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佳竹 孟梅


摘 要:大力發展農村專業合作組織,以專業合作社為紐帶,促進土地流轉,可以使小規模分散經營的農戶有效地聯合起來,這是目前行之有效的土地流轉新模式。農戶是土地流轉的主體,對農戶參與土地流轉模式意愿的研究有很重要的意義。本研究以國家關于土地流轉相關政策為研究背景,以農戶是否愿意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為出發點,通過建立Logistic回歸模型,探尋出影響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意愿的主要因素分別為家庭年總收入水平、戶主受教育程度、土地是否流轉、農產品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當地市場該農產品波動價格等。并在此基礎上提出幾點建議,以促進土地經營權的有序高效流轉。
關鍵詞:土地流轉;參與意愿;影響因素
中圖分類號:F310.0 文獻標識碼:A DOI編碼:10.3969/j.issn.1006-6500.2016.05.030
Analysis of Affection Factors of Yining County Farmers'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to "Land Circulation + Cooperative" Model
WU Jiazhu, MENG Mei
(School of Management, Xinjia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Urumqi, Xinjiang 830052, China)
Abstract: Vigorously develop the rural professional cooperative organizations, to the link of rural cooperatives, promote the land circulation, management of separate small-scale farmers effectively combined, this is the effective new model of land circulation. Farmers are the main body of land circulation, the research on the will of farmers involved in land circulation model has very important significance. This research with national policies related to land circulation as the research background, cooperatives to farmers willing to participate in land circulation as a starting point. By establishing a Logistic regression model, to find the main factors influencing is: year of the family income level, level of education, whether the land circulation, head of the household products accounted for the proportion of total household income, local market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 price fluctuations, etc. And based on this, advances several suggestions to promote the orderly and efficient circulation of land management.
Key words: land circulation;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affection factors
我國新時期的農村政策改革方向是農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我國土地流轉的歷程始于1984年,中央農村工作1號文件提出的“鼓勵土地逐步向種田能手集中”。此后,為了提倡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中央不斷的出臺相關的文件和法律[1]。而農業經濟發達的國家也用實踐證明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要靠土地流轉和適度規模經營的雙重作用[2]。在此背景下,土地流轉就成了發展適度規模和農業產業化的前提,政府也陸續出臺相關政策促進土地流轉,農村土地市場將會越來越開放,如何在保障農民權益的前提下促進土地合理有序流轉也就成了重中之重。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土地流轉的重視,土地流轉的模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3]。本文在傳統土地流轉模式的基礎上,以伊寧縣的“土地流轉+合作社”模式為例,研究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模式的意愿及影響因素。
1 調查區域概況與數據來源
1.1 區域概況
新疆大規模土地流轉起步于2008年,2011年新疆“十二五”規劃綱要提出,加快土地流轉是實現農牧業現代化的根本途徑[4]。想要實現規模經濟,加快城鄉經濟發展一體化,土地流轉是必然要求[5]。
2011年,伊寧縣薩地克于孜鄉274戶農民集資185萬成立了伊犁河谷首家土地流轉專業合作社——伊寧縣薩地克于孜鄉兆豐農業綜合開發專業合作社,創出了一條以土地流轉實現農民長期轉移、二次增收的發展道路,土地流轉合作社是一種“土地流轉+合作社”的新型土地流轉模式。“土地流轉+合作社”是在“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三者共同作用下進行運轉。這種模式的前提是保持原承包關系不變,農戶與龍頭企業分別折資入股加入合作社。從而破除了分散經營,土地集中實現規模經營,生產效益也得到提高,農民收入增加。
1.2 數據來源
本次調查選擇新疆伊寧縣作為調查地點,采用隨機抽樣、入戶調查的方式。調查共選擇了3個鄉鎮5個村,其中包括擁有土地流轉合作社的薩地克于孜村,沒有土地流轉合作社但土地流轉數較多的上薩地克于孜村、愉群翁村、拜什墩村和阿熱買里村。區域選擇具有代表性,基本能反映伊寧縣的總體情況。本次調查共發放調查問卷150份,各要素齊全的有效問卷133份,問卷調查的有效率為88.67%。
2 模型構建與變量選取
2.1 模型構建
本文研究的是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的意愿,結果就是兩種情況,即愿意加入或者不愿意加入。所以根據這一基本特征選擇二元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研究農戶加入“土地流轉+合作社”意愿的影響因素及影響程度具有較強的說服力。建立Logistic回歸分析模型:
根據(2-1)式,得到:
得到概率的函數與自變量之間的回歸線性模型:
式中:Pi為農戶愿意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的概率;Xi為第i個影響因素;βi為第i個影響因素的回歸系數;α為回歸截距,e為隨機擾動項。
2.2 變量的選擇
具體自變量的選取及描述統計分析見表1。
2.3 模型的回歸分析
為了準確分析調查數據,本文運用SPSS軟件對102個樣本的截面數據進行了二元 Logistic回歸處理。在10%的顯著性水平下,所選的12個指標最終對農戶參與土地流轉意愿有顯著影響的變量共8個,回歸結果見表2和表3。
模型匯總表(表2)表明,-2對數似然值為56.852,Cox-Snell R2值為0.504,Nagelkerke R2值為0.704,Cox-Snell R2是一種一般化的確定系數,是用來估計因變量的方差比率。Nagelkerke R2是Cox-Snell R2的調整值。如果這兩個值越大,說明模型的整體擬合性就越好,根據模型匯總的數值來看,給定模型的相關性較高,總體預測準確率很高,可以用于解釋分析。
表3中Hosmer和Lemeshow檢驗sig.=0.701>0.05,模型系數綜合檢驗中卡方為71.566,sig.=0.000<0.05,說明統計顯著,模型擬合效果很好,模型有意義。
通過表4模型回歸結果中可以看出通過顯著性檢驗的變量有8個。
2.4 顯著影響因素分析
2.4.1 家庭年總收入水平 家庭年總收入水平對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意愿的顯著水平是0.049,回歸系數是1.800。回歸系數為正,說明家庭年總收入水平越高農戶越愿意加入。家庭年總收入高,農戶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就越低,越不容易被束縛在土地上,農戶也有余力去參與嘗試新的流轉模式。
2.4.2 戶主受教育程度 戶主受教育程度對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意愿的顯著水平是0.004。由回歸系數可以看出文化程度與加入“土地流轉+合作社”呈正相關;農戶的受教育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農戶經營土地的能力和對土地流轉新模式的接受能力。因此,提高農戶的文化素質對土地流轉具有很大意義。
2.4.3 土地是否流轉 土地是否流轉的顯著水平與回歸系數分別是為0.004和-5.799。土地是否流轉與農戶是否愿意參與呈負相關,農戶的土地已經流轉對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的意愿就比較低。它屬于土地流轉的一種新模式,目的在于促進土地流轉,土地已經流轉過的農戶大部分認為再加入這種模式對自己沒有什么經濟上的利益及實質性的幫助,所以意愿不強烈。
2.4.4 農產品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 農產品占家庭總收入比重的顯著水平為0.041,回歸系數為-1.479。說明農產品占家庭收入的比重越大農戶越不愿意參與。農產品占家庭總收入的比重大說明家庭年總收入的主要來源是農業,農業所占的比重越大對土地的依賴程度就越大,或是農戶的非農技能水平較低。相較于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農戶還是愿意從事農業生產以保證自己的家庭收入穩定。
2.4.5 當地市場該農產品的波動價格 當地市場該農產品波動價格的回歸系數為正,說明農產品波動價格越明顯農戶越想加入“土地流轉+合作社”。農產品波動價格影響著大部分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戶家庭收入,價格波動幅度大,對家庭收入的影響也大。價格的增長和降低不可預知,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的農戶會承擔一定的風險,所以他們會想要降低農業在收入上所占的比重。
2.4.6 對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合作社的了解 對土地流轉、“土地流轉+合作社”的了解程度的回歸系數都為正,對兩者的了解程度越高加入意愿也越高。只有在了解土地流轉和“土地流轉+合作社”的基礎上,才能發現土地流轉合作社是否對農戶起到正面的積極的作用。農戶對兩者一知半解或者干脆不太了解的情況下,選擇土地流轉或者加入的意愿就會很低。
2.4.7 當地政府是否經常宣傳鼓勵農戶加入土地流轉合作社 當地政府是否經常宣傳鼓勵農戶參與的影響比較大,其顯著水平為0.001而且是正相關。說明政府的宣傳到位,農戶對其了解程度就會加深。再加之政府的鼓勵加入,就會出臺一系列惠民的政策,農戶越了解這些政策,加入的意愿也就更強烈。
3 對策建議
以伊寧縣為例,實證分析了影響農戶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模式意愿的影響因素。首先,將農戶參與意愿的影響因素確定為12個,其次建立了影響因素模型。最后,利用Logistic對參與“土地流轉+合作社”模式的影響因素進行實證分析。結果發現有8個因素與農戶的參與意愿呈顯著影響關系。由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3.1 完善農村社會保障體系
建立完善的農村社會保障制度是重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制度最重要的外部條件,可以達到強化土地的資本功能弱化其保障功能,從而避免當經營權流轉達到一定程度時出現的土地兼并或者高度集中對失地農民產生的生存危機。
3.2 完善土地流轉合作社內部運行機制,規范自身建設
建立真正的民主管理制度,貫徹和落實相關法規對社員民主監督權利的規定。
3.3 充分發揮政府的引導支持作用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建立風險損失補償機制,減輕自然災害與市場風險對農民的影響。
3.4 加大對農民非技能培訓,提升農民自身素質
農民的再就業可以有效地解決農村剩余勞動力問題。農民自身素質高,再就業范圍也廣。
3.5 優化區域產業結構,拓展農民就業空間
積極拓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就業渠道,為農村剩余勞動力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為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的流轉消除后顧之憂[6-9]。
參考文獻:
[1] 任朋朋,張丹華,侯愛敏.有關我國農村土地流轉的文獻綜述[J].山東省農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2,29(1):43-46.
[2] 臧真柱.土地流轉在合作社中的實踐研究[J].現代企業教育,2009(18):67-68.
[3] 劉衛柏.基于Logistic模型的中部地區農村土地流轉意愿分析——來自湖南百村千戶調查的實證研究[J].求索,2011(9):81-83.
[4] 趙慧杰,孟梅.阿勒泰市人工牧草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的調查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5(6):143-144, 178.
[5] 阿不都艾尼·阿吾提.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研究——以新疆為例[J].生產力研究,2009(14):27-29, 33.
[6] 陳寒冰.論我國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法律保障機制的完善[J].湖北社會科學,2012,29(7):165-167.
[7] 韋彩玲.土地流轉“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民”模式的潛在問題及對策研究[J].甘肅社會科學,2012(6):236-239.
[8] 高利興.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入股、抵押問題研究[D].蘭州:蘭州大學,2012.
[9] 張晨.新疆農村土地流轉模式的博弈分析[J].新疆財經大學學報,2014(1):19-27.
[10] 牟安平,郭青霞. 黃土丘陵山區農戶土地流轉意愿影響因素分析[J].山西農業科學,2015(10):1344-1348.
[11] 梁山,米明珠,許月明. 農村土地規模經營的影響因素分析與對策建議[J].河南農業科學,2013(4):188-192.
[12] 許亞芬. 制約農村土地流轉的主要因素及對策[J].內蒙古農業科技,2008(3):101-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