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5- 1984,湖南平江人,開國少將】
偏低原因
鐘偉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提拔得很快,是四野的12縱隊司令,和黃永勝平級;后來擔任四野49軍軍長,和梁興初平級,怎么也該是中將,毛澤東是清楚這一點的。但由于當時四野悍將多,鐘偉只能屈居少將。
勇猛似虎,機警似鹿,狡猾似狐
鐘偉,湖南平江人,1915年生,15歲參軍入黨,在彭德懷的紅三軍團和徐海東的紅十五軍團先后任連指導員,團政委,師政治部主任,參加了長征。
鐘偉經歷過紅軍反“圍剿”、長征時期、抗日戰爭時期以及解放戰爭時期的各種戰斗,擔任過各種職務,指揮戰役無數,戰功累累。關于鐘偉的勇猛善戰,在《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中寫東野五師的文字中,能夠側面體現:“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擊力最強,進步快,戰斗經驗豐富,攻防兼備,以猛打、猛沖、猛追三猛著稱。善于運動作戰,為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這個被譽為頭等主力師的東野五師,師長就是鐘偉。
鐘偉在軍事方面頗具天賦,他善辨槍聲,聞槍響,即知敵之虛實、眾寡、進退、攻防。他指揮作戰時,狂放精細,勇猛敏捷,機靈過人,人們這樣親切地評價戰場上的他:“勇猛似虎,機警似鹿,狡猾得像只老狐貍。”
廣州軍區原副參謀長、鐘偉的老戰友劉如言曾這樣回憶:每遇攻城,勝券在握。鐘偉將軍興之所至,臨池揮毫,均為“X X部繳獲”封條,并命下發至士兵。敵城陷后,凡有槍械、彈藥、糧食、物資之處,皆有“X X部繳獲”封條。有一次條子還貼上了東野總部的兩輛過路彈藥車,雙方爭執中,鐘偉來幫忙了,“什么你的我的!都是八路,都打國民黨”,憑這一句話,5師的人就把車給卸了。友鄰部隊不服,狀告東野總部,鐘偉指著“五師繳獲”的條子振振有詞:“有封條為證!”
靠山屯一戰成名
1946年冬,東北國民黨軍依仗其軍事優勢,為推行其“先南后北、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集中4個軍的兵力,向南滿我軍僅有的臨江、靖宇、撫松、長白四縣展開了瘋狂的進攻,企圖殲滅東北民主聯軍南滿主力,獨占南滿,而后集中兵力進攻北滿。為配合南滿我軍作戰,粉碎敵人“南攻北守”的作戰計劃,迫使其南北兩面作戰,我東北民主聯軍從1947年1月5日至3月16日,發起3次南渡松花江作戰,給敵人以沉重打擊,史稱“三下江南”。
那時鐘偉是東北野戰軍二縱5師師長,3月8日奉林彪命令率部南渡松花江,準備經靠山屯東進德惠配合東野一、六縱在大房身圍殲國民黨軍新一軍一部。靠山屯戰斗是我東北民主聯軍第三次下江南作戰的一個精彩片段,唱主角的正是鐘偉。3月9日,鐘偉率5師到達靠山屯西南。突然,聽見西南姜家屯和王奎店那邊亂哄哄的。經過偵察,發現是敵軍87師262團兩個營在此。
在前面的幾次渡江作戰中,鐘偉帶著5師沒有攬到大仗打,不是破壞鐵路,就是配合兄弟部隊牽制敵人。路沒少跑,苦沒少吃,卻沒消滅多少敵人。三下江南,5師的任務又是配合別人作戰,去牽制敵人,鐘偉多少有些惱火,此時一聽說有敵人可打,鐘偉非常開心,立即做出判斷:敵人處于運動之中,立足未穩,可以打。然而對于打不打?鐘偉和政委發生了嚴重的分歧。政委認為:東進是全局,上級的命令是鐵的紀律,我們不能貪圖眼前利益,動搖了總部決心,即使這仗打勝了,我們也是錯的。鐘偉堅決主張打,他認為:違抗上級命令是不對,但貽誤了戰機而影響全局就更不對。
意見相持不下,戰機眼看就要錯過,鐘偉下了決心:“就這么定了,留在這里打他個狗日的,打錯了,砍頭掉腦袋我擔著!”鐘偉一聲令下,5師圍住了屯子內國軍71軍88師264團1337名官兵。
鐘偉的性格剛烈,虎勁上來天不怕地不怕,從3月10日凌晨5點到下午2點,鐘偉連著接到了林彪三個即時東進的電報,他不為所動,因為看見了戰局的轉變,他圍住了88師一個團,而敵87師正在趕過來增援。鐘偉軍事素養好,戰場瞬息萬變,戰機稍縱即逝,但逃不過他的眼睛。他一面組織部隊攻擊、打援,一面把戰場變化的情況報告林彪,特別強調圍住靠山屯的敵人達到了調動敵人的目的,那意思很明白:大量殲敵的好時機來了,我就在靠山屯這里打,你趕快調動其他部隊配合我吧!一向執著的林彪終于被鐘偉的堅持所動。這一仗打了個本末倒置,把1縱和2縱都調過來,把林彪都指揮了,鐘偉也因此名聲大振。
最后,5師全殲了88師的一個整團,又反過身來拖住前來增援的87師,林彪再率一、六縱西進一舉在郭家屯全殲國軍87師,取得了三下江南的全勝。
林彪后來說:“要敢于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鐘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在林彪的拍板下,“東總”通令全軍嘉獎2縱5師。電稱:“我5師當敵88師在靠山屯撤退時,該師立即自動投入戰斗,當日在靠山屯以南將敵殲滅一部,回頭復將靠山屯敵5個連單獨殲滅。這種作戰的積極性與機動性,都值得稱贊與發揚。”
1948年初,敢于大膽用人的林彪,將鐘偉由五師師長破格提拔為12縱隊司令員。在整個四野系統中,鐘偉是唯一的一個從師長直接提升為縱隊司令員的。

名為少將實為中將、上將
1955年授銜時,許多將領曾主動要求讓銜,但也有一些人認為自己的軍銜被評低了。這也難怪,按照當時中央的有關規定,軍銜相差一級待遇還是相差很多的,于是就有了一些人出來反映自己的情況。為此,毛澤東戲稱“男兒有淚不輕彈,只是未到授銜時!”
事實上,當時鬧得最兇的是被評為中將的王必成和王近山,以及被評為少將的鐘偉。
鐘偉在紅軍時期的最高職務是師政治部主任,解放戰爭中提拔得很快,是四野的12縱隊司令,和黃永勝平級;后來擔任四野49軍軍長,和梁興初平級,怎么也該是中將,所以,他覺得低了,就罵了人(據說曾聲稱要把勛章掛在狗尾巴上),毛澤東知道了此事,林彪氣得把鐘偉叫去批了一通。
其實,關于鐘偉的軍銜評定過低,毛澤東也是清楚的,由于當時四野悍將多,鐘偉只能屈居少將軍銜。所以,毛澤東對鐘偉的使用一直是按照中將甚至是上將的標準定的,他擔任北京軍區參謀長就是毛澤東點的名,也算是低銜高配的好例子。
廬山上仗義執言
鐘偉天生性格剛烈,敢于較真,敢于堅持真理。1959年廬山會議之后的一次軍委擴大會議上,鐘偉在一場不見刀光劍影的“戰斗”中,再次“抗命”,令眾人矚目,再一次成為焦點人物。
然而,在那個特殊年代,在不見硝煙的特殊戰場上,他卻失敗了,而且敗得很慘。
1959年廬山會議后的軍委擴大會議開幕,揭發批判彭德懷和黃克誠,肅清其在軍隊30年來的“流毒和影響”。會議第三天,林彪死黨、時任空軍政委的吳法憲率先發言:“在這里,我要向彭德懷討還血債。”一語既出,全場皆驚。吳法憲繼續說道:“是他在長征途中欠了一軍團戰士的血債,是他親手殺害了一軍團一位連長。”
林彪聽了喜出望外,做出十分氣憤的樣子說:“他恨不得一下吃了一軍團!通通殺盡!因為一軍團是毛主席親手締造和親自領導的。”
會場死一樣寂靜,誰也沒有想到謊言就這樣大大方方地出籠了。
此時,生性耿直的鐘偉再也坐不住了,站起來亮開嗓門高聲說道:“完全是無中生有,造謠惑眾。槍斃那個干部你們當時在場嗎?我當時在場,事情是我干的。彭總當時不在場,他不知道這件事情!”他越說越激動,最后竟然高喊起來。會場亂了套,人聲鼎沸。
鐘偉的發言,得到了在座許多人無聲的贊許。在人們濕漉漉的目光中,矮個子鐘偉突然變得高大魁梧氣宇軒昂。最后,鐘偉被兩名荷槍實彈的士兵以“擾亂會場”的罪名架了出去。
從此,在軍界威望很高的“戰神鐘偉”消失了,他再也沒能回到他鐘愛的綠色軍營……
1980年12月24日,中央軍委給北京軍區下發為鐘偉平反文件:“經中央批準,北京軍區司令部參謀長鐘偉離職休養,按正兵團職待遇定為行政7級(職級待遇從公布之日起執行)。”后又提高為大軍區副職待遇。
1984年4月24日鐘偉去世,終年73歲。
(摘自《黨史縱橫》2010年12期;《黨史博覽》2005年第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