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福秀
摘 要:新《綱要》中多次使用“喜歡”“樂意”“體驗”“感受”等詞語,既突出了對幼兒情感、興趣、態度等方面發展的重視,也體現了重視幼兒學習主體作用的新理念。教育者都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應該是老師教育孩子的第一課。只有先有了學習興趣,孩子才會主動思考,積極關注,并自覺投入到學習行動之中。因此對于幼兒老師來說,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要想方設法地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培養孩子的學習積極性。那么,我們如何做,才能有效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呢?
關鍵詞:有效激發;幼兒 ;學習;興趣
俗話說:“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幼兒園的孩子正處在人生最重要的時期,也是影響孩子一生的啟蒙時期, 需要老師、家長的言傳身教,以身作則,但是,僅僅這樣還是遠遠不夠的。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多寡,能夠決定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孩子們積極探究我們所生存的這個“未知”世界的動力源泉,是組織孩子們開展各項活動的前提和保障。在教育學上,興趣可分成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在幼兒的實際活動當中,直接興趣和間接興趣是可以相互轉換的,有時甚至會是互為一體的。因此,不管是滿足幼兒直接興趣的“生成”活動,還是激發幼兒間接興趣的“預設”活動,都是幼兒當前需要的,是受幼兒歡迎的,有益于幼兒積累經驗,能適應幼兒發展的活動。
一、開擴視野,激發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孩子如果沒有機會接觸世界上各種奇妙的事物,他們很難對外界產生興趣,父母也就可能很難找出孩子的興趣。因此,父母應該創造機會擴展孩子的視野。
當發現孩子遇上了一些令他雙眼發光的事物時,這種興趣就值得培養,父母應該鼓勵他們去探索,而不是因為某些原因去回避這些問題,或者轉移話題,這樣似乎剝奪了幼兒好奇的權利。當他們感興趣、好奇的時候權利受到了限制,以至于失去了興趣。其實在生活中,老師應該對孩子多進行鼓勵,在他們對一件事物很認真時,在他們取得了一點點兒的小進步時,我們應該多給他們一些鼓勵和認可。
有很多小孩子,在剛剛進入幼兒園小班時,在吃午飯時,都不會自己進餐,可是突然有一天他跑到你面前告訴你“老師,今天是我自己吃完飯的。”這時老師的反映應該是很高興,然后給予這個小孩肯定和鼓勵的眼神和話語,那么我相信,在接下去的時間里,這個小孩將會越來越能干;因為他的努力,他的進步,得到了認可;恰恰相反,如果一個孩子在生活中,不管做什么事情,經常被老師所忽視,對他的進步視而不見,那么這一孩子將對這些事物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也許在日后的生活學習中,提不起那種興致,慢慢的學習落后于其他的孩子。
二、巧妙引導,找到學習自信
每個孩子都是落在人間的天使。興趣是一個人經常趨向于認識、掌握事物力求于某種活動,并且有積極的情緒色彩的心理傾向,連心理的情緒色彩都失去了,那么還怎能看見美麗的事物呢?孩子的內心世界很童真,很單純;其實只要一個眼神,一個小小的動作,一句簡短的話語,就可以培養起他們做一些事情的態度與看法。他們就愿意試著去改變,他們便開始對某件事物產生興趣,從而進行摸索。
新《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教育應尊重幼兒的人格和權利,尊重幼兒身心發展的規律和學習特點,以游戲為基本活動,關注個別差異促進每個幼兒富有個性地發展。”《綱要》中的這一精神以及關于社會教育的具體內容和要求,有助于我們反思當前的規則教育。規則教育從屬于社會教育,是社會教育中關于培養幼兒良好習慣、合作意識、初步的責任感和幫助幼兒“理解并遵守日常生活中基本的社會行為規則”方面的教育。
三、充分尊重,聆聽內心世界
孩子的世界是充滿陽光的。很多家長常常把孩子在暑假期間報名參加很多的所謂興趣班。可是他們根本就沒有想過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興趣班。他們只是認為,孩子學的越多,那么就越能跟得上社會、不會落后于他人。他們往往忽視了“興趣班,興趣班,‘興趣的所在”他們在報名的同時忽視了孩子們的意見,往往沒有去尊重孩子們的思想。
其實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思想,自己想去接觸的事物,在這個時候,老師和家長就應該去聆聽他們的內心世界,站在他們的角度去思考問題。所以,老師培養孩子的興趣要多樣化,但不能太濫,要讓孩子專心致志地集中到一兩門主要興趣上,而把其他的興趣作為一般愛好就行。老師和家長只有認識到這一點,把它們區分開來,才能有效地對孩子興趣加以引導和培養。
四、真正信任,培養自豪之感
信任是最美麗的花朵。在一次實習當中,執教老師提了一個有點難度的問題,一時沒人敢舉手回答。活動現場很安靜,老師有點緊張,她試問:哪個小朋友能回答這個問題?答錯了也沒關系。勇敢的舉起手好嗎?"在老師的鼓勵下,一個小女孩膽怯的舉起手來,但是這位老師并沒有馬上讓她回答,而是又說了一遍:“哪個小朋友愿意回答這個問題?”小女孩著急了,把手舉的更高,老師只好讓她回答了。可是小女孩回答得結結巴巴,老師聽的心不在焉,沒等小女孩說完就迫不及待地請另一個并未舉手的孩子回答。小女孩坐下后明顯覺得很不開心,很是失落。后來,老師又提了幾個簡單的問題,孩子們都踴躍回答,氣氛非常活躍,只有那個原先舉手的小女孩像做錯了事一樣始終低著頭,再也沒舉過手。我想:如果在小女孩回答問題后,這位老師能針對她的回答作適當點評,對她的勇敢精神給予表揚,那么小女孩后面的表現肯定會不一樣。如果老師能更細心一點,體會到小女孩那一刻的感覺;幫助她獲得成功感,那么她對學習必定會更加充滿信心。遺憾的是,老師沒有那么做。
總而言之,在幼兒園階段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良好的學習習慣比掌握知識更重要。老師不應以讓孩子說出標準的答案和目標,而應重視孩子是否積極思考,勇于表達;當孩子勇敢地舉起小手時,老師們一定要給予關注和鼓勵,呵護和支持,因為這往往是培養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好時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