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春明
?
醫院感染管理在超聲科中的應用價值
楊春明
【摘要】目的 探討醫院感染管理在超聲科中的應用價值。方法 回顧性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遼寧錦州市傳染病醫院收治200例行超聲檢查的患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00例。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的檢查和護理,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相應預防感染發生的措施,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及滿意度。結果 試驗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臨床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結論 醫院感染管理方法不僅規范了超聲科的感染控制制度、加強了醫務人員對各種感染相關知識的培訓,減少了超聲科院內感染的發生,并提高了患者的臨床滿意度。
【關鍵詞】醫院感染;超聲科;應用價值
遼寧錦州市傳染病醫院,遼寧錦州 121017
近年來,隨著住院患者數目的不斷增高和臨床治療護理工作任務的增多,醫院感染的發生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嚴重威脅了患者的生命健康和醫療安全,并且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嚴重的醫療資源浪費。因此醫院感染問題成為臨床醫療工作中的重要難題之一。隨著醫療技術的不斷發展進步,超聲檢查已廣泛應用于臨床工作中。超聲科是集醫療、教學、科研為一體的綜合科室,是醫院中的重要科室。因超聲科人員所接觸的患者來自院內各個科室,其工作任務繁重、瑣碎,涉及范圍廣,一旦工作不到位,極易造成醫院內感染的蔓延。因此,在超聲科及時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和實施有效的醫院感染管理方法至關重要。研究表明,醫院感染管理可明顯減少院內感染的發生[2]。本研究就醫院感染管理在超聲科中的應用價值,現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3年9月至2014年9月我院收治200例行超聲檢查的患者為研究對象。其一般狀況良好,無過敏體質者和精神類藥品服用者,排除肝腎功異常、緩慢型心律失常者、嚴重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疾病。按隨機數字表法將患者分為對照組和試驗組,各100例。試驗組患者中,男56例,女44例,年齡27~73歲,平均(42±4)歲;對照組患者中,男42例,女58例,年齡25~71歲,平均(40±4)歲。兩組患者性別、年齡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管理方法 對照組患者僅進行常規的檢查和護理,即對患者肢體的檢查部位進行常規消毒處理、協助或指導患者以正確的體位等待檢查、在檢查過程中與患者進行良好的溝通,并緩解患者緊張情緒、檢查期間對器械進行殺菌消毒以避免發生感染。試驗組患者在對照組基礎上給予相應預防感染發生的措施,具體如下。
1.2.1 加強一般院感控制知識培訓及手衛生 超聲科是醫院機體成分之一,醫院整體感染控制水平提高對超聲科具有重要意義。對超聲科醫務人員進行感染專項知識培訓并定期舉辦醫院感染控制知識講座或知識競賽,提高其對感染控制工作的重視度,明確自身在感染控制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做好手衛生細節處理,超聲科醫務人員在進行超聲檢查操作前、后要嚴格洗手,并做好洗手合格情況監督。
1.2.2 嚴格執行超聲科護理技術操作規程 制訂超聲科護理工作的操作規程并嚴格執行,嚴格強調無菌操作,患者用后的物品嚴格消毒,方法:用后洗凈,消毒液浸泡30~60 min,然后再洗凈晾干。無菌物和一次性醫療物品必須嚴格檢查,確保其無菌合格方可發放,醫療廢物應進行嚴格的分類,根據規程進行集中處理,消滅傳染源以防止感染的擴散。
1.2.3 超聲科紫外線消毒 超聲科醫療器械、醫用服裝等用件均需要在紫外線下進行消毒滅菌,以防止細菌滋生或通過以上用件傳染至他人,導致交叉感染。
1.2.4 妥善處理超聲科醫療垃圾 根據醫院規定,超聲科檢查過程中產生的垃圾應統一回收、放置和處理,在醫療垃圾處理過程中,應避免醫療垃圾的隨意安放,以防止醫療垃圾中的細菌傳播。
1.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感染發生情況及滿意度。凡是以非感染性疾病入院,在入院進行超聲檢查48 h后出現感染性的癥狀和體征,并經臨床診斷、實驗室和病原學檢查確診為感染,確診后應及時采集標本并進行病原微生物的分離培養。滿意度評定標準:對護理人員護理操作進行綜合評分,分數超過60分即為滿意。
1.4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16.0統計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試驗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臨床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均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感染發生情況及滿意度比較[例(%)]
近年來,隨著醫療技術的發展和大量抗生素的應用,感染已成為臨床面臨的難題,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健康和醫療工作的正常開展,造成巨大的經濟損失和社會資源的浪費,超聲科感染是其重要的組成部分。為良好地控制超聲科感染的發生,應提高對超聲科護理工作的規范和重視程度,解決現階段臨床護理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超聲科感染防治知識的培訓,嚴格執行紫外線消毒、洗手、醫療垃圾處理等操作[3]。各種由于超聲科感染所導致的疾病一經發現,應立即尋找傳染源并切斷傳播途徑,同時制訂合理的防治措施,對超聲科醫務人員進行宣傳教育,使其了解超聲科感染的知識要點,以防發生交叉感染,將超聲科感染消滅在萌芽狀態。
隨著科技的進步和醫學的發展,超聲技術在臨床上的應用越來越多。目前,各醫院逐漸開展各種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性心臟病、頸動脈和四肢血管、腹部、泌尿、婦科、產科、淺表器官等全身超聲檢查項目。該技術在輔助臨床診斷操作的工作中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操作簡便,安全無創。但是在超聲影像診斷技術的臨床應用過程中,逐漸發現了該項操作潛在的感染風險,由于超聲科患者來自院內各個科室,感染一旦發生,實施控制和治療的難度較大,極易造成院內感染的蔓延和交叉感染等[4-5],后果嚴重。分析其發生的原因在于以下幾個方面:第一,超聲科感染防治知識缺乏,現階段感染相關知識應進行針對性的指導,隨著病原體的不斷變異以及感染預防控制工作相關知識的不斷更新,醫務人員的相應知識未得到及時更新;第二,手部衛生操作不合理,在超聲科各項臨床操作和護理動作中,醫務人員手部直接接觸患者或各種病原體(如污染的器械等),若不進行科學合理的處理,將成為超聲科感染最重要的傳染源;第三,消毒隔離意識淡薄,紫外線消毒不合格也是導致超聲科感染發生的重要因素之一;第四,醫療垃圾處理不當。
本研究中,試驗組患者的感染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與郭玲和王義[6]的研究結果相似,提示醫院感染管理在超聲科中應用可明顯降低超聲科醫院感染率。同時,實驗組患者的臨床滿意度也明顯高于對照組,與於賽珍[7]的研究結果相似,佐證了本研究的結果。
綜上所述,對于醫院超聲科感染的高發現象,可從醫院制度方面以及醫務人員自身素質兩個主要方面入手,完善制度,加強感染相關知識培訓,做好超聲科中的器械消毒工作,工作落實在每位醫務工作者的身上,減少超聲科院內感染發生,提高患者臨床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陳潔,鄭鈞豐,宋云彩.基層醫院檢驗科的醫院感染管理工作[J].現代生物醫學進展,2012,12(36):7153-7156.
[2] 程永素.淺談精細管理在醫院感染管理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07,4(22):313-313.
[3] Tabit CE,Chung WB,Hamburg NM,et al.Endotheial dysfunction in diabetes me litus:molecu armechanisms and clinical impli catios[J].Rev Endocr Metab Disord,2010,11(1):61-71.
[4] 程國宏.強化護理管理預防院內感染[J].包頭醫學,2010,34(4): 243-244.
[5] 黃遠珍.新時期基層醫院的護理觀[J].現代醫藥衛生,2011, 11(22):151-151.
[6] 郭玲,王義.基層醫院超聲科醫院感染原因分析及管理措施[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13):2922-2922.
[7] 於賽珍.醫院超聲科醫院感染管理措施[J].中國消毒學雜志, 2013,30(6):590-592.
作者簡介:楊春明(1971.4-),本科學歷,主任醫師。研究方向:影像
【中圖分類號】R197.323.4
【文獻標志碼】A 【DOI】10.12010/j.issn.1673-5846.2016.04.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