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華
【摘 要】泵站是農業生產中不可或缺的基礎設施,通過對本縣區泵站運行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找出相應較好的管理對策,確保其更好的為農業服務,實現泵站的應有作用。
【關鍵詞】泵站;運行;管理;維護
引言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是國家基礎設施的主要組成部分,而泵站又是水利工程建設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主要承擔區域的防洪排澇、灌溉抗旱、調水供水等工作重任。惠農區位于寧夏青銅峽灌區稍段,其泵站的主要用途是灌區的防洪排澇、灌溉抗旱,類型有灌溉揚水泵站、對合理配置水資源,降低地下水位、低洼鹽堿地改造起著積極的作用,泵站與其他水利工程建設不同,無需修建擋水建筑物和引水建筑物,還不會影響環境和其他資源,受自然條件影響小,投資較少,生產成本低,便于投入使用。在泵站在平時的運行中,運行管理、維修養護、經費籌措、安全責任等各種因素制約泵站建設運行工作的正常開展。因此,對泵站進行科學的管理,提高運行效率成為泵站管理人員未來管理工作的重點之一。
1.當前我區泵站存在的主要問題
惠農區共有排灌泵站22座,總裝機容量3108kw,其中灌溉泵站6座,裝機27臺套,裝機容量2387kw,排水泵站16座,裝機34臺套,裝機容量721kw,灌溉泵站建設與上世紀90年代,排水泵站建設與上世紀70-80年代,經過多年的運行,根據實際對泵站進行重新優化改造。由過去的短溝小站優化調整為目前的規模,這些灌排泵站的運行為我區農業生產的發展發揮著重要作用。但由于種種原因,很多泵站工程的運行管理仍然存在著諸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運行設備存在的隱患
作為主要的灌溉排澇設備,惠農區泵站電泵設備采用的是國產低電壓混流泵和軸流泵,特別是軸流泵結構特殊,保養工作難度大,而由于設備長期運行使用,維護保養工作跟不上,目前工作效率已有所下降,電泵電動機的轉子磁場是靠電源取得的無功功率,系統中缺乏無功功率時就會造成低功率因素運行和電壓下降,使電器設備容量得不到充分發揮,所以,在電網中要設置一些無功補償裝置來補充無功功率,以保證用電設備在額定電壓下工作,泵站用電的功率因素只有70%,無功功率補償量不足,電能使用率低,損失大,降低泵站工作效率。部分泵站地處低洼地帶,潮濕、鹽堿侵蝕的作用,泵站的電氣設備維護不到位,變配電房地面、電控柜排風補暢,易引起電阻的接線觸電接觸不良,氧化發熱,給運行管理帶來較大隱患。
1.2技術落后,自動化程度不高
一些泵站缺乏自動化的監控系統,設備和信息處理也沒有實現現代化,泵站機組不匹配,難以實現高效運行,調度問題層出不窮,由于缺乏完善的管理技術,加上管理資金的缺乏,已經淘汰的設備得不到更新,從總體上看,我區泵站的管理手段還比較落后與我國東南部地區的泵站管理相比,其管理手段,現代化技術都有明顯的差距,參差不齊。
1.3管理意識淡薄,管理水平不高
水利工程長期存在“重建輕管”現象,特別是使用不頻繁、作用不很重要的泵站,也有不少人認為,中小型泵站容量不是很大,對這些泵站采用優化運行的方法很難收到很大的節能效果,另外,多數泵站管理人員是當地農民中聘用的,文化層次偏低,加之管理費用有限,工資待遇差,難以吸引年輕文化層次較高,業務能力強的人員,造成管理水平不高,技術手段落后,無法跟上現代化的步伐。
1.4運行經費不足,維修改造難以實施
我區排水泵站都是公益性的,運行維護經費無法從受益農戶中籌集。由于地方財政緊張,每年安排的經費只能維持正常的運行費用和管理人員工資,泵站老化失修現象普遍存在,大的維修改造只能報自治區立項實施。
2.對泵站管理的幾點建議
2.1加強日常維護保養,保證運行正常
本著“經常養護,隨時維修,養重于修”的原則,做到經常打掃站區,保持機房清潔干凈,保持設備無灰塵,啟閉正常,定期檢查電氣設備情況,確保機組完好率100%;經常檢查泵站,啟閉設備運行狀況,對傳動部件定期加油,止水密封,制動裝置、絲杠春季和入冬定期清理、潤滑、保養;保持電氣設備運作正常,無漏電、短路現象,接地可靠;定期檢查泵站建筑物,對建筑物位移、裂縫做好記錄。做到每周一小查,每月一大查,雨天及時查,每查有記錄,發現問題及時解決,確保泵站工程安全可靠,延長工程使用壽命,確保工程效益長久發揮。
2.2加強技術管理
貫徹國家和地方有關技術法規和相關技術標準,結合各泵站具體情況,制定泵站的運行、維護、檢修、事故處理和安全等技術規程和規章制度。
按照泵站技術經濟指標要求,實行目標管理,考核泵站管理工作,保證泵站各項技術經濟指標,如工程與失敗完好率,能源單耗評估效率,供排水成本,單位功率效益和安全運行率等指標達到規定的標準。
搞好泵站的機電設備、輔助設備、監測控制設備和自動化設備管理,搞好與各泵站的水工建筑物及河道、堤防等為主的工程設施管理,搞好以供水、排水作業為主的供排水管理工作,充分運用各種先進技術對泵站實現優化調度和經濟運行。
充分運用各種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和新工藝開展泵站技術改造,技術革新和科學研究。積極應用和推廣新成果,特別是那些經實踐考驗,效果顯著且投資不多的科技成果。
加強泵站的安全管理,時刻保持警鐘長鳴安全事故無小事的意識,及時排查安全隱患。認真處理和分析機電設備和水工建筑物的故障和事故,特別是重大事故,必須認真對待,建立相應的事故檔案,對各種事故要及時處理,分析原因,并及時上報上級主管部門。
按照每年不同時期的灌排任務和檢修任務,編制運行計劃和維修計劃,收集和整理各種設備的技術資料和技術文件,機組運行、觀測和檢修資料,泵房和水工建筑物觀測資料等,并通過對各種資料的逐年積累和分析,掌握泵站的各種設備和工程的使用和發展規律,進一步改進泵站的經濟運行方式和提高安全運行的能力,不斷提高和改進泵站的管理水平。
2.3建立和落實泵站運行經費保障機制
我區地處引黃灌區末端,地勢低洼,地下水位高,泵站排水是當地降低地下水,保障農業生產的主要措施,是一項公益性的工程措施。制定和完善泵站運行經費補貼制度,將泵站運行經費納入縣級財政預算,確保運行經費的落實。同時將維修養護經費納入財政補助范圍,為泵站長久效益的發揮提供強有力的經費保障。
2.4建立健全各項管理該制度
強化各項管理措施,泵站的正常運行離不開有效的管理制度的制約,建立健全泵站系列管理制度,實行“用制度管人”,堅決杜絕“以人管人”的管理模式,切實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需從以下兩個方面加以解決:一是根據泵站運行管理的實際需要,制定切實可行、內容細致、全面、易于操作的規章制度。如泵站運行操作規程,檢修人員崗位職責,檢修運行班長崗位職責,工作票制度,獎罰制度以及考勤制度等。二是強化各項管理措施,狠抓制度落實,要按照“事事有人做,事事有人管”的原則,建立健全崗位責任,明確事故追究制度,層層落實崗位目標責任制,徹底扭轉“無法可以,有章不循”的管理局面。
2.5發展綜合經營
管理單位除了日常維護和正常運行外,富裕時間很多,特別是一些任務不重的單位,在資金緊張的情況下,如何充分利用本單位的水土資源優勢,因地制宜的開展綜合經營,領導干部要解放思想既要有工程管理意識,又要有綜合經營意識,結合各自泵站實際,做一些適合單位的經營。結合市場行情走出經營之道,同時發揮職工懂電懂水的技術優勢,組建屬于水利人的專業隊伍,走出單位走進市場創業增收,切實走出一條具有美好前景的綜合經營之路。
3.結束語
水利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設施,泵站作為水利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承擔著區域性的排澇、灌溉、調水和供水的重任,因此,我們必須繼續探尋先進的泵站管理模式,采用科學的管理手段,著力提升泵站管理水平,保證泵站安全、高效運行,改善泵站內外環境,為地方防汛排澇、抗旱灌溉、水環境改造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