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朝銳
摘 要: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研究,強調的是在初中數學教師在教學中傳授數學新知識的同時,以初中學生以往的生活經驗為基礎,將數學知識引入到學生原有的知識結構中,讓學生真正的理解數學知識,真正體現學習數學的價值。換句話說,初中數學教學的生活化教學策略的目的是培養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是學生素質教育的必由之路,加強這方面的研究是必然的。
關鍵詞: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008-01
傳統初中數學教學中,教師只是枯燥提出數學知識,然后生硬地將這些理論知識灌輸給學生,“滿堂灌”澆滅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隨著我國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很多學校及教師慢慢轉向重視學生的學習情況以及接受能力。多年的教學經驗表明,很多知識都是源自于生活,因此,教師應該將學習教學與實際生活相互結合起來,使學生能在生活中學習,然后將所學的理論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對此,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實施生活化教學策略進行了探討。
一、教師要正確認識數學的生活化含義
正確認識數學是一個籠統的概念,作為數學教師,對于自己所教學的科目肯定會有獨到的見解,但是,很多教師往往是看重了其中的一部分,即重視了數學的工具性特點,但卻往往會忽略其人文特點。我們知道,數學知識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我們常說“學以致用”,講的就是數學知識的生活化,而生活化就包括了數學的工具性與人文性。很多人會說學習數學就是為了在日常生活中會計算運用就行了,其實不然,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教給學生的不僅僅是一種運算的能力,更多的應該是一種數學的觀念,是一種數學思想,比如學生的擴散思維的培養、學生邏輯思維的鍛煉等等,特別是在初中數學教學中,這些體現的最為明確,如果課堂教學單單是進行數學知識的教學,那么課堂就會變得死氣沉沉,而一旦教師融入一些生活化元素在里面,那么就會顯露出數學知識的博大精深。比如學校組織我們班的學生出去春游,聯系車子的收費情況是這樣的:每輛面包車可乘20人,車費200元;每輛大客車可乘30人,車費240元,共有170人,問怎樣乘車最劃算?這樣的問題就會激發學生的解答熱情。
二、加強學生數學生活經驗的積累,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主動性
學生的成長發展從某種角度來看就是一個積累經驗、不斷成熟的進程。學習心理學表明,學生學習興趣的發生與保持是和所學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系程度呈正相關的關系。同樣,學生數學學習主動性和興趣的培養,在很大程度上和其數學生活經驗的積累息息相關。只有在生活的實踐中不斷積累運用數學知識、方法解決問題的實際經驗,學生才能在思維和情感上更加投入地參與到數學學習的活動中來。因此,通過研究性學習、模擬實境、合作討論、動手操作等方式,幫助學生從日常所處的校園、家庭、社會等周邊生活環境中,有目的地尋找與搜集和生活相關的數學問題,并嘗試用所學到的數學方法去解決。如學過“相似三角形”后,組織一次實踐活動,要求學生測量操場邊旗桿的高。有的學生提出爬上去量,有的學生提出找根長竹竿量……這時,老師拿了一把1米長的木尺,筆直地豎在旗桿旁。在陽光下老師指著旗桿、木尺問:旗桿、木尺的長與影長有何關系?學生們悟出了應用相似三角形的知識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并通過測量、估算出了旗桿的高。 隨著一個個問題的解決,學生的數學生活經驗日趨豐富,學生利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也得以不斷提高,學習數學的主動性不斷增強,從而實現從“要我學”向“我要學”的轉變。
三、在解決生活實際問題中培養學生興趣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萌動期,對知識有著無限的渴求,但是由于初中生處于學習階段的重要位置,關系到學生升學,學生大都備受來自父母、教師的熱切期望,也就是壓力。學生在壓力中找不到學習的動力,甚至對學習產生厭惡的情感,體會不到學習帶來的樂趣,這就需要教師利用解決生活問題帶來的體驗成就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動力。例如,創設生活問題:小明和小紅給王奶奶買蘋果和梨,小明買了蘋果和梨,共花17元錢,小紅也買了蘋果和梨,共花22元錢,當王奶奶問蘋果和梨的單價時,他倆都傻了眼,因為買的匆忙根本就沒有問單價,這時數學教學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就派上了用場,王奶奶用水果秤稱出他倆各自買的水果的重量,他們用剛剛在數學課上學習的二元一次方程組很快就算出了蘋果和梨的單價。學生在這一實例中發現數學知識的生活價值所在,對初中數學知識的學習充滿興趣,達到數學與生活靈活應用的教學目的。
四、教學評價生活化
教學評價也是學校教學活動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學評價生活化可以促使教師在初中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更加注意生活方面的內容,促進生活化教學策略在教學中的廣泛應用。當前背景下,教師在教學測評的時候一般都是從教師上下課時間、上課效果等方面對教師進行考核。 不可否認,這樣的評價對教師個人的上課習慣有一定促進作用,但是對教學效果的促進作用非常微弱。本人認為,在進行教師測評的時候還應該充分考慮教學生活化程度。正如前面所介紹的,數學作為應用型的學科,聯系生活是必須的,初中數學的教學應該要特別重視教學策略上的生活化問題。因此,在進行教學測評的時候,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程度應該納入評價體系,并占到較高的一個比例。這樣能夠有效引導教師在備課的時候能夠充分將生活聯系數學知識,營造生活化的教學情境,讓學生們更喜歡這樣的課堂,收獲更好的效果。
總而言之,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輔相成,初中數學教學離不開生活素材的輔助,實際生活中也離不開數學原理的應用,學好數學知識能夠更好的服務生活,同時在生活中多用心觀察,也會發現數學知識原本也不是那么難學。所以在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多用心發現、用心指導,以便實現數學教學的高效進行。
參考文獻:
[1] 朱瑞龍.淺談初中數學課堂的生活化嘗試[J].現代閱讀(教育版),2012.
[2] 曹一鳴.數學教學中的"生活化"與"數學化"《中國教育學刊》 2006 第2期.
[3] 李忠旺.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策略分析[J].學園,2013(23).
[4] 鄒文山.初中數學生活化教學實施策略[J].師道教研,20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