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宏彬
摘 要 西方工會在發展中形成了不同門派的理論并影響著市場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的穩定。本文對西方工會的理論進行了概要介紹,并對西方工會理論對我國現實的影響進行了分析,在此基礎上提出一些對我國工會工作的啟示,力圖為中國工會能夠在黨的領導下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發展道路提供些許借鑒。
關鍵詞 西方 工會 理論 啟示
中圖分類號:D412 文獻標識:A 文章編號:1674-1145(2016)03-000-01
一、西方工會理論簡述
工會作為一種組織并不是古來有之,而是在西方工業革命發生后,隨著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生產方式的產生和確立出現的一種以勞工為主體的組織形式。工會成立初期并未得到西方國家政府的承認,甚至會遭到鎮壓;但是隨著工會力量的增強和經濟政治民主的發展,工會擁有了更大的代表勞動者與雇主開展談判的影響力,各國政府和雇主也改變策略做出讓步。19世紀末期英國頒布世界上第一個《工會法》,后來又公布了《企業主和工人法》,資方開始認可工會為訂立集體協議的談判伙伴,工會地位逐漸得到法律上的承認。
二、西方工會理論的負面因素及對我國的影響評析
可見,西方工會理論的研究是多樣化的,并形成了多種觀點共存、相互碰撞、相互影響的紛雜局面。這種多樣化符合西方國家的實際,但是也給工會運動帶來了不利影響。例如,西方國家強調工會的獨立性,往往會由此衍生出不同類型的工會組織,如職業工會、產業工會、企業工會和總工會等。現實中,各種工會組織處于一種競爭態勢,甚至會出于不同的動機在某種程度上分割成敵對集團的工會運動。我國的國情與西方國家不同,工會雖然在實踐中引入了西方國家的集體談判、三方機制等方法;但是工會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統一開展工作的方向不能變,工會作為黨和政府聯系職工群眾的橋梁紐帶作用不能變。
近年來,一些國外的勞工組織也以維護工人權益為名,頻頻介入我國內地的勞動關系爭議處理。對此,我們一方面要借鑒吸收國外工會理論中的合理內容,另一方面還要關注一些片面性甚至負面性的理論內容對我國工會工作的影響。
三、西方工會理論對我國工會工作的啟示
西方國家的工會組織與資方基本上是處于對立狀態,這是由其社會制度決定的。我國實行的是社會主義制度,勞動者的根本利益與國家的利益是一致的,國家賦予勞動者的政治權利遠高于資本主義制度下的勞動者。但是,我國在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過程中,也會遇到市場經濟發展中的一些共性問題。我國的《工會法》中明確規定:“中華全國總工會及其各工會組織代表職工的利益,依法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薄熬S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因此,對國外工會理論中關于維護勞動者經濟權益的一些觀點和做法加以借鑒,將有助于推動建立“規范有序、公正合理、互利共贏、和諧穩定的新型勞動關系”。
(一)我國工會要徹底完成從“福利工會”到勞動者合法權益“維護者”的角色轉變
與西方的工會組織不同,我國的工會組織在政治、經濟、社會生活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條件下,由于整個社會的勞動管理和運行完全由政府負責,職工利益包容在企業和國家的利益當中,工會的主要作用是“配合”和“支持”行政工作,并不對職工負有直接的責任。因此,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我國談及勞動經濟學的理論體系中,并沒有“工會”這一范疇。絕大多數的教科書或論著中,甚至見不到“工會”這一字眼。關于工會的地位和作用,在社會上曾長期被人忽視,乃至20世紀60年代曾刮起工會“消亡風”,至今在人們思想上還有很大影響。針對這個問題,鄧小平曾明確指出:“工會不再是有些人所認為的那種可有可無的組織了?!惫枪と穗A級的群眾組織,工會在社會主義國家的存在,有其歷史的客觀必然性。
(二)要把影響勞動關系和諧穩定的關鍵問題作為工會工作的主要出發點
工會工作是一項連續性的工作,以勞動關系變化為重點開展工作,可以促進工會不斷改善工作方式、增強工作活力,確保工會組織能夠保持對勞動者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三)當前工會應該加強對勞動者經濟權益的維護
市場經濟條件下,勞動者和企業在勞動關系中形成互為依存又相互矛盾的不同主體,會不可避免地發生勞動者與企業的利益糾紛乃至沖突。雙方從各自利益出發,難免會出現利益矛盾,尤其是經濟利益矛盾。工會作為勞動者的代表,協調和穩定勞動關系的功能至關重要,不可替代。
參考文獻:
[1] 王向民.工人成熟與社會法團主義:中國工會轉型研究[M].經濟社會體制比較,2008(4).
[2] [德]魯道夫·特勞普-梅茨,俊華主編.勞動關系比較研究:中國韓國德國[M].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0.
[3] [英]韋伯夫婦著,陳建民譯.英國工會史[M].商務印書館,19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