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秀萍
摘 要:現今,素質教育已成為教學改革的根本方針,不僅包括德、智、體、美的全面發展,音樂教學也成了密不可分的一部分。音樂作為一門藝術性學科,具有其他學科無法比擬的優勢,能有效地促進學生全方面的身心發展。小學階段的教育是所有教育的基礎,小學音樂教育應重視學生對音樂基礎知識的掌握,還要重視培養學生對音樂的興趣。
關鍵詞:小學;音樂;興趣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8-031-01
當前教育事業正處于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軌的重要時期,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任務之一,就是深入廣泛的全面提高美育教育,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讓他們樹立正確的審美觀,懂得創造美、表現美、欣賞美的重要意義,并積極主動的參與實踐、創造美,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課改實踐中,我認識到興趣對于學生學習音樂是十分重要的。那么如何去引導、培養、發展學生的音樂興趣,如何在課堂教學中恰到好處地激發興趣,讓學生變苦學為樂學,帶著這些問題,幾年來,我在教學中作了這樣的嘗試:
一、創設情景啟發學生表現美,激發學習音樂的興趣
學習音樂的目的是給人以美的享受和感染。我們不能只滿足于教學生唱會一首歌,重要的是要啟發學生準確地表達出歌曲的感情和藝術形象,進入歌曲的意境,用自己的真情去演唱和體味。只有這樣,學生才能進入表現音樂的最佳狀態,唱出的歌聲真摯動聽,從而具有強烈的感染力和生命力。要做到這一點,首先要使學生充分理解歌曲的內容。對于理解能力差的低年級學生來說,如果教師僅用抽象的語言去引導學生理解歌曲是遠遠不夠的,教師要把音樂同學生的生活融為一體,結合他們生活中熟悉的事物和詞語,作形象的比喻和講解,把歌曲蘊涵的豐富情感和藝術美挖掘出來,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引導他們將整個身心投入到唱歌中去,正確地、創造性地表達出歌曲的情感和藝術美。
二、從自身做起,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
讓學生對音樂學習感興趣,首先要讓其對音樂教師感興趣。學生對教師的欽佩、信任與愛戴是誘發學習興趣的先決條件,融洽的師生關系有巨大的“親和力”。教學實踐證明:教師只有在學生“親其師”的前提下才能達到“信其道”。音樂教師不僅要有專業的組織教學能力,還要有一種強烈的責任感和誠摯的愛心。讓學生不由自主的喜歡、敬佩、模仿。通過言傳身教潛移默化地激發和培養學生的音樂學習興趣。
1、走進學生生活,拉近師生距離,激起師生的情感共鳴。提倡“以人為本”尊重生命的教育。每個正在成長中的學生都渴望一個健康溫暖的成長環境。在音樂教學中,教師要熱心于自己的音樂教育事業,以一顆懷滿愛的心,以一種認真負責的教學態度,尊重學生、幫助學生,平等對待每一位學生,密切與學生的交往。當音樂成為師生溝通情感的橋梁,并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時,學生就能更積極的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和教誨,學習興趣會油然而生。
2、培養自身良好的道德修養和高尚的人格魅力。音樂教師是美的傳播者,要有自然、灑脫而端莊得體的舉止;嚴謹而具有親和力的表情和教態;充滿“人情味”富于感染力的教學語言;機智靈敏、真誠雅致的優秀教學氣質;激情飽滿的精神狀態等等道德修養和人格魅力。使學生深深折服,多角度、全方位的點燃學生的情感火花。教師充滿人格魅力的教學活動,才會鼓舞感染學生,激起學生對音樂的濃厚興趣。
3、提高專業素質,完善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必須有一桶水。音樂教師不僅要有淵博的專業知識和扎實的組織、教學能力,還要樹立起終身學習的觀念,不斷吸取新知識充實自己。太陽每天都是新的,面對具有強烈求知欲渴望更高追求的學生,音樂教師要不斷地“美容”自己,以給他們成長提供最充足的養分。每天站在學生面前都能別有一番風采,別具一番神韻,以激起他們強烈的好奇心,引發其學習興趣。
三、進一步提高小學音樂教師的專業素質以及道德修養
眾所周知,教師的音樂素養以及道德修養會對學生產生巨大的影響。因此,學校必須重視對教師的相關培訓。首先,必須引導教師樹立正確的音樂教學理念,重視學生在教學過程中的主體地位。其次,學校也需要對教師進行定期考核,并制定獎懲措施以激勵教師全身心地投入到音樂教育實踐工作中。最后,學校如果有這個資金或資源條件還可以組織教師去優質的學校進修,不斷提高自身的音樂專業素養,與此同時,教師也需要進一步提升自己的道德修養。
四、在音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樂于走下神圣的講臺
與學生平等相處,關心學生的情感,傾聽他們心中的音樂之聲。針對小學生的心理,多多進行鼓勵,多多與學生進行交流,積極地與學生進行探討,保證師生之間的良好互動,從而保證音樂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和諧性,其中的尺度需要教師自己掌握,從而保證課堂的整體和諧性,培養學生對美的感受力。這就需要教師針對學生的心理,應用興趣教學法進行教學。在音樂美的感受力的培養過程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審美情趣的提升,保證學生流露自己最真實的學習心態。這就需要教師抓住小學生的真善美,完善音樂課堂教學方式,健全音樂教學體系。在實踐教學中,教師可以多多傳授技巧,善于抓住每一個學生的閃光點,進行審美活動的創造。需要教師升華師生互動關系,賦予學生美的情感、音樂的情感、愛的情感。這是種審美層次上的大愛,其更加廣泛、深刻,更加引人深思,更加具備深刻性。培養學生的音樂之心,需要教師具有愛心。一個具有豐富愛心的人必然是審美感受豐富的人,反過來,一個人審美感受越是豐富,越有愛心。一個充滿愛心的人必然是美的人,一個充滿愛的社會必然是美的社會。從這個意義上說,培養學生具有愛心,比培養學生掌握技術知識更重要。技術教學是短暫的,是容易生疏甚至遺忘的,而藝術教學給予學生的則是永恒的,是能讓學生終生受益的。
以上幾點僅僅只是小學音樂教育的幾個方式,實踐中,還需要每位教師通過不斷摸索、不斷改進優化教學方法來實現更有效的小學生音樂教學。教育小學生音樂是一項需要人們長期關注的問題,這不僅需要教師的努力,也需要社會大眾的重視。不僅僅靠課堂上教師所教導的內容,還需要讓小學生多參與各種音樂活動,在音樂的環境中了解、享受、領悟音樂學習妙處。
參考文獻:
[1] 左 梅.激發學生持久興趣的導入設計[J].中國音樂教育,2010(7):l0-12.
[2] 陳莉萍.抓住瞬間的精彩——預設與生成的和諧統一[J].中國音樂教育,2010(7):16-18.
[3] 黃纓嵐.從評價中反思有效教學[J].中國音樂教育,2010(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