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靜
【摘 要】文章對新媒體的特點與優勢;以及在新媒體空間下廣播電臺如何轉型發展進行闡述,以期為同行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廣播電臺;新媒體;轉型發展
1.新媒體的特點和優勢
1.1什么是新媒體
對于新媒體的界定,學者們可謂眾說紛紜,至今沒有定論。一些傳播學期刊上設有“新媒體”專欄,但所刊載文章的研究對象也不盡相同,有數字電視、移動電視、手機媒體、IPTV 等,還有一些刊物把博客、播客等也列入新媒體專欄。那么,到底什么是新媒體?筆者以為,目前的新媒體,應該定義為在計算機信息技術之上出現的互動式數字化復合媒體形態,如數字雜志、數字報紙、數字廣播、手機報、電視、網絡、桌面視窗、數字電視、數字電影、觸摸媒體等。
1.2新媒體的特點
以數字技術為代表的新媒體,其最大特點是打破了媒介間的壁壘,消融了媒體介質之間,地域、行政之間,甚至傳播者與接受者之間的邊界。其特點具體為:
一是媒體個性化突出。由于技術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體幾乎都是大眾化的。而新媒體卻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細分的受眾,可以面向個人。個人可以通過新媒體定制自己需要的新聞。也就是說,每個新媒體受眾手中最終接受到的信息內容組合可以是一樣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這與傳統媒體受眾只能被動地閱讀或者觀看毫無差別的內容有很大不同。二是受眾選擇性增多。從技術層面上講,在新媒體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當信息發布者,用戶可以一邊看電視節目一邊播放音樂,同時還參與節目的投票,還可以對信息進行檢索。這就打破了只有新聞機構才能發布新聞的局限,充分滿足了信息消費者的細分需求;與傳統媒體的“主導受眾型”不同,新媒體是“受眾主導型”。受眾有更大的選擇,可以自由閱讀,可以放大信息。三是表現形式多樣。新媒體形式多樣,各種形式的表現過程比較豐富,可融文字、音頻、畫面為一體,做到即時的、無限的擴展內容,從而使內容變成“活物”。理論上講,只要滿足計算機條件,一個新媒體即可滿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儲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體還有“易檢索性”的特點,可以隨時存儲內容,查找以前內容和相關內容非常方便。四是信息發布實時與廣播、電視相比,只有新媒體才真正具備無時間限制,隨時可以加工發布,新媒體用強大的軟件和網頁呈現內容,可以輕松實現 24 小時在線。
2.七大類新媒體正在影響廣電媒體,廣播電臺與新媒體進行融合極為迫切
新媒體問世后,除了對傳統報媒、刊物雜志以及圖書出版業產生很大影響,使得國際報業發行量明顯出現了萎縮、廣告收入減少外,也使廣電媒體遭受重大影響。據國家新聞出版廣電局視聽新媒體研究所負責人介紹,目前主要有七類新媒體正在對傳統廣電媒體產生影響。
一是移動數字電視,包括無線的、車載的;二是有線數字電視;三是IPTV,狹義上指的是基于 TV 終端的;四是網絡廣播;五是網絡電視;六是手機電視;七是樓宇電視。七大類新媒體的影響,已使廣電媒體的決策層人物感到形勢異常嚴峻,紛紛進行創新改革,尋求應對措施。尤其是與電視進行融合后相對獨立的廣播電臺面對新媒體的強大沖擊和影響,更應該注重新媒體的影響和沖擊,在一定程度上與新媒體進行融合合作,尋求良好的、實質性的發展路徑或者是進行發展轉型。
3.充分挖掘新媒體為廣播帶來發展的空間
新媒體時代廣播電臺應像中央電視臺《新聞聯播》那樣借力微博、微信等多種媒體,豐富傳播內容,提升傳播質量。尤其是與電視融合但又沒有完全融合、仍處于獨立地位的廣播電臺,更應為自身“轉型”進行類似的不懈努力。具體地講,這樣的“不懈努力”就是指廣播電臺的戰略轉型,就是要實現從傳統意義上的聲音媒體向現代化的數字媒體演變,要在新聞信息的采集方法、傳播方式、經營模式等方面進行華麗轉身;要基于自身的固有資源,充分結合新媒體的報道方式,形成強大的報道合力。廣播電臺的這個轉變過程,就是要不斷順應受眾碎片化、分眾化、精細化需求,積極運用微信、社交網站、移動客戶端等新平臺渠道,充分發揮新興媒體報道及時快捷、貼近性強、互動好的優勢,有效地提升報道的表現力、吸引力、感染力。
3.1借力重要社交網站,展開與聽眾的有效互動
筆者認為,融入社交網站不僅將有力變革廣播節目形態,而且還會使廣播互動性增強,受眾參與度提高。尤其是與電視進行融合相對處于獨立地位的廣播,更應該積極與本地域內外的各類網站進行戰略性合作,除了無償提供網站需要的各類新聞資源外,還應該派出部分人員實際進行一些互動性的鮮活節目合作。
3.2充分利用時下比較風行的“三微一二”平臺,吸引更多聽眾,擴大廣播電臺影響力
在新媒體中較受受眾青睞的“三微一二”平臺(即微博、微信、微電臺和二微碼),能為傳統廣播開啟一片新天地。2013年初,我國微博用戶已逾3億,年輕人成為微博用戶的主力軍。2011 年新浪微博推出微電臺,至 2013年5月共覆蓋全國 34個地區,445家電臺加盟。微電臺匯集地面傳統電臺與網絡電臺,憑借專業性強、個性獨特吸引很多微博受眾,并將其潛移默化地轉化為廣播聽眾。另外,微信也成為現在廣播節目的一種重要互動方式:利用微信平臺,媒體可以和受眾一對一地聊天,更可以一對多地群發消息。而且微信平臺功能強大,從用戶管理到文字、圖片、音視頻信息的保存下載都非常便捷,所以現在很多電臺都將微信與微博同時使用。如今,大部分電臺與節目都紛紛開設自己的官方微博、微信,文字、圖片、語音等也都成為節目新的組成部分。
3.3大膽置換廣告資源,與通信設備生產廠商等進行合作,輸送廣播產品,實現一對多節目宣傳運作,在推出自己節目的同時,實現廣告收益。
面對強大的競爭,處于相對獨立弱勢的廣播電臺應該主動出擊,與手機生產廠商等進行合作,進行資源置換,讓手機廠商在手機內放置專門收聽本臺節目的系統,擴大收聽面,提高覆蓋率,贏取最大廣告投放率,讓手機用戶成為廣播電臺開發的“富礦”。除此之外,廣播電臺還可以同樣的方式與汽車等行業合作,積極主動搶占有利于廣播發展的新媒體空間,尋找新的掘金點。
4.結束語
綜上,如何抓住和利用新媒體空間和機遇發展的問題引起了大家的關注,尤其是邊遠落后山區的廣播電臺更是極其關注。處于獨立地位的廣播電臺究竟應該怎樣做,才能適應全媒體背景下的突破創新發展,筆者認為充分利用好新媒體的發展空間,對于廣播電臺的轉型發展來說,十分有利。
參考文獻:
[1]莊宇馳.合肥廣播電臺新媒體應用研究[D].安徽大學,2015.
[2]李巧蓮.新媒體時代縣級廣播電臺轉型發展之路[J]. 中國廣播電視學刊,2015,10:38-40.
[3]楊莎.當今我國廣播媒體生存態勢及競爭策略研究[D].湖南大學,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