劃,合理安排各環節時間進度。第三,增強師資的社會化。學院引導專業課教師深入基層,鼓勵到企業進行鍛煉,理論聯系實踐,增加課堂知識的應用性。
(二)校外就業創業實踐育人平臺的建設。第一,開展企業家進校園活動。學院每年邀請行業專家、優秀畢業生、企業負責人到學校進行宣講。在新生班配置企業班主任,由企業的主要負責人擔任新生班主任,幫助學生了解行業動態,樹立專業信心。第二,校企合作人才培養,成立“企業班”。“企業班”培養模式是高校與企業合作成立企業冠名的“特色班”,從2010年開始河北農業大學動物科技學院相繼成立“華裕班”、“正大班”、“嘉吉班”、“生泰爾班”、“偉嘉班”至今已成功舉辦五屆,并取得了不錯的成績。第三,拓展校外實踐基地。學院與大型農牧集團、相關企業建立大學生實習見習基地、教學基地,鼓勵企業利用寒暑假招聘學生頂崗實習,專業教師擔任企業顧問,爭取企業、學生、學院三贏。
總之,通過實施精細化管理,搭建校內外就業創業實踐育人體系,學生的就業創業能力得到了提高,企業縮短了職工的培養期,學院培養了符合社會需求的優質學生,提高了辦學質量。
參考文獻:
[1] 楊顯貴,張昌民.精細化管理與大學管理精細化[J].上海管理科學, 20108(02)
[2] 朱玉濤, 王佳.大學生就業指導現狀與社會化路徑分析[J].河北農業大學學報(農林教育版), 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