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徐芳子(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
勃拉姆斯六首鋼琴獨奏變奏曲的變奏手法
沈徐芳子
(北方民族大學,寧夏 銀川 750021)
【摘要】勃拉姆斯的創作中變奏曲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其對古典時期創作手法的繼承以及浪漫主義時期創作的發展做出重要貢獻。變奏手法的使用不僅僅局限于變奏曲式中,無論是奏鳴曲式、三部曲式都可能會用變奏手法來作為音樂推動的力量,而本文筆者將以勃拉姆斯的六首鋼琴變奏曲為本體,對該作品中所涉及到的部分變奏手法作出一定的羅列。
【關鍵詞】勃拉姆斯;變奏手法;變奏曲
在浪漫主義時期,大多數作曲家都寫過鋼琴變奏曲,但不再是他們的主要創作體裁,然而勃拉姆斯是個例外,他是一位身處浪漫主義時期的保守者,在創作體裁上更靠近古典主義作曲家,因此變奏曲在他的創作體裁中仍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共創作了六首鋼琴獨奏變奏曲,以及鋼琴四手聯彈變奏曲、雙鋼琴變奏曲和大量采用變奏曲式創作的音樂作品的部分樂章。變奏曲的發展經歷了漫長的衍化過程,而變奏作為一種手法和作為一種曲式結構是不同的,變奏作為一種發展音樂的手法既可以存在于變奏曲式中也可以存在于非變奏曲式中。
《舒曼主題變奏曲》、《D大調原創主題變奏曲》、《匈牙利歌曲變奏曲》、《亨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這四首變奏曲在變奏曲式的基礎中體現出三部曲式的原則,《帕格尼尼主題變奏曲Ⅰ、Ⅱ》則全曲在材料的使用上與主題聯系的緊密度使之體現出了循環曲式的原則。
1.動機的展開
例.《D大調原創主題變奏曲》Var1、Var7
變奏三與主題結構一致,高聲部A—D—G—E—D—A的旋律線條采用了主題旋律的動機,之后再加以展開,整個這段變奏都是在一個固定的模式下發展,低聲部是落起演奏,高聲部的音樂將前一小節的弱拍延留到下一小節的強拍,打破了節拍的強弱規律,給人聽覺上一個新的音樂形象。
變奏七與主題結構一致,節拍變化2/4拍,左右手附點節奏與十六分音符的交替使用形成了八個十六分音符的聽覺效果,左右手的交替就像是在對話,右手聲部中依稀透露著主題旋律線條的骨干音A—D—G—E—D—A。
2.bⅦ級音
例.《匈牙利民歌主題變奏曲》Var.9
節拍為6/8,中聲部是連續的顫音音型伴奏,低聲部有長音伴奏,并且是一個持續級進下行的旋律線條,高聲部是大和弦推進,突出出現在附點位置的和弦,利用休止符,使高聲部與低聲部的線條形成了交替出現的形式。
在這個變奏中已經基本找不到主題旋律音了,但是和聲功能框架和主題基本上是保持相同的,但是它是開放性結束在屬和弦上,而且在和聲的色彩上出現了比較特色的bⅦ級音,在保持和聲功能的基礎上,色彩產生了大的變化。
低聲部低音的旋律線條為C—B—A—#G—G—#F—F—E—bE—D,第一小節中的和聲功能為主七和弦,但是可以看到低音六拍持續音為bⅦ級音,使主和弦具有屬和弦相同結構的大小七和弦,在第二小節中,bⅦ級音進行到下屬功能和弦上的三音B上,和聲功能為SI6,bⅦ級音比還原的Ⅶ級音更加傾向到下屬功能音的Ⅵ級音上,bⅦ級音的運用,使音樂提早傾向到下屬和聲功能中,增強音樂之間緊密的流動感,提前作出預示。之后旋律線條繼續向下級進進行,形成的和聲功能為重屬五六和弦,第四小節解決到屬和弦,第五小節低音六拍的持續音為降三級音,形成了bⅢ級音T6和弦,第五小節bⅡ級音出現,形成小二度反復持續的伴奏音型,與前方大二度的色彩形成對比,給音樂增添了新鮮的血液,最后伴奏聲部到低聲部,主持續音在中聲部直至到下一個變奏的進入。整個變奏的和聲框架為T—S—D—T,屬于完全的正格進行,這種變化音的使用,沒有影響原主題和聲功能的進行,并且都在主調性的范圍內,起到了潤飾旋律的線條,使音樂更加細膩、平穩的流動的作用。
3.織體的變化
例1.《舒曼主題變奏曲》Var.14
在這個變奏中,旋律線條在右手部分,左手尾分解和弦琶音的伴奏,以斷奏的方法演奏,旋律首次出現在中聲部,是附點的八分音符開始,第二小節八分休止符后,為兩個重復音的八分音符,第三小節是兩個級進下行的音,第四小節和第五小節也都為級進下行的一個小短句,整個旋律樂句跨越了五小節,高聲部在旋律樂句出現的第三小節(第七拍)模進小二度進入,旋律的第三次出現回到了中聲部,做了變化,節奏加密,音樂比之前明亮,第四出現仍然是在第七拍時上行小二度進入,此譜例是一個二度卡農,由于建立在二度上的模仿,調性關系遠,在模仿的過程中會出現變動音程大小性質的變動。
4.節拍移位(重音轉移)
例.《亨德爾主題變奏曲與賦格》Var.4
這個變奏段落與主題保持緊密聯系的恐怕也只剩下二度的進行,由于在節拍使用上很特殊,故放到此部分表述,重拍出現在弱拍位置上。變奏4的既定拍子是4/4拍,從弱起的一個十六分音符音開始,而樂句的強弱進行并未按照傳統的節拍強弱模式發展,在每一拍的最后一個十六分音符音下面有突強或者重音的標記,而形成的效果是,弱起小節為四個十六分音符,聽覺上的第一拍是從第五個十六分音符開始。
Var.4片段:

5.結構的變動
例.《舒曼主題變奏曲》Var.7
結構縮小到十一小節,情緒由前兩個變奏的熱情情緒轉入了一片安詳的意境中,進行了五次小對話,先是中音區的問句,而后是低音區的回答,好像是給我們情緒的一個喘息的機會,承上啟下,準備過渡到下一個變奏中,結構由主題的再現單三部曲式結構變化為樂段結構。
參考文獻
[1]楊儒懷:《音樂的分析與創作》[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1.
[2]滕可心:《勃拉姆斯鋼琴變奏曲藝術特征初探》[D].西安:西安音樂學院,2009年.
[3]周薇:《西方鋼琴藝術史》[M].上海:上海音樂出版社,2003年,第一版.
作者簡介:沈徐芳子(1992.10—),女,漢族,江西九江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作曲與作曲技術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