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霞
摘 要:語文老師上課,則上對一個個零散知識點的講解分析,教學生字新詞,到概括主要內容,指導分段,概括段意,逐節講解課文,歸納中心思想等等。如果說將數學課比喻為在一堂課里挖深一個洞,那么語文課在一堂課里挖下許多洞,至于挖得深淺如何,則是另外一回事了。于是,語文課被評價為“耗時多,效率低”。
關鍵詞:整體;混合;教學
知識的規律是不可能從一個知識點去揭示的,而是從許多相同的、相關的、相似的內容上抽象概括出來的,即所謂觸類旁通。優化教學結構,強化教學內容,可從根本上便于學生掌握規律。那如何將語文教學中那零散的知識點化為知識塊或知識鏈,從而改變學生的認知結構,提高他們的學習能力呢?本學期,我嘗試著采用了單元整體混合式教學法,效果不錯。
所謂單元整體混合教學法,就是根據單元教學目標,在一個課時內幾篇課文進行同步教學,俗稱“一鍋煮”。課前讓學生充分預習好整個單元的課文,將課文讀熟,課中以學生自學探究為主,逐步落實各個知識點和訓練點,談談我在單元整體混合式教學中的幾點做法。
第一階段,初步感知課文,集中學習生字詞語。
1.根據課題了解課文主要內容
(1)出示這單元的三篇課文題目:《雨中》、《當飛機遇險的時候》、《羅盛教》。根據課題猜測課文的主要內容。
(2)略讀三篇課文,完成填空:《雨中》主要寫(誰)在雨中為姑娘(干什么);《當飛機遇險的時候》主要寫(誰)在飛機遇險的時候(怎么樣);《羅盛教》主要寫羅盛教(怎么樣)。
(3)逐篇交流反饋,初步歸納出幾篇文章的主要內容。
(4)總結抓課題概括課文主要內容的學習方法。
抓課題概括主要內容是學生進行閱讀活動必不可少的方法。它可以幫助學生快速了解主要內容。而“學習略讀,粗知課文大意”,是《語文課程標準》對三、四年級提出的又一閱讀要求,可以節省時間,又在較短的時間里讀較多的書,獲得較多的信息。
2.整體學習生字詞語
(1)出示歸類的詞語,分為名詞、動詞、擬聲詞等,如a、籮筐、卡車、轎車、雨簾、周恩來、螺旋槳、機械、羅盛教、窟窿b、蹬車、皺眉、焦慮、嬉笑、安葬、繼續、命令、封鎖、下墜、一哄而散c、嘟嘟、喀嚓d、黃澄澄、濕漉漉e、層層疊疊。
(2)要求讀準字音。請去掉已經在課外閱讀中掌握的詞語,將難念的詞語多讀幾遍。小組交流學習,全班交流反饋。
(3)多種形式理解詞語。
哪些詞語的意思你已經在課外閱讀里理解了?請劃去這些詞語。圈出你還不理解的詞語,運用查字典,聯系上下文,聯系生活實際,找近義詞、反義詞等方法來理解。
(4)記住字形。按不同的漢字結構給生字歸類,引導學生按形聲字的造字規律,用“加一加”“減一減”聯想等方法,快速地記住生字,當堂聽寫。
(5)指導寫字。重點指導結構復雜的“葬”“窟窿”“僵”“疊”“衡”
3.讀熟課文。
在小學四年級,識字仍是一個教學重點。學生已有了一定的識字能力,不需要教師花費很大的精力,關鍵是教給記憶方法。識字中強調“哪些字詞你已經認識了”這個問題,使學生以多識字為榮,養成主動識字的習慣。理解詞語重視培養學生主動獨立理解詞語能力。
第二階段,熟悉本組課文,集中進行單元閱讀訓練。
第七冊第二單元的單元閱讀訓練是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1)教給概念:什么是事情的發展順序?什么是起因、經過、結果?
(2)出示三篇課文的主要內容:
《雨中》講述了人們在雨中為姑娘撿蘋果的故事。
《當飛機遇險的時候》寫周恩來在當飛機遇險的時候讓傘包的故事。
《羅盛教》寫羅盛教為救落水的朝鮮兒童而犧牲的故事。
請根據主要內容初步確定這三件事的起因、經過和結果。小組討論交流。全班交流評價。
(3)略讀課文,按事情的發展順序給課文分段。
自行探究,小組交流,全班交流。對有爭議的段落仔細研讀。
(4)補充課外閱讀材料,進行分段練習。
分段是語文的一種基本能力。在培養這種能力的同時發展學生語文研究能力,讓他們學會自行探究自我嘗試,學會與同學合作。
第三階段,以寫帶讀,欣賞課文精彩片段,學習寫法。
本組課文都是記事的,從指導學生如何寫好一件事出發,抓住課文中精彩的片段,以欣賞人物的語言、行動為著手點,體會文章用詞的精確生動。再指導寫好一件事需要將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教給欣賞課文的方法:寫事的文章,重點是如何把事情的經過寫具體。這三篇課文又是如何將事情的經過寫具體的?
以《當飛機遇險的時候》為例,指導欣賞課文。
(1)出示一段去掉最能體現人物品質的重點詞句的話,請學生與原文進行比較,說說兩段話有什么不同?那一段好,為什么?
“大家正在忙著背傘包,忽然聽到一個小女孩的哭聲。周恩來同志從搖擺不定的機艙一頭走到她面前。原來小揚眉的座位上沒有傘包,她急得哭了。周恩來解下傘包給小揚眉,還鼓勵她。大家看到周恩來同志不顧自己的安危,把傘包讓給小揚眉,都要把自己的傘包讓給他,周恩來拒絕了。”
(2)自學后,小組交流討論。全班交流反饋,引導學生揣摩出重點詞句能更準確生動地表現人物品質,然后朗讀體會。
(3)完成課堂練習
(4)小節學法:要想把經過寫具體,必須要將最能表現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寫具體。
學法遷移,指導學習《雨中》。
(1)小組討論交流:在課文中找出人物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體會這些詞語的精妙之處。
(2)交流反饋后指導感情朗讀。
(3)完成課堂練習。
自學《羅盛教》,完成課堂練習。
(1)自我嘗試。
(2)匯報自學情況。
導寫:記一件事,注意將事情的經過寫具體。
在欣賞課文精彩段落的時候,注意學法指導、遷移和運用,讓學生在閱讀中自讀自悟,培養他們獨立揣摩領悟文章重點詞句的能力。
這種混合式的單元整體教學打破了傳統的教學單元教學模式。比較適用于幾篇結構相類似的文章。教學之前,要讓學生充分地預習每篇文章,將課文讀熟,在有一定自悟的基礎上,在進行適當的點撥、練習,所化的時間少,收獲的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