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玉蓉
小學生學習語文,感知事物,是一個需要不斷參與實踐的過程,只有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讓學生親自看了、聽了、想了、說了、做了,真切地接納了事物的表象,腦中的積累才會慢慢地具體豐滿起來,心中的形象才會鮮活生動起來。
一、拓展知識空間,活動中掘真知
新課程倡導:生活及語文,語文及生活。其含義是:語文學習的外延與生活的外延相等;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語文學習的空間;語文學習有著得天獨厚的便利條件。拓展了語文學習廣闊自由的空間,才能讓孩子像蜜蜂一樣博采眾花,像精靈一樣穿越時空。
第一,課堂是孩子的。新課程要求我們要把本該屬于孩子的課堂還給學生,要努力創設語文學習的大平臺,讓學生在一個個豐富多彩的語文空間中充分展示童真、童心、童趣,引導和幫助學生積極主動地學好語文,提高語文的綜合素養,同時享受學習的快樂。例如:教學《秋天》一課時,為了幫小朋友感受秋天那“碧藍碧藍的天空”,“金黃金黃的田野”,“火紅火紅的楓葉”,我和學生手拉著手唱著嘹亮的歌兒投入大自然的懷抱。我們輕輕地撫摸那金燦燦、沉甸甸的稻穗;仔細地尋找那咧開嘴露出雪白牙齒的棉花;極目遠眺那湛藍湛藍的天空和緩緩飄浮的云兒;深深地嗅一嗅那像紅燈籠一樣掛在枝頭的柿子。選一片掌形的梧桐樹葉或火紅的楓葉小心地夾進書本——回到課堂,讓小朋友自主合作、自由談談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秋天,并用畫筆描繪出來,把教室變成一幅生動的秋的世界,不知不覺中學生已將感性的認識與抽象的文字符號連在了一起,將具體的事物與豐富形象的語言融為了一體。
第二,語文學習的空間必須向課外、校外、甚至社會開放,要帶領學生走出語文課堂的小圈子,滿足孩子的心理需求,讓孩子的能量自主地釋放,讓創新的火花盡情地閃爍。例如:我在教學《我叫“神州號》前,引導學生詢問家長;采訪科技老師;查詢書籍和網絡;收集有關宇宙飛船方面的知識、圖片及有趣的科技故事。課上,運用沙龍的形式座談、交流、展覽。變枯燥無味的教師滿堂灌式的知識傳授為學生生動活潑的語文活動。這樣的上課形式既打破了以課堂為中心的空間約束,又拉近了語文與科技學科的距離,創造了許多讓學生鍛煉交際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的機會,培養了學生適應社會的綜合素質。
二、拓展思維空間,探究中曉真理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關鍵是發展創造性思維。學生的思維雖然像春天的鮮花那樣色彩斑斕,但時刻需要陽光雨露的滋潤。我們可以借語文綜合實踐活動創造優美宜人的思維情境,營造寬松和諧的精神空間,給孩子充分的思維自由,激發他們的思維興趣,搭建展示思維個性的舞臺。
1.水到渠自成。兒童的模仿性強,抽象思維和邏輯思維都比較弱,課堂上經常出現因思維與表達發展不均衡而形成的辭不達意;或是因一時思路不暢而形成的結結巴巴;或是因未及時發現目標轉移而形成的答非所問;或是因思維跳躍過度而形成的言之無序——此時的孩子更需要呵護,教師首先要用親切的目光,鼓勵的語言幫孩子消除膽怯、困惑、煩惱,接著,做孩子的合作者,幫助者,激勵者,讓孩子的自信增強,讓純真的本性流露,讓創造的潛能勃發。
例如:教學《家》一課時,我把教室搬到綠草如茵的草地上,此時學生仿佛是出籠的小鳥一下子沸騰起來:有的唱;有的跳;有的說;有的笑,快樂得手舞足蹈。他們已經全然沒有在室內上課那種緊張、拘束,精神和思維完全處于興奮輕松狀態。我讓孩子看看藍天、白云;聽聽鳥鳴、人語;摸摸大樹、小草;再觀察觀察水底游動的魚兒……孩子們學得高興極了,禁不住齊聲朗誦到:
藍天是白云的家,
樹林是小鳥的家,
小河是魚兒的家,
泥土是種子的家。
可見,教師創設寬松愉快的思維空間能讓學生水到渠成地學會學習,進而享受學習。
2.潤物細無聲。喜歡游戲是孩子的天性。教師可以創造多種游戲情境,激發學生的興趣,啟迪學生的思維,化難為易,化繁為簡。例如:教學第一冊《認一認4》中涉及到學生難以理解的相對論知識,我們就用玩具把教室布置成兒童樂園。引導學生痛痛快快玩捉迷藏的游戲,邊玩邊說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別是什么,從而認識到這些詞所表示的方位是相對的,會隨著位置的變化而變化。這樣,初中物理中的相對論知識在小學一年級的語文課上就這么快快樂樂、輕輕松松地解決了。這是因為借助了學生豐富的內在資源,借助了他們廣闊的思維空間,借助了集體智慧的力量,可見,思維空間的拓展與開發,能有效地幫助孩子積極主動地插上思考的翅膀,水到渠成地解決一個個難題。
三、開放評價空間,體驗中享真情
新課程要求的評價體系是有利于學生發展,有利于教師發展,有利于學校發展的評價體系。因此我們的評價應該貼近學生的心靈,讓真誠的贊美帶給學生成功的體驗,讓學生的小臉始終洋溢著自信的笑容,讓激勵的話語帶給學生愛的希望,引導孩子走進老師期待的目光。
1.評價主體開放化。實施新課程要改變傳統評價中教師“獨攬大權”、“一錘定音”式的評價方式,樹立“人人都是參與者,個個都是評價者”的觀點:可以有交流式的學生互評;可以有反思式的學生自評;可以有反饋式的家長評價;可以有綜合性的教師評價;也可以有激勵性的展示評價。例如:學完了《三個小伙伴》后,我們公演了一場課本劇。評價時,我們先聽聽演員自己內心的感受,聽聽他們自我反思性的評價;聽聽活動小組中其他同學的評價,聽聽學生觀眾的評價;聽聽家長對這些演員綜合素質、參與熱情的評價;教師再作全程性的定量評價和定性評價。讓被評價者確切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也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的優點,能有決心、有信心地參與各類活動、做好各樣事情。
2.評價語言情感化。積極的情感,能使學生產生滿意、愉悅等積極的心態,成為推動學生學習的強大動力。例如:“你思考得真深!”“這話說得多好啊!你的知識面真廣,語言多豐富呀!” 這樣的評價十分關注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讓學生品嘗到學習的成功和喜悅,真正成為學生在語文天地里自由馳騁的“加油站”。
總之,只有拓展了語文學習的空間,給孩子一片自由廣闊的天空,孩子們才會像小鷹一樣搏擊長空,展翅翱翔。語文教學天地里“百花齊放春滿園”的日子正向我們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