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相欣
摘 要:作為以培養(yǎng)科學素養(yǎng)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小學科學教育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做好小學科學教學,對于呵護兒童與生俱來的好奇心、培養(yǎng)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指導學生學習與周圍世界有關的科學知識、促使學生形成科學的認知方式和科學的自然觀、發(fā)展學生的個性、開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潛能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且對學生后續(xù)的科學學習、終身學習和全面發(fā)展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為了做好小學科學教學,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文章結合實際探討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方法,以期為教學實踐提供有效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小學;科學;教學;質量;有效方法
中圖分類號:G62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19-01
課堂教學質量的核心是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要提高小學科學的教學效率,首先要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在實際的教學工作中,怎樣才能提高小學科學課堂的有效性呢?結合本人的工作經(jīng)驗有如下體會:
一、在趣味中走近科學
《新科學課程標準》指出“學生通過科學課程的學習,保持和發(fā)展對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熱情。“雷公、電母”這些不僅讓我們有了童年的快樂也讓我們至今難忘。而今的“柯南”“西游記”給現(xiàn)代的孩子也帶來了無窮的樂趣。“興趣是學習的最好老師”在趣味中走近科學,使科學以一位神秘的朋友身份走進學生的學習中,趣味教學這無疑是一種有效的手段。這一觀點在導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中作用凸顯,如:《流動的水》這課教學采用《西游記》中水簾洞孫悟空和眾猴一起玩耍的場景,學生們看到后,個個興高采烈,從“水簾洞”引出課題“流動的水”。趣味教學,不僅適用于導課的情境創(chuàng)設,還適用于科學課的探究進程中。如:《變色游戲》這個活動的教學,準備一片純色的布(不是白色),和84消毒液,觀察布的顏色和消毒液的顏色;再在布上畫一朵簡易的花;然后在花瓣內涂上消毒液,過一會在觀察。一朵白色的花躍然“紙”上,因趣學生動手的欲望被激發(fā)出來。
二、在開放中認識科學
《小學科學課程標準》中指出科學課程應具有開放性。這種開放性應該表現(xiàn)在學生學習的內容、活動的組織、作業(yè)與練習的形式、評價等方面,應該給教師、學生提供選擇的機會和創(chuàng)新的空間,能滿足不同地區(qū)、不同經(jīng)驗背景的學生學習科學的需要。同時還要讓學生利用學校、家庭、社會、大自然、網(wǎng)絡等多種資源進行科學的學習,把學生的科學課堂的學習置于廣闊的天地之中,來幫助學生不斷擴展對科學世界現(xiàn)象的體驗,亂豐富他們的學習經(jīng)歷。例如:《做沙盤》我們完成了對學校的調查后,來做校園的沙盤模型。而后的拓展活動“設計未來校園大賽”在學習本課之前,教師就要提醒學生:我們學校還存在哪些現(xiàn)象和不足,這絕不是上課老師個人的觀點,應該和數(shù)學的統(tǒng)計聯(lián)系在一起,要求有的放矢的開展一次調查,做成統(tǒng)計圖表,了解校園生活中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后,才能進入本課學習。開放中對科學認識,才是學習科學好的最好法寶。如我在教學《看月亮》,我要求孩子們觀察月亮一個月,通過觀看,來了解月相的變化規(guī)律,讓學生在長時間觀察、描述、記錄某事物的變化,并從中尋找事物變化規(guī)律,來提高能力。
三、在探究中收獲科學
“探究”重在探索發(fā)現(xiàn),形成能力。利用身邊常見的物體,如石塊、鐵釘、橡皮、玻璃和大米粒等,觀察和描述它們的特征,嘗試從顏色、輕重、軟硬等方面對它們進行分類歸納總結。學習認知方法,初步形成認知能力。例如:《太陽和影子》這一課充滿了濃濃的“探究”意識,首先想到的是“影子與光”然后是“光與溫度”研究影子從太陽出來開始,對溫度的測定關涉到溫度的誤差。對地點的選擇,朝陽地與背風處,有熱源與只測太陽給空氣加的溫度等等相關事宜,才能保證所測氣溫的準確。放溫度計,準確讀取溫度計數(shù)值,填好記錄表,對數(shù)據(jù)進行分析;觀測影子長度,測量影子長度,復合同時間下的溫度和影長最后找到了:時間、溫度、影長的變化規(guī)律。
正確的探究活動體現(xiàn)了科學學科的科學性,它在培養(yǎng)學生的動手,預測因素,思考問題的角度,結論的準確合理性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這與《新課標》中提出的初步培養(yǎng)學生樂于觀察、注重事實、勇于探索的科學品質是相符的。
四、在生活中感受科學
科學來源于自然服務于生活。在生活中體驗到了科學的價值。例如:《簡單機械》中杠桿平衡原理,省力杠桿,斜坡與螺紋等,享受到了如何巧妙移動重物,如何輕松爬坡,如何使重物省力的被抬高;《物質變化》中的可逆與不可逆的變化,懂得了物質回收利用的,減少可回收物質的污染問題得以解決;《溶解》這一課學會了混合物的分離方法,可以幫助家長,做一些分離性質的活,如:去除米中的沙子等。科學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便捷。
五、在細節(jié)中彰顯科學
科學是什么?是精細,是規(guī)律,是物質世界與精神世界的高度統(tǒng)一。用智慧把握其中細節(jié),才能找到精準,尋到正確規(guī)律。例如:《種子的萌發(fā)》《生銹》《燃燒》等有關的條件的研究。如果細節(jié)考慮不周到,就會造成實驗的失敗,此時如果我們懂得條件的必要性和充要性,利用這些規(guī)律作指導,加之對條件細節(jié)的控制,是這些探究活動成功的基礎,因此,有效的科學探究是離不開細節(jié)的把握。在細節(jié)中尋找科學真理,在科學中培養(yǎng)我們細膩的思維,這也是我們科學教學的任務之一。
參考文獻:
[1] 趙耀懷.關于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中華少年,2015(10)73-74.
[2] 張挽祎.采取多種教學措施,提高小學科學教學有效性[J].新課程(小學),2015(06)114.
[3] 高 媛.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質量[J].考試周刊,2014(03)179-180.
[4] 王 丹.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課堂教學質量[J].學周刊,2015(05)116.
[5] 曹 燕.淺談如何提高小學科學教學的有效性[J]. 才智,2015(04)1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