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偉
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較抽象,但所闡述的內容卻是嚴肅的真理,要使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原理被學生所接受,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巧妙的使用幽默的語言及學生身邊的事例,刺激學生,激發學生。這樣,既可以給緊張、沉悶、呆板、乏味的課堂氣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的進入樂學的狀態。當前,思想政治課教學,由于教材內容抽象乏味以及學生學習動機、目的不明等因素的影響,學生學習興趣不濃,造成教學效果低下,難以實現思想政治課的智育和德育雙重功能,已成為目前思想政治課教學面臨的一個嚴重問題。 要使政治課真正受學生歡迎,政治教師除提高自身素質外,還必須進行思想政治課課堂教學改革。下面就是從事教育教學幾年來我對培養學習興趣提出的幾點淺見。
一、講究語言幽默藝術,誘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幽默的基本特征之一就是趣味性,它與學生的學習興趣密切相關。教師巧妙地使用幽默技巧就會引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枯燥乏味的學習變成一種精神享受。我國著名的教育改革家魏書生指出:每堂課都應充滿學生的笑聲。良好的課堂氣氛不是鴉雀無聲,而應該是充滿笑聲;學生在一堂課中感受的不是壓抑和沉悶,而應該是輕松和愉快。法國演講家雷曼麥有句名言:“用幽默的方式說出嚴肅的真理,比直截了當提出更容易讓人接受。”思想政治課中的概念,原理都比較抽象,但所闡述的內容卻是嚴肅的真理。要使這些抽象枯燥的概念、原理被學生所接受,老師在教學中就要巧妙的使用幽默的語言及學生身邊的事例,刺激學生,激發學生。這樣,既可以給緊張、沉悶、呆板、乏味的課堂氣氛注入活力,又可以形成寬松、愉快、和諧的學習氛圍,使學生自覺的進入樂學的狀態。
二、利用多種教學手段,激發學生的求知欲
第一:電教媒體。現代教學論認為: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是建立在對客觀事物感知的基礎上的。教學中運用富有直觀性的電教媒體有助于解決名詞術語脫離事物,抽象概念脫離具體形象,理解脫離感知的矛盾,有助于吸引學生的注意,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第二:寓言、典故。思想政治課的許多觀點深奧抽象,而寓言典故則具有具體形象、生動有趣的特點。因此,在剖析觀點時,適當地引用一些寓言典故,能使枯燥的內容具體化、形象化、通俗化、趣味化,做到寓教于樂。例如:用“拔苗助長”的寓言說明客觀規律性和主觀能動性的關系;用“塞翁失馬”的典故說明矛盾雙方相互轉化的原理。用“城門失火,殃及池魚”、“唇亡齒寒”說明普遍聯系的原理等充滿藝術魅力,學生才有學習興趣。當然,激發學生興趣的教學手段遠非以上列舉的數種,運用這些手段,思想政治課才會上得生動活潑,
三、不斷的完善、豐富自己,提高教師自身綜合素質
第一、要優化教師形象,提高人格魅力
“身教最為貴,知行不可分。”作為一名政治教師,應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完美的人格。如果政治老師的師德與學生的期望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學生就會對政治課內容的科學性、可信性產生懷疑。相反,如果老師的師德形象與學生期望一致,或者更好,學生就會由敬佩老師的人格而堅信政治課的科學性,堅信思想政治課對人的全面發展的重要作用,從而對思想政治課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
第二、要了解學生,增強教與學的和諧性
在改革開放的時代,中學生的心理受到社會變化發展的制約。日益增加的信息傳播渠道,使各種價值觀、政治文化思潮及生活方式和傳統觀念交織在一起向他們滲透,市場經濟的沖擊波也在不斷向他們輻射。為此,我們必須徹底改變政治課教學照本宣科的狀況,在理通教材的基礎上,從社會生活中廣泛收集活生生的現實材料,如國際的、國內的、歷史的、現實的、政治的、經濟的、文化的信息,和教材有關內容聯系起來,引起他們的興趣。
第三、要積累豐富的材料
思想政治課要受到學生的歡迎,必須汲取書報、電視、廣播等的營養,積累社會生活中的所見所聞,將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統地進行編碼,貯存起來,隨時可用。這樣就不至于使政治課上得干巴巴的枯燥乏味。
托爾斯泰說過:“成功的教學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蘇霍姆林斯基也認為:教師應當始終把引發學習和發展的內在動力即個性興趣和求知欲擺在首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各科都要注意的問題,作為思想政治課來講更為重要。 因此,要使馬克思主義始終牢固的占有思想陣地,政治教師任重而道遠,我們必須全身心的付出和投入,從課堂抓起,從點滴抓起,從培養學生興趣抓起,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培養合格的后備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