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蓉
摘 要:伴隨著社會的進步,傳統的教學模式早已不能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因而傳統的“填鴨式”教學逐漸退出課堂教學的舞臺。作為一線教師,將小學生擺在課堂的中心位置,構建小學生喜歡的課堂結構,成為我們不懈追求的目標。教學實踐中,我發現聯系生活實際,不但能夠激發小學生數學學習興趣,而且能夠開拓小學生思維,培養其各方面的能力。
關鍵詞:生活實際;小學;數學
多年的小學數學教學實踐證明,“滿堂灌”的教學模式,把小學生當作接受知識的容器,他們被迫接受知識,既無學習興趣可言,也無學習動力可尋,課堂教學效果不容樂觀,小學生的素質和能力的培養更是無從談起。
因而,更新教學方式方法,找到小學生感興趣的教學形式,以提高課堂效果成為當務之急。于是,我在教學實踐中大膽嘗試,聯系生活實際進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居然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靈活應用教材,將生活中的題材引入數學課堂,激發學生的數學學習興趣
我們要始終認識到,學習數學是為生活服務的。數學教育是要學生獲得作為一個公民所必須的基本數學知識和技能,為學生終身可持續發展打好基礎,必須開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鮮活題材引入學習數學的大課堂。然而,現行教材中,往往出現題目老化,數據過時,離學生的生活實際較為遙遠的情況,如:加工零件、修路等方面的知識,與信息技術發展迅猛的今天相比,教材的更新顯然不能適應新形式的要求。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聯系生活實際,吸收并引進與現代生活,科技等密切相關的具有時代性、地方性的數學信息資料來處理教材,整理教材,重組教材內容。例如:在今年的全國數學年會上,一老師在上《列方程解應用題》這一節課,教師圍繞一個“今天我當家”這樣一個小主題,根據當家必須買菜,做飯,打掃衛生等具體事情,結合錢、時間、如何安排等具體情況,設計了一系列的數學方程應用題,如要如何統籌安排買菜做飯的時間、買菜的時候用同樣的錢可以買哪些不同的菜……。這樣就把教材中缺少生活氣息的題材改編成了學生感興趣的、活生生的題目,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生活中,讓學生發現數學就在自己身邊,從而提高學生用數學思想來看待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加強數學實踐活動,增強學生數學意識
傳統的小學數學教學,教師以傳授知識為主,忽視了實踐活動的開展。為了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初步接觸和逐漸掌握數學思想,不斷增強數學意識,就必須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加強實踐活動,使學生有更多的機會接觸生活和生產實踐中的數學問題,認識現實中的問題和數學問題之間的聯系與區別。例如:在教學《利息和利率》這一課時,可以利用活動課的時間帶學生到銀行去參觀,并以自己的壓歲錢為例,讓學生模擬儲蓄、取錢,觀察銀行周圍環境,特別要記錄的是銀行的利率,學生記的時候就開始產生問題了,“利率是什么啊?”“為什么銀行的利率會不同啊 ……”。對于學生這些問題我微笑不答,表揚他們觀察得很仔細,然后就讓他們帶著問題去預習新課,到上課的時候學生由于是自己發現問題,自己來解決問題,從而找到符合實際需要的儲蓄方式。這樣學生培養養成留心周圍事物,有意識的用數學的觀點去認識周圍事物的習慣,并自覺把所學習的知識與現實中的事物建立聯系。又如:美國四年級“小數”這單元的引言是這樣的:珍妮·陳在一個體操隊,她每周大約要訓練15個小時。珍妮最出色的項目是平衡木。平衡木的寬度大約有2厘米。最初珍妮是在地上畫的一條“平衡木”上開始練習一套新的動作,然后再到一個很低的平衡木上做這套動作。經過一段訓練之后,她就準備好了在標準的平衡木上做那套動作。標準平衡木的高度大約是1.19米。珍妮平時訓練得很辛苦,時常累得筋疲力盡,甚至她有時懷疑這樣辛苦是不是值得。但所取得的成績告訴她,努力沒有白費。一次珍妮所在的那個隊得了冠軍。她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體操得了7.95分。這時珍妮覺得世界上再也沒有什么比這更好。這是一個小故事,這樣設計獨具匠心,不但可使學生獲取體操方面的知識,而且循序漸進的訓練方式、孜孜以求的頑強意志,對學生的學習又能起到啟迪、激勵的作用,同時從這可以讓學生衍生出多個數學問題,如“平衡木有多寬?”、“畫一條與平衡木寬度相等的線段”、“珍妮的平衡木得了9.35分,自由體操得了7.95分,珍妮那項得分高?”、“珍妮兩項比賽的總得分是多少?”這樣讓學生自己發現的問題富有魅力,對于提高學生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學生的積極性都十分的重要。
三、挖掘生活中的數學問題,訓練學生數學思考方法
數學雖然源自生活實際,可是,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和生活中的問題是截然不同的。數學教材中的問題多是經過簡單化或數學化了的問題,為了使學生更好的了解數學的思考方法,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必須善于發現和挖掘生活中的一些具有發散性和趣味性的問題。例如在教學《工程問題》之后,可以出一道這樣的題目:陳老師帶了一些錢去買一套上、下兩冊的書,他帶的錢如果只買上冊,恰好能買20本,如果只買下冊恰好能買30本。那么他帶的錢能買幾套這樣的從書?這道題目突破了常規“工程問題”的命題方式,提高了命題的趣味性和生活性,學生在思考這類問題的時候,就要能夠舉一反三,學以致用,提高了解決問題的靈活性。又如:在進行《年、月、日》教學后,可以出這樣一道思考題:爸爸去外地出差了,王玲在家一天天的數日子,等著他快點回來,兩個月后,爸爸回來了,猜猜王玲一共數了多少天?這里要結合生活實際,考慮到鄰近兩個月有可能出現的幾種情況,答案也是多樣化。這樣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學, 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提高解題的技巧,培養學生根據實際情況來解決問題的能力。
四、結語
總之,數學本源于生活,人們學習它也是為生活服務的。因而,將小學數學聯系生活實際是教師的明智之選。教學問題解決的方法很多,它們之間既有聯系也有差別,教學中教師應該結合生活實際,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讓學生真正體會到數學學習的趣味性和實用性, 使學生發現生活數學,喜歡數學, 讓數學課堂教學適應社會生活實際,從而培養出一批真正適應未來社會需要的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