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滿古麗?司義提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漢語的工具作用顯得日益突出。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學,是培養學生全面發展的基礎課程,同時也是培養小學生語言交際與理解能力的重要平臺。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實施和進一步深入,對我們的新疆地區小學漢語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關鍵詞:新疆地區;小學漢語;問題;策略;教學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002-7661(2016)09-273-01
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教育,一直備受國家關注。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應充分的認識其教學中存在的不足,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注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合理運用教學策略和方法,轉變教學現狀,提高教學效率。以下是筆者的幾點教學見解:
一、現階段新疆地區小學漢語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分析
新課改實施以來,新疆民族地區小學漢語教學的現狀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受各方面原因的影響,教學中依然存在著許多的不足,教學效率的進一步提高受到限制,無法對學生進行有效的培養,具體問題體現在以下幾點:首先,教學觀念依然落后,沒有及時的革新。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很多的小學漢語教師依然固守傳統的教學模式,都認為語教學就是讓學生識字、就是基礎知識訓練,教學都是憑借個人的經驗和固定的方式去指導學生的學習,對新的教育理念不能很好的適應,缺乏對學生的漢語能力培養,忽視了漢語教學中的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的引導。其次,師資隊伍缺乏,水平偏低。新疆地區由于地處我國邊界,經濟條件落后,自然資源缺乏,因此,很多的專業教師都不愿意去哪里教學,這就使得新疆地區的師資隊伍嚴重缺乏,師資水平低下的現狀表現得相當突出。很多在校的老師,大多數都是“民轉公”教師,在教學的經驗和理念方面都有欠缺,跟不上教育發展的需要。最后,在學生方面,由于漢語不是他們的母語,缺乏漢語學習環境,理解和學習起來又相對困難,這就使得很多學生對漢語的學習不感興趣,大部分學生的基礎知識都相對薄弱,漢語閱讀、寫作能力差,完全沒有達到培養的要求,教學效率低下。各方面原因的綜合制約,使得我們的教學困難重重,有待我們教師進一步的解決和提高。
二、提高新疆地區小學漢語教學效率的有效措施分析
1、積極轉變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
俗話說的好:“你有什樣的認知理念,就搞什么樣的教學。”就新疆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學而言,難就難在觀念層次上面。在傳統觀念中,少數民族小學漢語教學和一般學習語文教學被混為一談。這使少數民族漢語教學基本上沿用的是漢族學生學習漢語的傳統教學方式,并沒有遵循學習第二語言的教學規律,從實際出發,建立一套有效的教學體系和教學方法。因此,教學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有效組織學生學習學習漢語時,我們應正確認識新疆地區學生學習漢語和漢族學生學習語文的區別,積極的去轉變傳統重知識傳授,輕能力培養的教學觀念,革新教學方法,轉變傳統“注入式、灌輸式”的教學模式,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嚴格按照《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實施漢語教育,建立正確的教學機制和教師評估機制,徹底消除“低年級語文誰都能教”的偏見,讓民族地區小學的語文教育正常有序地開展起來,把歡樂和美的感受還給孩子們,讓每一個孩子確實擁有接受漢語教育的權利。此外,在教學觀念轉變的同時,我們還應加強師資隊伍的建設,有效合理地利用現有師資,充分發揮現有師資的長處,加大對漢語教師進行專業培訓力度,提高漢語教師的素質以及教育教學能力,從而促使教學效率不斷提高。
2、注重培養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提高教學效率
愛因斯擔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教育家夸美紐斯也說過:“興趣能創造一個歡樂和光明的明天。” 其實,每個人都會有這樣的體會,離開了“興趣”的驅動力,其“智力方面的工作”,包括讀書學習,都只能會是收效甚微。學生只有有了學習漢語的興趣,才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才會主動的進行學習,新疆地區的學生學習漢語也是如此,也需要興趣提供動力。因此,在新疆地區的小學漢語教學過程中,作為教師的我們,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的同時,我們還應積極的從學生的性格、愛好等各方面特點入手,根據教學的實際需要,充分挖掘教學中存在的趣味因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快樂自主地學習,提高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方式有許多,在教學中,要通過靈活多樣的方法,把枯燥無味的漢語知識,變成形象生動、具有美感的內容,使學生獲得美的感受。要在培養學生對美的鑒賞過程中,使學生對漢語這門課程日益喜愛,以此來增強學習的欲望。此外,教學中,我們教師還應適當的豐富語境,啟發提問,利用學生的認知沖突,激發學生學習漢語的興趣,活躍課堂教學氛圍,提高教學效率。
3、聯系生活實際開展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說:“在生活里找教育,為生活而教育。”這說明教育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無論是母語的學習還是第二語言的學習,都是在一定的語言環境中習得的,聯系生活開展教學,教學內容、過程生活化,是新疆地區學生學習漢語的有效途徑。因此,教學中,我們教師在開展教學時,應積極的聯系生活實際,創設生活情境,引導學生到生活中去學習,加強學生識字、寫字、閱讀、寫作、口語交際等方面能力的培養,培養學生的感性認知,提高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
總結:在新疆少數民族地區教好漢語這門課的確需要我們漢語教師付出心血,教學中,我們教師應做好長期堅持的打算,并在教學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增強自身的教學業務能力,不斷的去創新教學方法和途徑,不斷的去提高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 華錦木.對少數民族漢語教學論[M].新疆科學技術出版社,2004
[2] 郭麗萍.少數民族學生漢語學習策略探析[J].語言與翻譯,2006