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艷
摘 要:英語教學中必須加強對學習者情感因素的研究,利用積極的情感因素來提高教育教學效果,優化教學質量,從而為更好地培養高素質人才奠定良好的基礎。本文通過分析影響中學生口語表達的情感因素來探索提高學生口語交流的信心和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關鍵詞:初中英語;口語;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5-01
在英語教學的實際過程中,教師過多地關注認知因素而忽視了情感因素,這必然導致教學潛力的發掘受到限制,最終使得學生厭學!學習效率下降,個性片面發展"這種情況引起了教育工作者以及有識之士的深刻反思,因而,情感因素作為教學中的一種重要的非智力因素引起了現代教學改革者的重視“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諸如情景法、聽說法、交際法、全身反應法、沉默法、自然法、暗示法、任務型教學法、情感教學法等教學方法應運而生,而中學英語情感教學法也越來越受到重視,并在教學實踐中取得了顯著效果”本文通過分析影響中學生口語表達的情感因素來探索提高學生口語交流的信心和積極性的有效手段。
一、情感因素與學生口語表達的關系
《英語課程標準》對學生的英語學習提出了具體的目標:引導學生認識到英語學習的目的和意義,認識到英語學習中的情感態度與英語學習的結果有密切關系。心理學家卡爾。羅杰斯認為:情感和認知是人類精神世界不可分割的有機組成部分,彼此融為一體。當情感因素受到壓抑甚至抹殺時,人的自我創造潛能就得不到發展和發現。情緒低落時學習者就會出現思維遲鈍、智力操作困難等現象;而當情緒高漲時學習者則會思維敏捷、智力活動增強。
由此可見,情感因素中的積極情感因素如自信、愉快、強烈的動機等會對學生產生積極、有益的影響,有助于他們主動參加口語練習活動,從而獲得更多的學習機會,加快學習的過程。而消極的情感因素,比如焦慮、恐懼、害羞、緊張、失望等會消極地影響學生學習潛力的正常發揮。如果學生受消極情感影響太大,就會嚴重影響其語言表達能力。因此,促進學生積極上進的學習態度、激發他們練習口語的熱情、增強他們口語表達的自信是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注意的重要環節。
二、影響學生口語表達的消極情感因素
在語言習得過程中,情感因素起著對輸入進行過濾的作用。積極情感因素會加速語言的習得,而消極情感因素只會阻礙語言的習得。在初中學生的口語表達過程中,這些消極情感因素成為學生無法流利表達的主要原因。
1、缺乏交流動機。學習動機是決定學生學習好壞的一個重要內因,它在學生的口語學習和提高的過程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然而,大多數中學生因為中考或高考(英語專業除外)沒有口語考試內容而認為口語無關緊要。這種想法使他們缺乏口語表達和交流的動機與積極性。
2、漢語定勢思維影響。作為母語,漢語的影響根深蒂固。大多數學生在口語表達過程中,都是"漢語式"定勢思維過程。比如,被學生們津津樂道的"Good good study,day day up"就是典型的漢語式思維的結果。另外,在口語表達時中學生經常中英文攙雜,比如,有事兒"call me",說明學生有用英語表達的意愿,但是這種中英混搭的表達方式卻不利于學生擺脫母語的束縛,也會限制語言的流利程度。
3、自卑心理作祟。自卑心理,在口語表達中則表現為自認為英語基礎差、詞匯量少、語音語調不準確、反應遲鈍、出錯過多,因而不愿意開口發言。自卑心理讓許多學生主動放棄練習口語的機會,當然更無法提高口語水平。自卑心理更多地發生在性格偏內向的學生身上。研究表明85%的學生表示自己是"內向型"學習者,對口語缺乏興趣或膽量。也有學生自認為自己的性格不適宜學好口語。
4、消極焦慮干擾。研究表明消極焦慮會使人煩躁不安、心跳加速,造成身體和心理的不適。在口語表達中,消極焦慮會干擾學生正常發揮,使他們出現發音不準、吐字不清、表達模糊等情況。假如再遇到他人反復提醒或糾錯,則會更加緊張、焦慮以至于思維紊亂、口齒不清。
5、害羞、恐懼心理阻礙。初中學生還處于心理、生理發育期,不象成人已經擁有成熟的心智和控制力。因此,害羞、恐懼心理會給他們帶來嚴重的情感障礙:很想主動發言,又怕出錯被同學們恥笑或者被老師批評。害羞、恐懼心理常導致學生主動放棄口語表達的機會?;蛘呒词褂斜磉_的機會,也表現得異常焦慮和緊張,從而影響表達效果。
三、促進學生積極情感生成的有效措施
在口語習得中,教師的主要責任就是幫助學生充分發揮自主性和創造性,激勵學生增強自信心、降低焦慮感,鼓勵學生主動參加語言實踐活動,體驗口語學習的樂趣。
1、激發學習動機,促進學生練習口語的積極性。正確的學習動機是推動學生進行學習的一種積極的內部動力。對于中學生而言,首要的任務是激發他們口語學習的積極性。這就需要中學教師扭轉只重視英語知識傳授、忽視口語培養的教學現狀。讓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活動,把所學的基礎知識轉化為實際的應用,同時也讓更多學生意識到口語學習的重要性,促使學生積極參與口語練習。
2、創造語言交流環境,減少學生的口語焦慮感。適度的焦慮是積極性焦慮,可以激發學習者的學習熱情,提高學習效率。反之,不適度的焦慮則是消極焦慮。消極焦慮會使學生產生緊張、害怕、不安等一系列不良情緒,這些不良情緒直接導致學生口語表達和交流的失敗,失敗又會增加學生的緊張和害怕情緒,形成口語學習過程中的惡性循環。而寬松和諧的交流環境,既可以調動學生的口語學習熱情,又可以減少誘發消極焦慮產生的不利因素。因而,教師要根據教學內容創設輕松愉悅的交流環境,啟發誘導學生參與口語練習。
3、重視激勵性評價,增強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和自信心興趣是推動學生去探求知識的實際動力,是學習口語的前提條件。因為學生有興趣,才有交流的動機;有興趣,思維才會活躍。而培養興趣的重要途徑之一就是"激勵".有些學生缺乏自信,在口語表達時語無倫次,這時教師的肯定和鼓勵可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激發他們的上進心;相反,一味的批評、挑毛病只會打擊他們的積極性。所以,教師要耐心地傾聽學生發言,善于發現學生微小的進步并及時肯定,從而提高學生的自信心和表達欲望。
總之,中學生口語表達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情感因素的影響,教師在教學中應重視學生積極情感的培養,激發學生口語表達的興趣和積極性,使學生在愉悅中體會口語的樂趣。
參考文獻:
[1] 閏傳海,張梅娟.情感因素在外語教學中的介入[J].外語界,2002(5).
[2] 李建平,黃平.實施英語情感教學培養中學生運用情感策略的能力[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2002(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