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華++++唐元會
高中化學與初中化學比較,難度加深,理解性題型所占比重大幅度增加,教師教學的教法就應發生相應的轉變。培養學生的理科思維,對于高中化學的學習具有重要的作用。一題多解,就是一道題從不同途徑進行分析,最終解出答案,拓寬學生思路。邏輯思維方法有多種,教師應隨教學進度的推進,逐一進行演繹與傳授。筆者以以下兩例,談談一題多解的妙處。
例1 欲配制1mol/L溶液250ml,需質量分數為98%,密度為1.84g/ml的濃H2SO4的體積的計算式_________。
針對該問題,建立一題多解模型,至少可采用三種方法求解,如下:
法一:公式法。根據《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17頁介紹的關于濃溶液配制稀溶液時的計算公式:C(濃溶液)·V(濃溶液)=C(稀溶液)·V(稀溶液),即稀釋前后溶液中溶質的物質的量不變。建立關系式,設濃H2SO4的體積為xL即稀釋前的溶質的物質的量可表示為:,稀釋后的物質的量可表示為:250mL×10-3×1mol/L。兩式計算結果相等,即可解出答案。
法二:守恒法。根據《人教版九年級化學教材》下冊第44頁,稀釋前后溶質質量守恒。建立等式即:xL×103×1.84g/ml×98%=250mL×10-3×1mol/L×98g/mol,即可解出答案。
法三:逆向思維法。從結論出發,順藤摸瓜,逐漸找出所需的解答的問題,詳細解析如下:V(濃硫酸)=,而分母ρ(濃硫酸)為已知,找出分子m(濃硫酸)即可。m(濃硫酸)=,而ω為已知,即只需找出m(溶質)即可,根據稀釋定律,溶質質量不會發生變化,即再由等式m(溶質)=250mL×10-3×1mol/L×98g/mol,即可解出m(溶質)的值,再將計算結果逐一帶入前式,即能推導出正確答案。
例2 200mL 0.8mol/L H2SO4溶液(ρ=1.08g/cm3)和100mL 98%濃硫酸(ρ=1.84g/cm3)混合,所得H2SO4稀溶液的密度為1.2g/cm3,則混合后稀H2SO4的物質的量濃度?
培養學生的邏輯思維方法,就必須教會學生分析問題,找到解決問題的途徑比如何解決問題更為重要,具體解析如下:
法一:逆向思維法。根據《人教版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必修一第15頁介紹的關于物質的量濃度計算公式,可得:C=,不難發現,分子分母均為未知量。順藤摸瓜,溶質的物質的量為混合前兩種溶質的物質的量的總和,即n=200mL×10-3×0.8mol/L+(100mL×1.84g/cm3×98%)÷98g/mol,即可算出n的值。而混合后溶液的體積V(aq)=m(aq)÷ρ(aq),而ρ(aq)為已知量,從而只需找出混合后溶液的質量m(aq)即可,得出m(aq)= 200mL×1.08g/cm3+100mL×1.84g/cm3。再將計算結果帶入V(aq)=m(aq)÷ρ(aq)即可計算出溶液的體積V(aq),再將計算結果帶入C=,即可得出C的值。
法二:公式法與逆推法結合。根據推導公式C=,能夠看出,ρ與M均為已知量,解決該題的關鍵處在于找出ω。遞推發現,根據公式ω=×100%,從而找出解決辦法,建立等式,即m(溶質)=200mL×10-3×0.8mol/L×98g/mol+100mL×1.84g/cm3×98%,而m(溶液)= 200mL×1.08g/cm3+100mL×1.84g/cm3,從而解出溶質質量分數ω,將ω的值帶入公式C=,即可得出答案。
初學物質的量濃度的計算,學生解答此類問題的難點在于思路混亂,不知從何下手。教師建立一題多解途徑的意義在于:梳理學生的思路,建立多元化解題途徑,從而運用多種方法解答出問題的答案。總而言之,教師在教學中應注意,在某些化學問題上進行細化引導,就能訓練學生的思辨能力,打開學生思路,從而讓學生自己選擇最佳方法,解出最佳答案,從而培養學生的化學邏輯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