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卓
?
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
王 卓
【摘要】目的 探討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選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長春市中心醫院收治的388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4例。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康復期間給予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并發癥等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關鍵詞】腦梗死后遺癥;康復護理;應用價值
長春市中心醫院,吉林長春 130051腦梗死后遺癥是臨床常見的老年疾病之一,好發于45~70歲中老年人[1],其主要臨床表現為偏癱、半側肢體障礙、肢體麻木等,常導致患者生活不能自理,給其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負擔[2]。隨著人們對生命質量追求的提高,對康復治療的期望也隨之增高,越來越多的患者希望通過康復治療恢復健康。本研究就康復護理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中的應用價值進行探討,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1年2月至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388例腦梗死后遺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符合腦梗死后遺癥診斷標準[3],均簽署了知情同意書。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94例。對照組患者中,男112例,女82例,年齡41~78歲,平均(57.3±2.4)歲;觀察組患者中,男105例,女89例,年齡43~79歲,平均(59.5±2.6)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給予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基礎護理、遵醫囑指導、注意事項指導等;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康復護理,具體如下。
1.2.1 心理護理 大部分腦梗死后遺癥患者生活不能自理,心理落差較大,易出現悲觀、失望、自卑等心理狀態,作為護理人員應有足夠的耐心,從患者本身出發,建立一套適合患者的康復護理計劃,對于口眼歪斜患者,鼓勵其多做眼、嘴、臉部運動,并適時進行按摩;對于語言障礙患者,可以從簡單的a、o、e開始,鼓勵其不斷進行練習,由易到難;對于吞咽困難患者,不可勉強其進水和進餐,幫助患者建立信心,進而積極配合康復治療[3]。
1.2.2 飲食護理 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因活動量減少,因此應增加蛋白質的攝取,如海魚、豆類、瘦肉等;多食新鮮瓜果蔬菜,補充維生素和礦物質,如桃、香蕉等;多飲水,不僅可以促進排便,還可預防泌尿系統感染;限制脂肪、食鹽、糖的攝入量,脂肪攝入量應在300 mg以內,食鹽攝入量應在3 g以內;忌生、冷、辛辣刺激性食物。
1.2.3 并發癥護理 ①關節攣縮:初期護理人員應幫助患者行床上被動訓練,按大關節至小關節順序進行,5~30 min/次,2~4次/d。②肺部感染:對于不能翻身患者,護理人員應定時對其進行拍背,避免其受涼。③褥瘡護理:定時進行翻身,一般每2~3 h翻身1次,勤換衣褲,勤曬被褥。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及護理滿意度。護理滿意度:采用我院自制的滿意度調查表進行調查,非常滿意:90~100分;滿意:70~89分;不滿意<70分[4]。總滿意度(%)=(非常滿意例數+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1.4 療效判定標準 顯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75%以上;有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50%以上;無效:患者臨床癥狀減輕低于50%。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1.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康復效果、并發癥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顯效123例,有效56例,無效15例,總效率為92.3% (179/194),無1例出現并發癥;對照組患者顯效95例,有效48例,無效51例,總效率為73.7% (143/194),出現褥瘡6例,肺部感染4例,并發癥發生率為5.2%(10/194);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
2.2 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較
隨著現代生活水平提高、工作壓力增大、生活不規律、過量攝入垃圾食品等導致了腦梗死的發病率越來越年輕化,腦梗死后遺癥的發病率也隨之改變。腦梗死后遺癥的病理基礎是腦動脈粥樣硬化[5]。有研究表明[6],腦梗死后遺癥的發生與遺傳因素、環境及社會心理因素等密切相關。腦梗死后遺癥主要與腦神經細胞損傷有關[7],因腦神經的再生能力較差,所以其恢復較緩慢。由于大部分患者對腦梗死后遺癥缺乏了解,常常延誤病情,給患者的身體帶來威脅,嚴重者可致病死。因此,一旦發生腦梗死后遺癥,應及時給予積極治療和護理。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患者護理的總有效率、滿意度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有關報道相似[8]。提示在腦梗死后遺癥患者康復期間給予心理護理、飲食護理和并發癥護理等護理干預,可以明顯提高患者的康復效果和患者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Liu Y,Han ZP,Zhang SS.Effects of inflammatory fac-tors on mesenchymal stem cells and their role in the promotion of tumor angiogenesis in colon cancer[J].J Biol Chem,2011,52(28):25007-25015.
[2] 蔣永紅.早期康復護理應用在腦梗塞患者中的護理效果觀察[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期刊),2014,21(30):298-299.
[3] 劉雪蓮,蔣茶英,陳闖宏.社區綜合康復護理路徑在腦梗塞導致偏癱老年患者中的效果研究[J].實用預防醫學,2014,21(6):159-160.
[4] 趙文芝.探討腦梗塞后遺癥及老年癡呆癥患者壓瘡的護理方法[J].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電子期刊),2014,21(28):127-128.
[5] 孫丹,葉有紅,楊學軍.幔性小腦刺激術聯合個性化護理在腦梗患者中運用的體會[J].大家健康(下旬版),2015,12(3):247-248.
[6] Haller D,Tabernero J,Maroun J.5LBA First efficacy findings from a randomized phase Ⅲ trial of capecitabine+ oxaliplatin versus bolus 5-FU/LV for stage Ⅲ colon cancer(N016968/XELOXA stud-y[J].European Journal of Cancer,2009,22(3):4-12.
[7] 肖華梅,陳嬋玲.多發性腦梗死后患者早期吞咽障礙評價及臨床護理方法研究[J].中國實用醫藥,2014,21(18):209-210.
[8] 王滿紅.早期護理干預在腦梗塞患者語言、肢體功能康復中的應用[J].大家健康(中旬版),2015,15(3):217-218.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