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朝艷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語文教材的內容由許多課文組成,其中包含著許多知識領域:人文、地理、科技以及社會環境等等,可以豐富語文課堂的教學。從小學生的角度來看,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具體實際情況,對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進行量化,教師在對學生的語文閱讀興趣進行培養的時候,既要保證不占用學生的其他時間,又要保證能夠提高小學生的語文素質,因此需要不斷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本閱讀
一、課本閱讀量研究的提出
根據教育部2011年版的《語文課程標準》規定。小學一年級到六年級的閱讀量應該達到背誦優秀詩文160篇,課外的1閱讀量應達到145萬字以上,該規定對于不同年級閱讀量的要求也有明確的規定。例如,小學一年級到二年級,優秀詩文的背誦數量要達到50篇.課外的閱讀量應超過5萬字。如此規定是為了給小學生學習語言知識打下一個良好的基礎,大量的背誦與閱讀能很好地加強小學生的語言功底,也是學好語言類知識的必經之路。語文課本閱讀量的制定為編寫語文課本的工作人員提供了很好的參考,小學生的語文課本在不同年級的背誦篇章也有了一定程度的標準。但是,沒有語文課本的閱讀量標準,只是提到了課外與課本的背誦量,那么究竟在小學生上學期間,課本的閱讀量要達到多少,才能對學生的語言知識學習有一定的幫助作用呢?這個問題目前還很難有一個準確的答案。由于每個學生的學習能力與方式方法都不一樣,所以對于教師來講,這個標準就一定要掌握得恰到好處。教師有必要掌握課堂教學的進度,否則就會完不成教學任務,這就需要學生與教師的課程要保持一致。因此,小學生的語文課本閱讀量一定要安排得合理,否則就會造成學生的學習壓力增大,使學生懼怕對語文的學習。一旦出現這種情況,不但無法達到預期的效果,反倒適得其反了。基于以上種種情況,小學生的課本閱讀量問題是很有必要進行研究的,研究成果也可以為語文教材編寫者開展工作提供幫助。
二、小學生語文課本閱讀量現狀
(1)學生閱讀兩極化明顯。小學生的普遍特點就是,知識基礎良莠不齊。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語文閱讀的難度,不利于學生閱讀量的積累。小學語文教師往往忽視學生的個體差異性,進行課本閱讀時,往往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法,這樣的課堂趣味性不足,氣氛沉悶,學生閱讀興趣非常低。教師“填鴨式”的教學模式,在忽視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無法做到因材施教。閱讀基礎好的學生,覺得知識太簡單,不喜歡學習,閱讀基礎差的學生,覺得知識太難,學不會。那么久而久之,語文基礎好的學生與基礎稍差一點的學生之間,其語文水平差距就會越來越大,從而形成語文課本閱讀兩極化明顯的現狀。
(2)教學目標不明確,閱讀課時較少。在小學生語文課本閱讀教學中,還存在一個較為嚴重的問題就是教學目標模糊、不具體,缺乏一定的針對性。這樣的教學模式,所帶來的后果就是學生雖然讀了文章,但是對其中的道理以及知識要點認識得并不夠深刻,很多好的詞句沒有被挖掘出來,閱讀本身失去了意義。另外,大部分的小學中針對閱讀課程的設置較少,課時不夠,教師閱讀教育思想淡化等都制約著學生閱讀量無法提高。
三、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思考
(1)適當的閱讀量是外在因素。保證一定的閱讀量是必不可少的,看1~6年級的課本,每一冊的閱讀量都有所變化。閱讀量不能太小,太小對小學生起不到應有的作用,但也不可過多,大篇幅的閱讀會打擊學生的興趣。因此,保證適度的閱讀量是一個重要方面。
(2)提高閱讀質量是根本要求。只是一味地強調數量是不夠的。除了量的積累以外,還需要質的飛躍。保證閱讀的質量是對學生閱讀的根本要求。閱讀時不可三心二意,不可一目十行,要區別好泛讀和精讀。在做閱讀理解時需要第一遍泛讀,第二遍精讀,第三遍帶著問題讀。而小學生在進行普通閱讀時,主要解決的是生字詞和優美段落的賞析,以及高年級學生對文章主旨和作者思想感情的把握。根據學生不同的年齡水平,教師會有不同的要求。小學生應把主要精力放在讀上,并非放在對問題的解答上。在小學生這一階段,并不是培養答題的技巧或是速度,而是培養起閱讀的興趣以及如何更專注地閱讀。豐富自己的視野和生活才是小學生應該做的。
(3)閱讀后的思考。閱讀后的思考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在閱讀時,不要先將問題丟給學生,應讓學生專心閱讀。但在學生讀完之后,老師應給出幾個思考性的問題讓學生思考。一方面是檢驗學生的閱讀質量,另一方面是促進學生的思維能力,為以后的閱讀能力打好基礎。
(4)增加專門的閱讀時間。學科數量的增加擠占了閱讀的時間,但閱讀不可馬虎,不可隨意遷就,應拿出專門的時間讓學生進行閱讀。這樣不僅能提高學生的專注度,還能讓學生真正享受閱讀的樂趣。
(5)將聽、說、讀、寫引入閱讀。聽、說、讀、寫一直是語文學習中一個很重要的方面,在閱讀中利用起來,勢必會大大提高閱讀的質量。教師可以將一篇文章的錄音在課堂上放給學生們聽,然后讓學生自己閱讀領會,在讀的過程中讓學生把好詞妙句畫出來,學生可以在課后將閱讀時畫出的詞句整理到摘抄本上。教師也可以挑選出重點段落讓學生朗誦,或者讓同學分小組進行人物對話,進而激發學生的閱讀興趣,也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文章。經過以上步驟,就能很好地將聽、說、讀、寫結合起來。
閱讀量的積累對小學生今后的學習、生活與工作都有著密不可分的聯系,切不可以兒戲置之,教師應從實際情況出發,結合多方面的因素來提高學生的閱讀量。本文對小學生語文課本閱讀量現狀及問題進行了思考,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提升語文的綜合能力,幫助學生儲備知識,為以后步入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參考文獻:
[1]張麗華,梁艷玲淺議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狀與思考[期刊論文]-新課程·上旬,2015(02)
[2]田淑英探究人教版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現狀及思考[期刊論文]-考試周刊,2015(18)
[3]劉麗芹小學語文課本閱讀量的現狀與思考[期刊論文]-新課程學習·上旬,2013(11)
[4]張代小現階段小學語文課文閱讀量的現狀與思考研究[期刊論文]-都市家教(上半月),2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